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是科技部於2003年11月批准籌建的首批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漢市共建,依託於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組建。

機構簡介

實驗室現擁有60畝實驗園區和4.8萬平米「光電實驗大樓」,並投資5個億籌建新的光電信息大樓(升級版光電國家實驗室)。目前在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激光與太赫茲技術、能源光子學、生物醫學[1]光子學、信息存儲與光顯示、光電探測與輻射等六大領域建立了六個功能實驗室,並投入近6億多元建立了17個科學研究平台以及1個光電公共測試平台,開展立足光電前沿的基礎研究和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高技術研究。

科研團隊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目前總人數1134名,其中固定研究人員 417人(研究人員322人、工程系列78人、行政職員17人),流動科研人員717名。其中包含兼職/雙聘兩院院士8名,海外院士1名,「973」首席科學家11人次,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 13名,中組部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8 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24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1名,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入選者 2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25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6名,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1名,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4人,1人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3人入選美國光學學會(OSA)Fellow,1人當選美國光學學會(OSA)理事會理事,2人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Fellow,1人入選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Fellow,1人入選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Fellow,1人入選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學會(IEEE)Fellow,1人入選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Fellow,1人入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AIMBE)Fellow,1人入選國際激光工程院(IAPLE) Fellow。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國家萬人計劃創新團隊1個,科技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實驗室聘請了由76位海外學術骨幹組成的海外學術軍團,他們中有多位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家。此外,實驗室3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0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目前,在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的碩士、博士研究生[2]1000餘名。

實驗室與華中科技大學相關院系共建「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四個一級學科,並支持「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在2012年全國學科評估中,「光學工程」排名第一(並列);「生物醫學工程」排名第三(並列)。

承擔項目

實驗室承擔了以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國防科研、國家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為代表的各項科研任務3127餘項。截至2017年6月,共發表包括Science、Nature系列子刊在內的SCI論文5204餘篇(science 4篇,Nature系列刊物18篇)在光電領域一流期刊發表論文居國際光電機構前列。授權發明專利999餘項。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17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6項等。實驗室已在激光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光子學、光通信與器件、太赫茲技術、能源光子學、有機光電子學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實驗室始終把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作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通過開展前沿科學與跨學科研究,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同時在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光電測試、光電行業標準建立,光電人才培養與培訓等方面為「武漢?中國光谷」和光電行業發展與產業化提供多方位的支撐與服務。

2012年7月,由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建成立了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工研院)。光電工研院是包含共性技術研發、中試熟化對接、高端產業孵化、企業研發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協同創新平台,以獨立法人的形式,授權管理和使用依託單位和組建單位在光電國家實驗室支持下所獲得的知識產權。圍繞實驗室大量科研成果,提供產業化必需的工程技術研發、成果對接、投資運作和企業孵化,實現從「創新」到「創造」的轉化。

2016年4月29日,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支撐華中科技大學與鄂州市人民政府建立鄂州工業技術研究院,構建以「生態、健康、綠色」為理念,圍繞新能源、生物技術、光電信息、醫療器械、國防軍工等領域為合作重點,通過建立研發平台,孵化高新技術企業,打造差異化的、具有引領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科技創新高地。

2012年,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啟動「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對中國高等教育領域進行引智綜合改革。2013年,學校決定依託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建設國際化示範學院,命名為工程科學學院。2014年,該學院入選全國首批試點國際化示範學院。學院實施小班精英化教育,致力於將一流的學科、師資、課程、科研和國際交流平台、優質生源、優良傳統等優勢資源轉化為本科人才培養優勢,培養具有多學科視 野、紮實的科學和工程基礎知識、國際競爭力和領導能力,能夠開展醫工醫理交叉學科前沿研究的創新拔尖人才,打造國際化教學示範區。學院通過引進外籍院長和國際高水平師資,聯合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優秀師資,運用國際化課程體系,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管理體系,落實培養計劃。學院堅持小 班授課,重視數學、物理等基礎教育和學科交叉培養;參照國際標杆,開設20門國際化課程,由課程責任教授和外籍專家聯合組建教學團隊;資助海外交流培訓、 海外名校畢業設計,資助覆蓋面廣;1:1配備學業、專業導師,「973首席、傑青、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優青」等高層次人才全程跟蹤,教育與教學並重,做好科研啟蒙;聘請優秀外籍教師設置高水平項目訓練計劃;設置英語應用能力提升計劃;邀請生涯規劃業內國際專家授課,定期開展大師見面會,擴展學生視野。

科研成果

實驗室已成為我國光電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實驗室與全球40多個重要科研機構、高校及企業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2007年被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08年獲批中央組織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並被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授予「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014年獲批「光電子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2015年底「武漢光電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通過教育部立項建設論證,2016年底「光電轉換與探測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類)。實驗室以國際化的開放機制,每年吸引數十名海外學者、10餘名外籍院士來室工作。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納米科技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王中林教授,國際太赫茲領域着名專家張希成教授,以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父」格來澤爾教授等。實驗室發起的「國際光子與光電子學會議(POEM)」「生物醫學光子學與成像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PIBM)」已成功舉辦多屆,成為國際光電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之一。同時打造了「武漢光電論壇」等高水平學術交流品牌,至今已有100餘名海內外大師大家來論壇講學。實驗室主辦、承辦《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FOE)、《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JIOHS)、《光學與光電技術》多個國際學術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定位於國家創新體系下的科研基地,光電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創新基地,光電領域高層次、複合型、創新性人才培訓基地,光電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為推動民族光電產業進一步發展,提升我國光電產業國際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科學和技術支撐,並積極參與、深度融入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