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檀和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檀和之(?—456年),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檀憑之子,檀道濟堂弟,南朝劉宋名將。

  • 早年出任始興內史、始興太守。元嘉二十年(443年),升任交州刺史、龍驤將軍。所在有威名,盜賊屏跡。元
  • 嘉二十三年(446年),率軍攻克林邑國。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回師豫章,平定胡誕世叛亂。並論林邑功,封雲杜縣子,食邑四百戶。
  •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以太子左衛率擔任劉駿的鎮軍司馬、輔國將軍、彭城太守,參與元嘉北伐。
  • 元嘉三十年(453年),劉劭在京師弒父自立後,檀和之南奔歸順劉駿,後隨劉駿攻克京師建康。
  • 宋孝武帝即位後,以為右衛將軍、豫章太守。參與孝武帝初年(453年),北魏求通互市的大臣討論。孝建二年(455年),遷任輔國將軍、豫州刺史、右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同年八月,出為南兗州刺史。
  • 孝建三年(456年),病卒。孝武帝追贈他為「左將軍」,諡曰「襄子」。後又加贈安北將軍,改諡「壯侯」。

基本信息


姓名    檀和之  
諡號    襄子→壯侯   
贈官    左將軍→安北將軍      
出生地   京口(今江蘇鎮江)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456年 
所處時代   南朝劉宋   
主要成就   征討林邑、平定胡誕世叛亂、討伐北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檀和之,高平金鄉人,父親是當初與宋武帝劉裕一同起事討伐桓玄,但期間戰死的檀憑之。 [1]檀和之應該是檀憑之的少子,而非長子,故沒有繼承父親封爵的資格。他的早年事跡不詳,元嘉十六年(439年)就已經有在任始興內史的記載,同時兼任始興太守。
  • 元嘉二十年(443年),冬十二月庚午,檀和之被宋文帝升任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史載檀和之鎮守交州期間「所在有威名,盜賊屏跡。每出獵,猛獸伏不敢起。」 [2]

征討林邑

  • 宋文帝以「林邑頑凶,歷代難化,恃遠負眾,慢威背德。北寶既臻,南金闕貢」,於是命令檀和之率軍陳兵日南郡,修文服遠。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因為林邑國雖然多次入朝稱臣進貢,但時常反覆無常地侵擾交州邊境,遂命檀和之率領太尉府振武將軍宗愨等人領兵攻打林邑國。檀和之先派其司馬蕭景憲為前鋒主將,宗愨為前鋒副將,兵發林邑境內。面對劉宋集結大軍來攻,林邑國王范陽邁二世派使者上表劉宋朝廷,佯裝恐懼,上表願意歸還以往所掠奪的日南郡的全部民戶,並進獻金銀珍寶。宋文帝於是在對檀和之的詔令中稱林邑王若是誠心求和,可以讓其歸順。不過林邑此舉,實則為緩兵之計。
  • 二月,檀和之親率大軍到達朱梧戍,派遣姜仲基、蟜弘民、畢願及高精奴作為使臣出使林邑國都城典沖(今越南茶蕎),但卻遭到林邑國王范陽邁二世的扣押,只讓蟜弘民回來復命,雖然言辭上還是很誠懇歸附,不過對劉宋大軍的防範愈來愈高。檀和之聞知使臣被扣押,大怒,於是號令三軍向林邑發動進攻。檀和之先派蕭景憲等率軍攻打林邑北部重鎮區粟城(今越南廣治西北),蕭景憲、宗愨等人擊敗范陽邁二世派往援助區粟的林邑兵,接着專心攻城。
  • 五月,宋軍攻下區粟城,斬殺區粟守將范扶龍,並獲取了大量金銀財物。檀和之隨後率軍乘勝進擊,進逼至象浦。林邑王范陽邁二世於是聚集全國兵力,在象浦與宋軍展開決戰。范陽邁二世以身披鎧甲的象群沖陣,一度使得宋軍不敢向前。後來宗愨提議用獅子的外型去威嚇大象,可以取勝。檀和之採納了宗愨的計策,便命三軍製造了一大批獅子模型,推到陣前與林邑的象群對峙。林邑的象群果然因為受驚而奔潰,於是宋軍趁勢反擊,林邑軍大敗。隨後,檀和之率軍繼續進攻,一直打到並攻破了林邑都城典沖,林邑王父子倉皇逃走,於是宋軍占領了林邑都城,在城中獲得了不少連名稱也不知道的奇珍異寶,檀和之下令將城內的金銀財寶全部搬空,又銷其金人,得黃金數萬斤。至此,宋軍占領了林邑國全境。經此征討,林邑「家國荒殄,時人靡存」,元氣大傷,此役更使「中國國威遠播」。宋文帝聽聞戰報,下詔嘉獎檀和之的戰功,徵召他入朝當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行建武將軍。 [3]

平定叛亂

  •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冬十月壬午,胡誕世胡茂世兄弟在豫章舉兵叛亂,並率領群從二百餘人攻破郡縣的府衙,殺害豫章太守桓隆之、豫章令諸葛和之,欲奉當時被廢為庶人的軟禁在豫章的劉義康為帝。檀和之當時正從交州回師建康,途經豫章,於是率軍平定了豫章城內的叛亂,斬殺胡誕世、胡茂世兄弟,穩定了豫章城的局面。
  • 之後,檀和之到建康面見宋文帝,宋文帝因為檀和之討平了胡誕世、胡茂世兄弟的叛亂,再加上之前攻克林邑的功績,封檀和之為雲杜縣子,食邑四百戶。後遷官至太子左衛率。 [4]

