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榮村地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

圖片來自newsdig

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日語:長野県北部地震/ながのけんほくぶじしん ),又稱2011年新潟·長野縣境地震榮村大震災3·12信越地震,是指2011年3月12日發生於日本長野縣新潟縣邊界的強烈地震。該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6.985度、東經138.597度,震級為6.7級、6.6級,震源深度約為8千米。

長野縣下水內郡榮村在本次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僅該村的經濟損失就比整個新潟縣的經濟損失多出十多億日元。截至2012年9月4日,該次地震共致使3人遇難,67人受傷。

發震構造

2002年,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大竹政和等人曾出版了一本關於日本海東緣地區地震構造機制的書籍。2006年,長郁夫等人在日本地震工學會論文集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新潟縣中越地方南部的地震空白區的論文。這些研究均表明,在2004年新潟縣中越地震1847年善光寺地震的震源域附近,存在一塊地震空區。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分析,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是一次壓力軸在西北-東南方向上的逆斷層型地震,是一次大陸板塊內的地震[1]

根據截至地震當日9時的餘震分布判斷,本次地震的震源域大致為北東北-南西南方向上長為17千米,深為4千米至10千米的區域。然而,日本地震學者野津厚在2013年稱,根據這些餘震的分布進行分析,該次地震的震源機制可能與日本氣象廳當初發布的震源機制解不同,可能是一次正斷層型地震[2]

除此之外,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在2011年4月發布的解析文檔中說明,同年4月12日,距離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主震震中南部約20千米的地方曾發生過一次震源深度極淺的5.6級地震,這次地震的震源機制為走滑斷層型,與3月12日的主震不符。

在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發生後,位於新潟縣的松之山觀測點監測到了39厘米的地殼變動。2011年4月,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發布調查公告稱,之所以伴隨着地震的斜面的崩塌和地滑的規模比較小,是由於2至3米高的的積雪抑制了滑動[3]

與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關聯

在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發生的約13小時前,在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曾發生過震級高達Template:M 9.1級的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即311大地震)。有部分學者認為,這次的長野縣北部地震是一次「受到了海溝型巨大地震影響的遠方誘發地震[4][5]。除2011年長野縣北部地震外,同年3月15日發生的2011年靜岡地震也被認為是一次受311大地震影響的誘發地震。

參數測定

日本氣象廳測定,該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6度59.1分,東經138度35.8分,震級為 6.7級,震源深度約為8千米。中國地震台網測定,該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139.42度,東經36.95度,震級為 6.6級,震源深度約為10千米。

雖然該次地震震中位於新潟縣中越地區的南部(緊鄰長野縣和新潟縣的邊界),但日本氣象廳在對外發布資料時,震中仍以長野縣北部的名義發布。

參考文獻

  1. 平成23年3月12日03時59分頃の長野県北部の地震について. 日本氣象廳. 2011-03-12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4) (日語). 
  2. 野津厚. 2011年3月12日長野県北部の地震に見られる余震分布とCMT解の矛盾、および、この地震が正断層の地震である可能性 (PDF). 日本地球惑星科学連合. 2013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04) (日語). 
  3. 2011年長野県北部地震による斜面災害の調査報告(速報) (PDF).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 2011-04-04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9-29) (日語). 
  4. 日本列島陸域における誘発地震活動について.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環境學研究科.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3) (日語). 
  5. 理科年表 平成24年第85冊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