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感性(英語:Sensibility),是人類經由感官,對於某種事物產生直接感覺與情緒的一種能力,相對於理性的概念。

  • 這個概念在18世紀時起源於英國,對於知識是如何獲得,這個課題進行討論時產生的。
  • 它也被當成是道德哲學的人性基礎之一。
  • 感性(Kansei)一詞源自日本,根據維基日文頁面的說明:「感性是由察覺印象的意義,來對美與善等等做出評價判斷的能力。是非言語、無意識、直覺的。」
  • 台灣人在生活中也時常提到感性一詞,大多用於形容纖細的情感。
  • 維基上的解釋與日文版大致相同,卻多了一句「相對於理性的概念」,這是日文中尚未提及的。
  • 約翰·洛克《人類理解論》是西方最早提出感性概念的哲學著作之一,他認為人類出生時如同白板,否認理性先天存在,主張人類是透過感性,對外在事物產生經驗,逐漸累積知識。
  • 感官知覺。尤指內容或方向傾向美學或感情方面的; 如:難道理智會屈服於單純的感性嗎?
  • 心理學上指一種個人風格類型。此種類型的特質為以同情的態度、和善的心腸來觀察事情。
    • 易表露情感,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相對於理性而言。

理性與感性的選擇

  • 不是所有事情都得算出CP值,人類數百萬年以來一直都是「情緒驅策」的動物,「情緒」能給我們強大的動機,以及快速的反應,幫助我們的老祖宗能在險惡的大自然中存活下來甚至開枝散葉。
    • 在森林裡瞄到熊一般的形體朝你狂奔而來,在幾毫秒的時間內,你瞳孔張開,汗毛直豎,大量腎上腺素進入血液,你的雙腿肌肉緊繃,瞬間爆發強大的力量,想都不想先跑再說,這是保命的合理反應!
    • 正常人類絕不會停在原地,冷靜觀察與理性分析:嗯,看這個型態跟速度,我評估85.7%的機率是隻熊本熊呢!
    • 如果是真熊,最高時速會達到56km/h,所以我們跑也沒用。坐下來等牠來吧!
  • 由於親情,我們會義無反顧地保護我們的孩子。
    • 正常人類看到孩子遭遇危險,不太可能當下來個投資報酬率分析:這孩子吃了我多少食物,花了我多少時間,這些投入也無法確保他順利長大,就算他順利長大也不代表可以自立,就算可以自立也不代表會孝順我,就算會孝順我,我也不見得活得夠久可以享受... ...評估之後,小孩子是賠錢貨,直接放生好了!
    • 搞不好原古時代還真的有某些種族做過這樣的理性分析,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的後代一定不會傳承到今天!
  • 雖然寫了很多鼓吹理性思考的文章,但我從來不覺得人生要處處那麼硬梆梆地分析,我們是地球人又不是StarTrek的瓦肯人。
    • 我們都是血肉之軀,內心很難因為一個純理性的原因,產生強大的動機去完成一件事。*能驅策我們的通常都是情感。
    • 為了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不顧一切去追求;為了一個夢想持續不懈地努力,這些都是很強大也很正向的力量,放棄這些力量豈不可惜!
    • 有些人看到喜歡的女生,只會本能地靠近搭訕結果變成騷擾;有人想要賺大錢卻忘了理性,把身家全給了股市老師。
    • 這是「煞車系統」出了問題,沒能在人生彎道上發揮牽制的力量!
  • 我給那位同學的建議是:不必矯枉過正,日常什麼小事都想要套用理性,但人生重要的轉折,重大的投資,絕對要把腳放在煞車踏板上,用一種制衡的態度,重新看待自己的決定。
    • 未必要放開油門,但煞車也要隨時ready!
  • 活用人生煞車系統的三個小練習
    • 1.認識你自己,定義出你真正在意的事--別試圖把自己改造成理性人,只要在關鍵時刻,讓理性思考(煞車)稍稍介入決策即可!
    • 你得先釐清,什麼是「關鍵時刻」?也就是你這輩子真正在意的事情。
    • 2.觀察自己是如何做決定的--當我們做了錯誤的選擇後(選了難吃的餐廳,進了不好的公司),通常第一時間是責怪他人,再來就是責怪自己!
    • 其實比較有建設性的想法,是把時光回溯到那個做決定的當下,釐清自己當初基於什麼因素做下了決策?
    • 結果不好是因為訊息不足?運氣不佳?盲目從眾?還是自己的判斷出了錯?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們會怎麼選?
    • 3.接觸三觀與你不同、但過得還不錯的人--一個三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與我們不同卻過得不錯的人,一定有他的生存之道!
    • 我們未必要完全認同或是複製他們,但既然對方的決策系統能經得起現實的考驗,就有值得參考、借鏡之處。
    • 我買東西,同樣的預算我寧願購買好一點卻比較耐用的商品。
    • 但有些人則相反,相同預算會買好幾樣中低價位的商品,依照不同的情境輪流使用。
    • 你說這兩種價值觀誰對誰錯?後來我發現,某些與身體健康有關的投資,我仍遵循我的價值觀;
    • 某些折舊快速的產品(例如3C),或許低價多量的策略才有彈性。[1]