參與北伐

  •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檀和之自太子左衛率轉任為當時鎮守徐州的武陵王劉駿的鎮軍司馬、輔國將軍,彭城太守。 當時宋文帝發動北伐,不久北魏軍南下反攻至彭城,檀和之隨劉駿鎮守彭城,抵抗北魏大軍的進攻,不久魏軍攻城不克,繞過彭城。
  •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軍自盱眙城下,遭遇慘敗後,撤師北歸,途徑彭城。當時駐守在彭城的宋軍將領紛紛請戰,襲擊魏軍。但宋軍統帥江夏王劉義恭因畏懼北魏軍,不敢截擊。等到宋文帝詔令下達後,劉義恭才派檀和之領兵向蕭城去追擊魏軍,然而魏軍早已先一步丟棄鎧甲,走小道,輕裝加速向北撤回魏境,因此檀和之的這次率軍追擊,最後無功而返。
  •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夏六月,宋文帝發動第三次北伐,檀和之作為東路軍的三位前鋒主將之一,自歷城(今濟南)率軍出發,前往攻打滑台,順利挺進到滑台城下,將滑台包圍。這時,東路軍統帥蕭思話從碻磝城下撤軍,命令諸軍回師。檀和之遂從滑台撤軍,返回曆城。 [5]

南奔孝武

  • 元嘉三十年(453年),劉劭弒殺宋文帝自立,在京城建康實行內外戒嚴。由於當時檀和之也在京城建康,劉劭為籠絡建康朝中的軍界將領,便任命檀和之為西中郎將、雍州刺史,並讓他鎮守石頭城。不久,劉駿起兵討伐劉劭,劉劭又再給檀和之加輔國將軍,統豫州戍事,想讓他抵禦劉駿。結果,檀和之一出京城,便向南往劉駿的大軍方向奔跑,歸順劉駿。檀和之後隨劉駿率軍攻克京城建康。 [6]

孝武重臣

  • 元嘉三十年(453年),五月劉駿擊潰劉劭,攻克建康稱帝,是為宋孝武帝。孝武帝劉駿即位後,立即任命檀和之為右衛將軍,不久檀和之又兼任豫章太守,暫時代行江州的軍政事務。
  • 孝武帝即位後的當年,北魏遣使劉宋,請求與劉宋通商互市,發展邊境貿易。當時,江夏王劉義恭、建平王劉宏、何尚之、何偃等人認為應該可以答應;但是檀和之、柳元景、王玄謨、顏竣、謝莊、褚湛之等人並不贊同。
  • 孝建二年(455年),孝武帝升任檀和之為輔國將軍、豫州刺史。不久,又復任檀和之為右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同年八月甲申,孝武帝任命檀和之為南兗州刺史,出鎮軍事重鎮廣陵。
  • 孝建三年(456年),檀和之已經就任南兗州刺史,因為喝酒貪污,還把獄裡的女子帶回家,被免官囚禁。於當年去世。孝武帝追贈他為「左將軍」,諡曰「襄子」。不久,加贈安北將軍,改諡「壯侯」。 [7]

人物評價

  • 劉義隆:龍驤將軍、交州刺史檀和之忠果到列,思略經濟,稟命致討,萬里推鋒,法命肅齊,文武畢力,潔己奉公, 以身率下,故能立勛海外,震服殊俗。[3]
  • 酈道元:檀和之徵林邑,其王陽邁,舉國夜奔竄山藪。據其城邑,收寶巨億。軍還之後,陽邁歸國,家國荒殄,時人靡存,躊躕崩擗,憤絕復甦。 [8]
  • 李延壽:和之先曆始興太守、交州刺史,所在有威名,盜賊屏跡。每出獵,猛獸伏不敢起。[2]


史籍記載

  • 《宋書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9]

參考資料

  1. 《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和之,高平金鄉人,檀憑之子也。」
  2. 2.0 2.1 《南史·列傳·卷七十》:和之先曆始興太守、交州刺史,所在有威名,盜賊屏跡。每出獵,猛獸伏不敢起。
  3. 3.0 3.1  《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夷蠻.林邑國傳》:「五月,克之,斬扶龍大首,獲金銀雜物不可勝計。乘勝追討,即克林邑,陽邁父子並挺身奔逃,所獲珍異,皆是未名之寶。上嘉將帥之功,詔曰:『林邑介恃遐險,久稽王誅。龍驤將軍、交州刺史檀和之忠果到列,思略經濟,稟命攻討,萬里推鋒,法命肅齊,文武畢力,潔己奉公,以身率下,故能立勛海外,震服殊俗。宜加褒飾,參管近侍,可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行建武將軍。』」
  4. 《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夷蠻.林邑國傳》:「檀和之被征至豫章,值豫章民胡誕世等反,因討平之,並論林邑功,封雲杜縣子,食邑四百戶。」
  5. 《資治通鑑·宋紀·宋紀八》:魏師已遠,義恭乃遣鎮軍司馬檀和之向蕭城。魏人先已聞之。
  6. 《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元兇弒立,以為西中郎將、雍州刺史。世祖入討,加輔國將軍,統豫州戍事,因出南奔。」
  7. 《建康實錄·卷十三》:「檀和之卒,贈安北將軍,諡壯侯。」
  8. 《宋書.列傳第五十七》:「元嘉二十七年,自太子左衛率為世祖鎮軍司馬、輔國將軍、彭城太守。」
  9. 宋書 卷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七.國學導航.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