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塢春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塢春早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梅塢春早

地址: 杭州西湖雲棲西

類型: 旅遊景區

特產: 西湖龍井

梅塢春早西湖十景之九,梅家塢溪谷深廣,常年草木繁盛,峰巒疊翠,即使數九寒冬,也不掩如春天氣象。梅家塢盛產茶葉,為"西湖龍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塢便是茶香之意,每當清明時節,雲霧繚繞的山坡上,採茶女的身影隱現在碧綠如茵的茶園之間,鳥鳴茶歌,婉轉相應,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靈氣,也是春天西湖獨特的人文景色。[1]

地理環境

梅家塢茶文化村,地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梅靈隧道以南,沿梅靈路兩側縱深長達十餘里,有"十里梅塢"之稱,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和主產地之一。 梅家塢茶文化村是一個融青山綿綿、溪澗潺潺、茶園蓬勃為一體、散發出濃郁樸實民風和茶鄉風情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茶鄉休閒園區,重現了"十里梅塢蘊茶香"的自然秀麗風貌。 梅家塢茶文化村現有160餘家鄉間茶坊,村里還專門成立了多語種接待室,並進行茶藝表演。 在每年春季

還可親自參與春茶採摘,親身感受濃濃的茶文化氣息,盡享茶文化生態自然之美、農家風情之樂。飲茶可在自家泡製,亦可在都市茶館小坐,但在梅家塢的茶農家裡喝茶,卻是另一番風味,說來這也是杭城的一種新的時興。 邀上三五個朋友,隨意到一戶茶農家,品一杯農家自己採摘自己炒制自己沖泡的龍井新茶,坐在茶山茶園中的涼棚里,看滿目的青山茶園,點綴着頭戴斗笠的採茶女,那農村的田野風光農家的辛勤勞作,忘卻工作的壓力與生活的瑣碎,懷着一份恬淡靜雅的心境,這才是禪茶合一的境界吧。

景區特色

盛產茶葉

梅家塢為杭州著名的龍井茶生產基地梅家塢村,擁有"不兩山長澗,無雲山自陰"的自然山水風光和人文資源。這裡四周青山環繞,茶山疊嶂;滿眼望去,層層的都是梯田裡修剪地整整齊齊的茶樹。梅家塢盛產茶葉,為西湖龍井中的珍品。每年採茶分作四次,清明之前的頭茶稱"明前茶",也叫"蓮心";穀雨之前是"雨前茶",又稱"旗槍"、"二春茶";立夏之際為"三春茶",也稱"雀舌";一個月後最晚採摘的稱"四春茶",也名"梗片"。

春茶四摘,又以最早的"明前茶"最為名貴。"嘉賓咸喜悅,細看摘新茶"(陳毅元帥)。茶葉分級說明:按採摘時間先後分:清明前、穀雨前、穀雨後。明前茶才可稱特級,分為:極品(一、二、三)、特級(特一、二、三、四);雨前茶即雨前一級到四級。西湖產區主流茶樹品種為:龍井43和老茶樹(群體種)。

龍井產地

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唐代,在清代,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 北宋時期,西湖群山生產的"寶雲茶"、"香林茶"、"白雲茶"都已成為貢茶。元代,龍井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明代,《錢塘縣誌》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龍井茶名聲遠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四次到龍井茶區視察、品嘗龍井茶,讚不絕口,並將胡公廟前的18棵茶樹封為"御茶"。從此,龍井茶更加身價大振,名揚天下。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 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龍井茶已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龍井茶。

文化旅遊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梅家塢就已是對外賓開放的定點觀光區,幾十年來共接待過上百個國際名人和國家元首。1953年至1962年期間,周恩來總理曾先後5次來到梅家塢村視察、指導農村工作,將此作為指導全國農村工作的聯繫點。2003年10月江澤民主席來梅家塢茶文化村視察, 2006年4月3日,曾慶紅副主席又來梅家塢視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0年起,經過5年的整治和創建,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是一個融青山綿綿、溪澗潺潺、茶園蓬勃為一體、散發出濃郁樸實民風和茶鄉風情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茶鄉休閒園區,重現了"十里梅塢蘊茶香"的自然秀麗風貌。梅家塢茶文化村現有160餘家鄉間茶坊,村里還專門成立了多語種接待室,為前來觀光的賓客講解梅家塢茶歷史、茶的採摘、炒制和茶的功能等內容,並進行茶藝表演。在每年春季遊客還可親自參與春茶採摘,親身感受濃濃的茶文化氣息,盡享茶文化生態自然之美、農家風情之樂。作為杭州中國茶都的重要載體,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成為杭州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塢茶文化村以周總理紀念室、乾隆遺蹟、古樹觀賞點、茶園觀賞區、農居群、十里鋃鐺、古井、古橋、垂釣區、茶藝表演區、小牙塢等十餘處景點構建了一個山水情和人世情完美結合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區梅家。

