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棕斑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棕斑鳩

中文學名: 棕斑鳩
拉丁學名:Spilopelia senegalensis
別 稱:藍肩斑鳩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鴿形目
科:鳩鴿科
亞科:鳩鴿亞科
屬:珠頸斑鳩屬
種: 棕斑鳩
亞種: 6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66
英文名稱: Laughing Dove、Laughing Turtle-Dove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棕斑鳩[1]學名:(Spilopelia senegalensis):體重95-121克,體長250-288毫米。是一種粉褐色斑鳩。尾長而翼短。與灰斑鳩區別在體型較小,無黑色頸環,色彩較深,更似歐斑鳩。無歐斑鳩那種頸部和翼上的圖紋,但具帶黑色斑點的褐色頸帶。外側尾羽羽端白,具獨特的藍灰色翼斑。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粉紅。

一般棲息於沙漠、半沙漠、綠洲及矮樹叢生之地以及村莊及小鎮附近。通常在地面覓食植物子、果實和芽,也嗜食穀物。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性膽大,不怕人。在地面上奔走迅速。分布於非洲、阿拉伯半島、伊朗、俄羅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巴勒斯坦、敘利亞、澳大利亞以及中國新疆等地。

形態特徵

棕斑鳩整個頭和頸淡粉紅色,頭頂和前額較暗,頦、喉較淡,前頸基部兩側羽毛黑色具寬闊的棕色端斑,使前頸兩側形成黑色斑點狀的黑斑。背、肩、內側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最內側次級飛羽以及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淡土褐色,有時綴有棕色,鄰近中央的兩對尾羽灰褐色具有窄的白色尖端,其餘尾羽基部黑色,端部一半白色,且越往外,白色端部越向基部擴展。到外側一對時,整個外翈全白色。其餘翅上覆羽灰褐色,大覆羽羽緣較淡,翅緣和小翼羽黑褐色。飛羽暗石板褐色。胸栗色向後轉為粉紅色,至腹和尾下覆羽則為白色,腋羽、翅下覆羽和兩脅灰色。共有5個亞種,其大小和顏色強度不同。

雌鳥的羽毛和雄鳥相似,但比雄鳥更暗淡。幼鳥羽毛蒼白,頸部缺乏成鳥的色彩。

虹膜及外眼眶暗褐色,嘴暗角褐色至近黑色。腳深肉色至淡粉紅色。

叫聲:五音節的快速而壓抑的咕咕聲,第三四節音比其它的高,如dododeedeedo.數鳥會同時叫。

大小量度:體重95-121克,體長250-288毫米,嘴峰12-13毫米,翅120-143毫米,尾104-119毫米,跗蹠20-21毫米[2]

生活習性

通常在地面覓食植物子、果實和芽,也嗜食穀物。。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性膽大,不怕人。在地面上奔走迅速。通常每年可產2~3窩卵。營巢於各種樹上、灌叢、荊棘叢、林或仙人掌叢中,亦經常營巢於房屋的陽台、牆壁上或房檐下。曾於1909年6月3日在新疆英吉沙採得了3號標本,1934年10月12日在新疆喀什獲得2號標本。自那以後,半個多世紀從未見到棕斑鳩[3]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沙漠、半沙漠中的綠洲和矮樹叢地區,以及農田、耕地、村莊、城鎮公園、果園等人類居住環境。流連於乾燥的地區,樹木繁茂的熱帶草原,沿水中幾公里的金合歡樹叢里。

繁殖方式

該物種的繁殖季節因地區而異。通常在4-10月。或許1年繁殖2-3窩。通常成對或成小群在一起營巢繁殖,多營巢於村前屋後樹上或公園和果園中的樹上,高於地面15米左右。也在竹林、灌從和建築物上以及廢棄的房屋中營巢,亦經常營巢於房屋的陽台、排水管、牆壁上或房檐下。有時直接營巢於裸露的地上。巢呈淺盤狀,甚為簡陋,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結構甚為鬆散粗糙。每窩產卵2枚,卵白色,呈卵圓形,大小為23-29毫米×18-21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阿拉伯半島、伊朗、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可能人工引入土耳其、巴勒斯坦、敘利亞、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

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區為罕見留鳥[4]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棕斑鳩埃及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aegyptiaca Latham, 1790
2 棕斑鳩印度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cambayensis Gmelin, 1789
3 棕斑鳩新疆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ermanni Bonaparte, 1856
4 棕斑鳩北非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phoenicophila Hartert, 1916
5 棕斑鳩指名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senegalensis Linnaeus, 1766
6 棕斑鳩索科特拉亞種 Spilopelia senegalensis sokotrae Grant, 1914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棕斑鳩主要危脅是來自人們的捕殺和毀巢取卵。其次是化學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被列為三級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參考資料

  1. 棕斑鳩,黔農網,2016-05-08
  2. 棕斑鳩的形態特徵,土流網,2019-08-22
  3. 棕斑鳩的生活習性,360個人圖書館,201-08-03
  4. 棕斑鳩的分布範圍,鳥網,2019-4-18
  5.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簡單學習網,201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