感性與理性的共處

  • 感性與理性要如何合作?無論是否有此困擾,不妨聽聽我的做法。
  • 先從認知的角度來看。
  • 在冰山理論中,將人類意識分成:水面上的表層意識,以及水面下的淺層意識、深層意識,與無意識。
    • 我把水面上的表層意識稱作理性認知,而水面下的則是你的感覺、感性認知。
    • 這些認知意識會上下流動,在閱讀本文當下理性認知很清楚的內容,隔天就會流到水面下的感性認知去;當有人談到本文的內容時,記憶又會被再度喚醒,回到水面上去。

感性與理性一直都是交互影響,猶如夫妻一般的命運共同體。

  • 多數的人如何維持感性與理性的合作?當我被甩的時候,感性第一時間理論上會說:「我好難過」。
    • 接收到訊號的理性就要替感性做解釋:「我被甩了,我好可憐」。
    • 聽到理性這樣說,感性就更加難過了:「原來我好可憐」,傷心又自憐。
    • 感性原本不自憐,但既然理性都這麼說了,肯定是對的。
    • 感性比理性還懂自己要什麼,但理性也能控制感覺要什麼。
  • 我曾經告訴大家要分清感性與理性的差別。
    • 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是,有辦法說出來解釋的東西,就是理性在作用,也就是表層意識。
    • 說不出來的東西,就是感性,也就是淺意識以下的東西。
  • 動物學裡發現,通常群聚有社會性的動物越是聰明。像烏鴉懂得利用工具來取得食物,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而且一旦有一隻烏鴉成功,牠就會教給其牠的烏鴉。
  • 剛開始健身的時候我常被問:有沒有感覺?很抱歉,完全沒有感覺。我的神經肯定沒斷,但就是沒感覺,也許是訊號太弱,又或著是肌肉與大腦溝通不良。
    • 要先有感覺,才好做進一步的控制,否則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 教練就有本事讓我在沒感覺的情況下也能練,而且要正確的練、培養正確的感覺。
    • 例如測量距離,在感覺還沒建立時,使用更具體的方式,例如五個拳頭,就能量出正確的距離。
    • 如果憑感覺量距離,不止量不準,甚至誤把錯誤當正確,就像坐姿不正一樣,習慣錯誤的動作,要再校正又是一道手續。
  • 有時候我們會做一些想像練習,例如把力量集中到某個部位。
    • 我認為這也是由理性去帶領身體感覺的例子,所以不會把語言當成理性唯一的途徑。它就是一種控制力,無法用單一手段來代表。
  • 理性總是替感性服務,但是感性會受到理性的控制。
    • 感性就像公主王子一樣,理性是臣子,你希望服務你的臣子是宰相還是太監?
    • 多數人有的是太監,盡力滿足主子任性的需求而不在乎後續的結果,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會欺騙主子來達成私人目的。
  • (1)感性會產生負面影響--你很清楚在某些情況下會無法保持理性,也就是失去控制能力,這時候要評估是否盡量避免這種情形產生。
    • 這種危機意識無法產生更高的效能,我就會選擇不要臨時抱佛腳。

以前做學校專題常常熬夜寫程式,但是熬太晚效率會變得非常差,二小時找不到的Bug早上起來10分鐘就解決。

  • (2)感性對自己沒有影響--如果你判斷這件事情不會造成什麼危害,那麼放任感性恣意妄為也沒問題。
    • 以前小時候我沒什麼同理心,長大後同理心過剩有時反而造成困擾。
    • 例如在車上聽Podcast,聽見對方辛苦的過程時,我的眼淚就會不自覺流下; 其實來賓通常是輕描淡寫講得一點都不感人,但因為我會自動想像背後辛苦的過程,所以才會有難過的心情。
  • (3)感性會產生正面影響--主子雖然任性,但不一定是錯的,對於有正面意義的事情應該加以鼓勵。
    • 例如我很愛我的父母,希望可以滿足自己孝順父母的心情。
  • (4)理性試圖影響感性,導向正確的方向--說白了就是宰相如何控制皇帝,包括前面提到宰相要提醒主子自己的初衷,避免主子忘記亂來。
    • 前面提到的健身案例就是第四種,我的身體完全沒感覺,要如何控制它產生正確的感覺,這就是理性控制的力量。
    • 自律或時間管理要如何培養?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同,它可能是個很專業的項目。
    • 當我們用「控制力」來理解理性的時候,更加感受到它的強大。
  • 理性的控制力要以邏輯為依歸,才不會變成討人厭的控制狂,只管控制不管為什麼。
    • 懂得考慮影響因素,控制成功的機率也會比較高。[2]

參考來源

  1. 姚詩豪. 人生啊,是理性好還是感性多點好?我想告訴你一個帥氣的平衡法. 大人學. [2021-06-28] (中文). 
  2. Davina Shi. 感性與理性要如何合作. moke.tw on. 2020-06-22 [2021-06-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