為緬懷偉人,激勵後人,村黨支部根據村民的願望,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籌建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的期望,得到了省、市、區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關注和支持。茶鄉人自籌資金,在曾經接待過周總理的梅家塢129號(原接待室)修建起了紀念室。展廳內陳列了反映周總理五次親臨梅家塢時的代表性圖片81幅、實物63件,並有電視錄像資料。特別是正大廳內懸掛着的巨幅丙烯畫,留給了參觀者"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他"的深刻印象。"盧正浩",杭州茶界無人不曉。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梅家塢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51至1957年間,周總理5次來梅家塢,都曾與盧正浩共商茶葉發展大計。在盧正浩的帶領下,梅家塢人日夜苦幹,使梅家塢成為西湖龍井的重要產地。

盧正浩龍井茶,產於梅家塢村,它坐落在杭州西部,距市中心十五公里處的群山輝映中,終年氣候宜茶,茶香襲人,有一千三百餘畝的翡翠茶園,年產一千五百餘擔的優質龍井,六百餘年來歷代茶農創就了獨特的植、制茶技。五六十年代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多次親臨指導下,梅家塢龍井茶得到了飛躍的發展,被周總理譽為"龍井茶不光是飲料,而且還是藝術品"。 龍井茶是珍品,國內外人士都需要它,被國家指定為禮品龍井茶的生產基地。 本行盧正浩龍井茶,是梅家塢村原書記盧正浩的子女為繼承周恩來總理與父親生前要把龍井茶生產好的心愿,在杭州眾多的龍井茶品牌中明確樹立盧正浩龍井茶的風格,是弘揚中華茶藝文化,面向大眾的又一真正品牌。

梅家塢茶文化村,正在以"十里梅塢"自然山水環境為依託,以茶文化為底蘊,成為杭州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 穿過梅靈隧道,便見山上、田裡處處是茶,路邊茶社連着茶社,漂亮的房子在青山的襯托下,美得像一幅畫。梅家塢是一個有着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現有農居500餘戶,常住農業人口1262人,居民502人。有山有貌,有塢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塢茶文化村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和主產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鄉特色的農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閒觀光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先後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杭州市園林綠化村"、"文明村"、"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被授予"杭州市十佳農業示範園區"、"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

意義價值

作為杭州一個具有獨特性品牌的旅遊新亮點,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挖掘開發了周恩來紀念室、琅璫嶺、禮耕堂等三個歷史文化景觀。

茶園環繞 梅家塢位於杭州市西南部、雲棲竹徑西北兩公里、琅璫嶺北麓的山塢里,梅家塢四周青山環繞,茶山疊嶂;與龍井、獅峰一樣,以生產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龍井茶葉著稱。曾接待過前蘇聯、美國、越南、羅馬尼亞、柬埔寨等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世界各地友好人士的參觀訪問。周恩來總理生前曾五次親臨梅家塢,關懷、指導茶葉的生產與發展。飲茶時處處聞茶香,茶香繚繞,身臨其中,令人心曠神怡,心醉不已。經過杭州市政府統一設計、改造後的梅家塢更具特色:門前小溪,背靠青山,環境清雅,是都市邊沿"鬧中取靜"的理想休閒場所。

周恩來紀念室,周恩來紀念室就是梅家塢當地村民捐款,將接待過總理的老樓改建而成。樓上作接待室,樓下為展覽廳,分八個部分展出周總理視察梅家塢的史料、照片和實物,以及董必武、陳毅、鄧穎超等中央領導視察梅家塢的照片、題詞及書畫作品。紀念室還安裝了聲像設備,播放《周總理與梅家塢》的電視片。

品龍井茶,嘗農家菜 除了聞名的龍井茶,這裡淳樸的農家飯菜最最讓人動心了!柴灶飯,小火細燉,香飄一條街的紅燒肉,還有飄着清清茶香的茶香土雞煲,香乾等等,都是極入味的家常美味。品了龍井茶,一定要嘗嘗這裡地道的農家菜,這才算是享受到了在梅家塢飲茶的真味。

民俗民情的體現 嘗農家飯、品龍井茶。面對漫山遍野的茶園和桂花樹,最適合用休閒放鬆的心情慢慢享受.所以來這兒,一般都會待上一天,悠閒自在地品茶,聊聊天打打牌,盡情享受茶香滋味。

參考來源

  1. 梅塢春早東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