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

英文名稱:Wood Buffalo National Park

編       號:711-006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建於1922年。面積4.48萬平方千米。為世界最大的公園。這裡有草原森林濕地、鹽沼及內陸大三角洲等各種地貌。皮斯河流經其間,湖泊眾多。

基本信息

1983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 N(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這個公園位於加拿大中北部的平原上,那裡有大量的美洲野牛,同時還是美洲鶴的天然巢穴。皮斯河阿薩巴斯卡河之間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也是這個公園最具有自然魅力的地方。

簡介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建於1922年。面積4.48萬平方千米。為世界最大的公園。這裡有草原、森林、濕地、鹽沼及內陸大三角洲等各種地貌。皮斯河流經其間,湖泊眾多。

這裡地處北緯60度附近,氣溫很低,冬天寒冷而漫長。生長着面積很大的加拿大雲杉美洲黑雲杉美洲落葉松等針葉林,還有許多香脂白楊。森林野牛國家公園為現存最大的平原獸群棲息地。園內生活着美洲野牛、美洲熊加拿大山貓北極狐美洲水貂麝鼠美洲河狸加拿大豪豬等動物。公園裡的鳥類多達227種。其中,貓頭鷹雷鳥美洲小野鴨等都是珍稀鳥類。最為珍貴的是北美洲白鶴,它們雪白的羽毛、紅色的面龐招人喜愛,現已瀕臨滅絕。

公園特徵

公園山脈海拔從小野牛河流的183米至卡里布山的945米。公園的管理處位於史密斯堡,在艾伯特奇普懷恩堡配置着衛星辦公室。公園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三角洲和平-亞大巴斯卡三角洲,由和平、阿薩巴斯卡樺樹河交匯而成。公園還以喀斯特地貌熔岩洞穴而聞名於世。以流量計算,艾伯塔最大的泉水是坐落在狗魚河上的內翁湖泉。森林野牛也位於亞大巴斯卡河北端。

1983年,因世界上最大的淡水三角洲和平-亞大巴斯卡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這一地區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地,該區北美野牛[2]數量極大。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淡水河三角洲

幾支巨大的河流為公園增添了優雅的韻致。洶湧的皮斯河穿越其間,奴河阿薩巴斯卡河構成了東部邊界。皮斯河阿薩巴斯卡河所流入的阿薩巴斯卡湖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淡水河三角洲。川流不息的河流與三角洲的潮濕地貌供養了數不盡的水禽,諸如鴨子野鵝天鵝潛鳥等。1982年國際自然保護組織認為野牛國家公園保護了兩處具有世界重要地位的濕地,一塊是皮斯-阿特巴斯卡三角洲,一處是北美鶴的產卵和孵卵區。皮斯-阿特巴斯卡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三角洲之一,而且是北美鳥兒主要的產卵區和涉禽的季節性遷棲地,一部分涉禽在此渡過春、秋兩季。在公園的中北部,是由灌木淺塘、河流和湖泊組成的脆弱的生態系統,是瀕危北美鶴的家園。

2013年6月28日,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指定森林野牛國家公園為加拿大最新和世界最大的黑夜星空保護區[3]。加拿大公園宣告這一指定可以保護夜間生態,如公園內數量眾多的蝙蝠、夜鷹和貓頭鷹,還未參觀者體驗北極光提供機會。2013年8月23-25日,森林野牛國家公園計劃舉辦夜間星空節[4]慶祝這一指定,開展夜鷹、天文展示、天文館展示和夜間星空觀摩等活動。

公園歷史

土著文明

考古證明當地土著自 8000 年以前就在該區居住。歐洲人稱他們碰到的土著人為 (比夫爾)(意為水獺)、(斯拉夫里)(意為奴隸)。如今,住在公園周圍的人主要是克里族奇佩維安族麥提斯族和一些非當地居民。

自從上個冰河世紀末期,人類文明就走進這個地區。這個地區的土著人遵循着北極生活方式的變化,從事打獵、捕魚和採集。亞大巴斯卡、和平和斯拉夫河流三大河流的交匯處的獨木舟線路通常用於交易,這一地區後來成為國家公園和千禧年的旅行地。

