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市武昌區回民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市武昌區回民小學創建於1912年,是有百年歷史的名校。前身是辛亥革命回族首義將領甲等功臣馬祖全先生在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創辦並擔任第一任校長的私立武昌崇真小學。辦學目標為「讓孩子不因貧而失學,提高民族素質」。學校擁有一支年輕化、有活力、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教師團隊,堅持「民族藝術教育」的特色辦學思路,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回民小學創建於1912年,是有百年歷史的名校。前身是辛亥革命回族首義將領甲等功臣馬祖全先生在武昌起義門清真寺創辦並擔任第一任校長的私立武昌崇真小學。辦學目標為「讓孩子不因貧而失學,提高民族素質」。學校擁有一支年輕化、有活力、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教師團隊,堅持「民族藝術教育」的特色辦學思路,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年輕化、有活力、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教師團隊。其中,市、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校首席教師共15人。通過理論學習、校本培訓、課題研究、素養大賽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實現着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和教師個人業務發展的共贏。近三年來,在全國、省、市、區舉辦的各類教學、教研比賽中,我校教師有560人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其中:一等獎113人,二等獎133人,三等獎314。承擔了湖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城市民族學校民族文化特色教育行動研究》等8項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後在國內各學科教學專業研究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教科研論文

辦學理念

學校一直堅持「民族藝術教育」的特色辦學思路,打造富有濃郁民族氛圍的校園文化,實施民族關愛工程,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陸續開發了民族手工藝製作、民族歌舞、民族體育等多項校本活動課程,促進了學生的智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通過開發《民族的藝術與生活》系列校本課程讀本,舉辦以「中國風、民族情」為主題的大型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樹立尊崇民族傳統風俗、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民族文化的理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民族關愛工程,更好地營造了各民族孩子平等團結的氛圍。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省、市、區舉行的各類比賽中學生獲獎人數達到910人之多。其中一等獎172人,二等獎227人,三等獎511人。

辦學成果

在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回民小學的全體師生秉承馬祖全先生提出的「讓孩子不因貧而失學,提高民族素質」這一辦學目標,克難奮進,形成了「啟民族教育,鑄健全人格;育藝術特長,促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及「滲透民族文化教育,了解尊重民族風俗,培育民族藝術特長,促進民族團結和諧」的辦學特色,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合格小學生。學校先後榮獲湖北省衛生學校、省級少先隊示範學校、武漢市職工民主管理四星級單位、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學校的先進辦學經驗和突出的教育故事曾多次在《楚天都市報》、《湖北電視台》、《武漢教育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道。學校民族教育工作也先後受到時任國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武漢市市長李憲生,省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主任郭大孝,團省委副書記鄒霞等領導的高度評價。

博雅教育[1](拉丁語:artes liberales,英語:liberal arts),又譯為文理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通識教育、素質教育[2],原是指一個自由的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有產者,即不需要出賣勞動力,僅憑產業就能生活的人,如貴族。不包括手工業者和奴隸)所應該學習的基本學科,現代則是作為生活常識的內容,可以在社會學校修習、也可以透過參加展覽等方式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