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魚(王德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夢魚》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德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夢魚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大疫當前,居家隔離,卻讓我學會了做飯。
鞏固提高,我準備燉魚。
燉魚,魚太大,一塊一塊地堆在鍋里,已經失去了魚的概念,不如說燉魚肉更準確。沒有了感性認識,也就沒有了舊日的情懷。美味佳肴都要講究色香型味俱全,就是要滿足人們的視覺要求。吃魚,有味兒沒型,沒有魚的感覺,型是靈魂。
任何事情都講究個型。
上小學的時候,我家在一個叫永平的村子裡住。村子西頭兒,離村子二里多地的地方,有一條小河,沒有名字,我們都叫它西溝子。它是由林場山上的泉水和空山水匯流而成的,向南流向了烏裕爾河。每到夏天,小河波光粼粼,清澈見底,裡面長滿了水草,細細的,長長的,綠綠的,隨水流而舞動着。
許多小魚兒成群結隊、浩浩蕩蕩,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水草中,有鯽瓜子、穿釘子、柳根兒、葫蘆籽兒、石榴兒、泥鰍等,尤以穿釘子為最多。那時候,學生基本不上課,所以我經常和村裡的孩子們一起去小河裡游泳,有時也帶着篩子或用豆腐包布做的漁網撈小魚,這些小魚兒給我的印象就是自由自在。
當時,人們對小河沒有什麼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那條小河裡流淌的是我的童年。有一個電影叫《在那河畔青草青》,故事梗概就是講盧大年帶領他的學生們,發起了保護村邊一條小溪的倡議,得到了村民和政府的響應,夢從童年開始。
我的小學老師,姓李名星蘭,畢業於克山萌芽學校,十八、九歲的樣子。她經常給我們講保護環境的意義,要求我們不許到小河裡去抓魚。經常在我們的胳膊上劃一下,看我們是不是去過小河。
她讓學生讀課文,總是從最後一排開始向前,一個接着一個,最後一個是我,要把剩下的課文一氣呵成,她管這種方法叫作「水到渠成」的自然法則。以前,我從未在大庭廣眾面前讀過課文,現在要讀這樣一大段課文,緊張得我嘴都張不開,豁牙子跑氣漏風,惹得同學們笑聲不斷。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事情就是一個習慣的過程。一開始是痛苦地接受,然後是慢慢地習慣,最後習慣成自然變成了享受。我就很享受這種讀課文的過程,仿佛自己就像一條小魚,在讀書聲中遨遊。
小時候,經常做夢,常常會夢見魚。母親說,夢見魚會無憂無慮,會發大財,會大吉大利。
為此,我經常早早入睡。
果真,又夢見一些魚「皆若空游無所依」,是李老師在教我朗讀《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是我讀中學時的課文,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一。李老師在講授《小石潭記》時說,柳宗元用「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給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繼而,李老師又說,柳宗元用一個「頭」字來形容魚的數量,讓《小石潭》里的魚兒,皆若空游無所依,「型」水墨於歲月。講完課文後,李老師總結說,大躍進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懸溪之中建水電站,破壞了「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大環境,純粹瞎折騰,沒有文化真可怕。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李老師的話被定為惡毒攻擊「三面紅旗」,不再讓她教課,改為打掃廁所。
其實,李老師沒有教過中學,我的夢有些恍惚,可能是因為母親的一句話,甚或是饞了。
母親說,年夜飯一定要有魚,不管大小,一定全魚,標誌着年年有餘。因此,我家的年夜飯,歷來是非常講究的。無論多麼困難,母親總能淘換到魚,為的就是過年的一種意味感,魚就是意味感的「型」。
全家人吃年夜飯,意味着合家團圓。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意味着吉祥如意。芥菜要整根兒的從頭吃到尾,意味着長長久久。先吃菜頭,意味着圖個好彩頭兒。全雞,意味着全家福。吃魚丸、蝦丸、肉丸,意味着三元及第。
現在,燉魚早已成了人們的日常。整日的大魚大肉,人們再也吃不出意味感,食之無味倒成了一種常態,這也是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
那一年,組織上派我到黑河去工作,順便去了一趟永平村。
李老師已駕鶴西去。「四人幫」被粉碎以後,組織上要給她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但是,找遍了檔案卷宗卻沒有找到她攻擊「三面紅旗」或反對「四人幫」的罪證。歷史沒有真相,一切都在歲月中斷裂。
村子還在,但已像不多的留守老人一樣,破敗不堪。西溝子早已乾涸,荒蕪的河谷里累累貝殼泛着白光。河岸上的土壩躺在那裡,像一條死去的龍。站在壩上,不知是對恩師的緬懷還是對小河的惋惜,忽然就有了一種感覺,一朵雲彩落下來。
原來,一條小河由清澈變為乾涸,只需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城市的霧霾,環境的污染,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的消失,這些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來得竟是這樣的迅雷不及掩耳。
木心的《知與愛》說:
我願他人活在我身上
我願自己活在他人身上
這是「知」
我曾經活在他人身上
他人曾經活在我身上
這是「愛」
雷奧納多說
知得愈多,愛得愈多
愛得愈多,知得愈多
老家的小河沒有了,我的童年無所寄託。鬱郁之中,魚燉砸了我卻高興起來。生活是一把雙刃劍,魚沒有燉好就少吃,讓小魚不再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至少,讓知與愛永成正比。
夢,與生俱來,它等待着珍視和實踐。
生活,就像燉魚,慢慢就會熬出滋味。[1]
作者簡介
王德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