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橋鄉金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橋鄉金澤

中文名稱;橋鄉金澤

外文名稱;Qiao xiang Jinze

行政區類別;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區金澤鎮

著名景點;如意橋、放生橋、萬安橋

橋鄉金澤坐落在青浦區西南部,是青浦區最西南的一個鎮。金澤鎮離青浦市區22公里,距上海市中心66公里。北滂澱山湖,東於西岑鎮接壤,西於商塌鎮毗鄰,南太浦河於浙江省嘉善縣大舜鎮交界,西循318國道與江蘇吳江市蘆墟鎮接壤。貫穿全鎮有一條南北流向的市河,並有多條支流匯合而來。金澤鎮總面積2644平方公里,境內湖塘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是個典型的魚米之鄉。

諾大的上海,美景很多、古建不少,萬千風景里總有一些會被淹沒,比如一個幽靜從容的小鎮,比如一些古橋流水的歷史,它們在上海的偏僻處,在深秋的季節里,美成了一幅中國水墨畫,它就是金澤古鎮。

內部景觀

金澤是一個以橋聞名的古鎮,向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稱,橋多水多是它的特色。在下塘街一帶有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並列的五座古橋,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所以有"四朝古橋一線牽"的說法。[1]

萬安橋(宋橋):又名萬安亭橋,建於宋代景定(1260-1264)年間,弧形單孔石拱,坡度平緩,拱跨大,曾有"水天一碧"的奇景。普濟橋(宋橋):由紫石砌成,俗稱紫石橋,建於公元1267年,橋頂圈板石上鐫有"咸淳三年"四個字,為上海最古老的拱形石橋。

迎祥橋(元橋):金澤鎮南端,6柱5孔,橋面由磚塊砌成,橋身極薄,如長虹臥江,金澤古八景之一的"迎祥夜月"即指此。

放生橋(明橋):明代崇禎年間重修,因橋頭有總管廟,又名總管橋。橋型古樸典雅,拱杆堅固,為市鎮至東嶽廟的通道。

如意橋(清橋):弧形單孔石橋,清光緒年間重建,為金澤現存古橋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橋。

民間傳說

金澤古鎮,橋多水多廟也多,歷史上有"橋橋有廟,廟廟有橋"的說法,據說一直到民國時期,鎮上還有一觀、二寺、三閣、四庵、十三廟等建築。經過歷史的變遷,許多與橋相連的廟早已不在,但從橋名和橋的側壁上所刻的對聯,還可以看出很濃的佛教意味。現在的許多橋旁還能尋到一些寺庵的痕跡,如塔匯橋旁有玄通庵,林老橋旁有關帝廟,放生橋旁有總管廟,如意橋旁有祖師廟,天王閣橋旁有天王廟,而最著名的則是普濟橋頭的頤浩禪寺

頤浩禪寺為南宋宰相呂頤浩所建,元朝時達到鼎盛,曾有"江南之冠"的說法。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文學家唐順之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頤浩禪寺內一塊著名的"不斷雲石"上就留有趙孟頫的手跡。

據說周莊和朱家角的繁盛都與她們的鄰居商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古鎮,到底有過多少商人進出,今日已難以細考,但有一點卻是令人稱奇的,便是這些與周莊或者朱家角有過貿易往來的商人在選擇下榻之地時竟然不約而同地來到了商榻,商榻的鎮名由"雙塔"改為"商榻"據說就和這一奇特現象相關。

相關詩詞

素有"江南橋鄉"的美譽,據清乾隆時纂成的金澤志書載:"金澤四面巨浸,內多支河,橋樑尤多於他鎮,古稱四十二虹橋。"但根據有關資料及當地老人回憶,只能查到28座古橋,由於年久失修,毀壞嚴重,其中:萬安橋、普濟橋、迎祥橋、天皇閣橋、如意橋、汴水虹橋等橋還在,造型美觀,結構精巧,為國內外橋樑專家和學者所注目。

特色

金澤鎮座落在上海西郊的澱山湖畔,鎮區0.6平方公里內曾有42座虹橋,至今仍有保存較好的七座古橋,是名譽江南的橋鄉。

鎮南市的普濟橋是一座用紫石築成的單孔石拱橋,此橋建於宋代咸淳年間,是上海市最古老的石橋。

普濟橋往南一進多米處,有一座青石砌成的單孔石橋,名為放生橋。此橋台級整齊,石欄堅固,遠觀有飛動之感。

過放生橋再向南50米是如意橋,這座橋是現存古橋中最堅挺,完整,美觀的石拱橋。

再向南,就右看到建於元代至元年間的迎祥橋,這是一座六柱五孔梁式磚,石,木組合結構的拱橋,此橋用材獨特,造型優美,曾刊登於"人民畫報"。

在鎮北市有座與普濟橋同時建成的石拱橋,名為萬安橋。原來橋中央有一座佛閣亭,故此橋又稱亭橋。

從萬安橋往北約50米處,是小巧玲瓏的林老橋。沿市河向南,在與塔汁匯橋東西相對的地方一有座天五閣橋。這是鎮上唯一的三孔石橋,此橋結構直協調勻稱,造型別致美觀,橋面上 精美的浮雕清晰可辨。

金澤的古橋受到橋樑專家的注目,廣大遊客的讚賞,是上海地區值得一游的勝地。

相關視頻

橋鄉金澤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