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斑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斑鳩

中文學名: 歐斑鳩
拉丁學名:Streptopelia turtur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鴿形目
科:鳩鴿科
屬:斑鳩屬
種: 歐斑鳩
亞   種: 4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European Turtle-dove
英文名稱: Turtle Dove
保護級別: 易危(VU) IUCN標準

歐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turtur)體長27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粉褐色斑鳩。頸側具多黑白色細紋的斑塊,翼覆羽深褐,具淺棕褐色鱗狀斑。與火斑鳩的區別在體型較小,色彩較淺,翼覆羽無白色羽端,背及頸背褐色濃,頸及尾側斑紋較白,胸部更現酒紅色。眼周裸露皮膚紅色。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森林中。以各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桑葚、玉米、芝麻、小麥等農作物和少量動物性食物。繁殖期5-8月。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13-14天。雛鳥晚成性。分布於歐洲非洲北部、中東、伊朗、中亞和蒙占西部,冬季偶見於印度西北部。[1]

外形特徵

歐斑鳩額、頭頂至後頸藍灰色,頭側和頸側淡葡萄酒白色。頸左右兩側下部各有數條黑色塊斑,每條黑色塊斑外緣以白色,形成黑白相間的斑塊,在淡色的頸部極為醒目。上背淺褐色,具淺棕色端緣,下背、腰和尾上覆羽也和上背相同,但褐色較深。肩、翅上小覆羽,內側中覆羽和次級飛羽均為深棕色,羽基具黑褐色三角形斑;大覆羽鴿灰色,飛羽、初級覆羽以及小翼羽均暗褐色。除小翼羽外,各羽均具棕色外緣。尾呈扇形。中央尾羽暗褐色,具窄的白色端斑;其餘尾羽黑色,也具白色端斑,並由里向外,白色端斑也越來越寬。至最外側尾羽時,則為純白色。頦、喉及頭側淡葡萄酒白色。喉中部幾純白色,至胸轉為深葡萄酒色,往後逐漸變白。腹兩側淡灰色,腋羽深灰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不及雄鳥鮮亮,頭部較棕。

虹膜橙紅色,嘴灰黑色,腳紫紅色,爪角褐色。

大小和野鴿相似,但體稍侯長些,通體深灰,頸基部兩側有一黑色羽斑羽緣鑲以新月型白色。尾羽黑色,但外側稍短者是明顯白端,在降落地面尾展開時成為可見。

叫聲:叫聲為深沉的隆隆聲toorrrrr, toorrrrr, toorrrrr[2]

生活習性

遷徙:歐斑鳩為夏候鳥。春季於3-4月遷來;秋季於9-10月遷走。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白天多數時間都在樹上棲息和活動,僅覓食和喝水時才下到地面。覓食多在早晨太陽升起後。主要在開闊的地上、林間空地和路邊覓食。吃飽後多在樹冠層棲息。

食性:主要以各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桑葚玉米、芝麻、小麥等農作物和少量動物性食物[3]

棲身環境

主要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森林中。也出現於次生林、果園、公園、荒漠和農田地帶小塊叢林和灌木林中。

生長繁殖

繁殖繁殖期5-8月。常成對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森林林緣地帶。也在農田地邊,甚至房屋附近的小塊叢林或灌木林中營巢。巢多置於樹上,距地高多為2-6米。巢呈平盤狀,主要由枯枝構成,結構較為鬆散和簡陋。巢的大小為內徑12×13厘米,外徑20×20厘米,深3厘米,每窩產卵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光滑無斑,且富有光澤。卵的大小為29-35×22-25毫米,平均32×23.7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3一14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大約經過18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和飛翔。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歐洲、小亞細亞、北非及西南亞。

分布狀況:亞種arenicola在西藏西部及新疆為地方性常見留鳥。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 名
1 歐斑鳩新疆亞種 Streptopelia turturarenicola
2 歐斑鳩撒哈拉亞種 Streptopelia turturhoggara
3 歐斑鳩尼羅河亞種 Streptopelia turturrufescens
4 歐斑鳩指名亞種 Streptopelia turturturtur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歐斑鳩成為俄羅斯2019年年度之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鳥類協會近日宣布,俄羅斯2019年年度之鳥為歐斑鳩。就在20年前,歐斑鳩在歐洲的森林和草原地區還很常見,但它們的未來卻引起鳥類學家的嚴重關切。

20世紀下半葉,歐斑鳩還很多,在俄羅斯境內數量達到175萬-288萬對,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斑鳩數量開始驟降。

在俄羅斯境內,科斯特羅馬州的歐斑鳩已經消失,諾夫哥羅德州只剩下幾十對。

21世紀初,俄羅斯南部的歐斑鳩數量為10萬-30萬對,2010年只剩1000-2000對。生態學家估計,近年俄羅斯的歐斑鳩數量為7000-15000對。

現在,俄羅斯9個聯邦主體已將歐斑鳩列入紅皮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列為瀕危物種[5]

參考資料

  1. 歐斑鳩(附圖),360個人圖書館,2017-08-03
  2. 歐斑鳩叫聲,百問中文網,2017-06-17
  3. 歐斑鳩,中文百科在線
  4.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黨政機關,2017-03-15
  5. 歐斑鳩成為俄羅斯2019年年度之鳥,中國林業新聞網,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