歷史記錄中顯示,歷史上稱之為海狸部落的丹麥卡人奇普懷恩人、南部奴隸和森林克里人都居於此地,時有為土地發生爭端。丹麥卡人、奇普懷恩人和南部奴隸的語言從北部亞大巴斯卡家族而來,這一家族在公園的北部和西部均普遍存在,他們自稱為丹麥人。與此相反,克里族亞爾岡京人,從西部遷居到此,史冊中記載着時間。

1781年後,兩支部落在和平角通過和平煙斗儀式達成和平協議。這是最初流經此地的和平河名字的由來,這條河成為丹麥卡北部和克里族南部的邊界。

1785年,探險家彼得·龐德被證實穿越過這一地區,是首位穿過該地的歐洲人,亞歷山大·麥肯齊三年後也曾有過此舉。1788年,梅蒂人成為該區另一支主要部落。

1896年,加拿大購入哈德遜灣公司和農業,多數非土著居民遷入者隨之遷移,而加拿大西部地區並未像南部那樣發展起來。1897年,隨着克朗代克地區淘金熱的興起,加拿大政府渴望去除土地的土著頭銜,由此,未來挖掘得來的礦產都可以開發,儘管第一民族強加反對。這也導致了1889年6月21日簽署了協議8,這片領土最後作為「克朗土地」交由聯邦政府管理。

始建國家公園

1922年建立的國家公園,由加拿大和當地第一民族達成的協議8請求以克朗土地作為領土所有。公園附近已完成印度自然保護區如和平角和海恩露營。

公園建於 1922 年,它最終成為了 19 世紀末那些躲避了大屠殺的倖存野牛的家園,大屠殺使得這些草原君主的數量從 6 億頭銳減到一個可憐數目。公園內的草原野牛歷史上生活於北部邊境一帶,後來大約幾千頭被裝船從北部韋恩賴特、阿爾伯向南經皮斯河運載到公園,加入了園內已有的野牛群。公園也是這種瀕危的呼嘯着的起重機在世界上最後的一塊保留地。現今,野牛國家公園保護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繁衍的牛群[5]

1925年至1928年之間,公園引入了6,000頭平原北美野牛,令其與當地森林野牛雜交,由此牛群里出現了牛結核病和普魯氏菌病。自此,公園行政人員嘗試着解除這些疾病對動物造成的系列影像。從埃爾克島國家公園重新引入未獲病的動物。因忽略了公眾對宣告的反應,這項計劃遭遇擱淺。

公園景點

野牛跳崖處

北美野牛跳崖處,亦稱美洲野牛澗,坐落在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境內,東距麥克雪奧德堡19千米,南距老人河48千米。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是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區。它反映了人類在社會早期創造的偉大的原始文化,這讓每一個到過野牛跳崖處的人都為古代土著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有利條件,求得生存的智慧和高超技能驚嘆不已。

野牛跳崖處現時建有一個花費一千萬加元的解說中心,以不破壞跳崖外觀的形式建於古砂岩崖當中。解說中心一共有五層,它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分別展示黑腳族人的生態、神話、生活方式與技術,並提供原住民和歐洲考古學的觀點加以解釋。解說中心另外也可以安排圓錐形帳篷露營和提供介紹北美原住民各方面的生活的小作坊,每一年野牛跳崖處都會主持一些特別節目和原住民慶典,這些慶典皆以生動、活力以及真實見稱而聞名,當中包括一個在聖誕節舉行,叫做「Heritage Through My Hands」的慶典,聚集不同地方的原住民藝術家與工匠,展覽不同的珠寶、服飾、藝術品與工藝品。

野生動物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包括一支大群的野生物種,如駝鹿、森林北美野牛、美國黑熊灰狼加拿大猞猁海狸棕熊北美野兔沙丘鶴披肩雞和世界北端數量眾多的紅邊吊帶蛇,在園區內形成了公共獸穴。

野生植物

這裡生長着面積很大的加拿大雲杉美洲黑雲杉美洲落葉松等針葉林,還有許多香脂白楊

運輸

全年均可從麥肯齊河高速公路抵達史密斯堡,連接了西北地區海恩河附近的5號公路。商業航班可從埃德蒙頓出發,到達史密斯堡奇普懷恩堡。冬季也可從麥克馬瑞堡沿冰路穿過奇普懷恩堡

參考文獻

視頻

森林野牛國家公園 相關視頻

時空凍結?黃石公園的野牛 #自然#
野牛上公路@黃石公園
黃石公園遊客公路上挑釁野牛 專家:還活着算他走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