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桐梓縣第二高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桐梓縣第二高級中學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南溪河穿校而過,學校建設投資1.2億元,占地面積120畝,建築面積[1]45000平方米。

辦學歷史

1964年學校始建,初為桐梓中學分部,1978年正式命名為桐梓縣第二中學(完全中學),1996-2001年,高中部停辦。2004年9月初高中分離,初中為桐梓五中,高中為桐梓縣第二高級中學。先後在黑石溪(現桐梓職高)、鐵路子校(現桐梓五中)、西湖路穿洞(現桐梓縣婁山中學)等校址辦學。2012年9月遷到婁山關腳下,桐梓縣縣城南麓鞍山村沙嘴街上。

辦學條件

學校分為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功能完備,建有足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桐梓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設在學校圖書樓。桐梓二中現有70個教學班,學生5068人,教師243人.其中省市級骨幹教師19人,縣級骨幹教師[2]27人,中高級職稱170人。遵義師範學院兼職教授1人,專職心理健康教師1人。

校園諮詢

走進詩意二中——記貴州省桐梓縣第二高級中學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我們桐梓縣退休幹部報告文學採風團,一行三人奔赴貴州省桐梓縣第二高級中學。

走進校園,「詩意二中」四個紅色大字赫然醒目屹立在辦公樓頂分外搶眼。校內環境幽雅,綠樹成萌,鳥語花香;運動場、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宿舍樓、師生食堂等,規劃有序,依次林立,給人一種和諧舒適,充滿詩意的感覺……

稍等片刻,該校原辦公室主任幸國祥,在百忙之中接待了我們。幸主任向我們介紹了桐梓二中的基本情況,學校位於桐梓縣婁山關街道鞍山村境內,距縣城城中心2公里,是一所縣管直屬公辦學校,省級三類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始建於1933年,新建於2010年,2012年投入使用。校園建設共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154畝,建築面積51508平方米。現有高一、高二、高三3個年級共67個班,在校教師272人,學生3485人。學校配備有物理、化學、生物、音樂、美術、舞蹈、錄播、圖書多功能室32間,學術報告廳2間。校內硬件設施齊全,辦公條件優越,活動場所寬闊,布局較為合理。學校於2017年7月被授予「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建校以來,桐梓二中以學為本,因材施教,因能施教,注重創新,已全面實現精細化管理,並取得較好成效,曾先後榮獲省、市、縣全國優秀楹聯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貴州省學科教育滲透法制教育示範學校、貴州省禁毒教育示範學校、貴州省安全文明校園、遵義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突出獎、遵義市先進學校,以及連續10年被桐梓縣人民政府授予「高考質量先進單位」的殊榮,每年皆有800餘人考入高校。

學校開展詩詞楹聯教學,在全縣、全市乃至全省,都是首開先例,獨具特色。於是我們在幸國祥主任的帶領下,對該校詩詞楹聯教學、黨建工作、革命傳統教育、校園建設、體藝教育等方面,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採訪。

來到校黨支部辦公室,只見各種學習制度、學習資料、會議記錄、黨總支工作計劃等,應有盡有。這足以說明該校一個黨總支部,三個黨支部,並非形同虛設,全校112名黨員教師,的的確確有黨組織這個家和自己的組織生活陣地。據分管黨建工作的副校長康大君介紹,過去二中黨建與教學脫節,黨組織在學校中作用不突出。近些年來,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規定,學校已從制度上全面落實了黨組織在教育中的領導地位。現在,全校經費使用、黨組織活動、招聘教師、招收特長生等重大問題,都要經過黨總支召開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真正形成了黨管教育的良好局面。黨總支認真落實「三重一大」制度,積極開展「三會一課」活動,定期組織黨員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如今,學校通過加強黨建,黨員教師爭先恐後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示範帶頭促進教學的現象,在學校中蔚然成風。

來到30餘米長的詩詞楹聯文化長廊,近百首(幅)詩詞楹聯,懸掛在長廊兩旁門柱上,使得整個校園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詩味四溢。其中,羅康同學創作的《七律.桑梓吟》「漫道雄關險路環,山川萬里聳雲天。茫茫雲海秦娥憶,浩浩文碑舊曆燃。正首滄桑風韻展,崔嵬婁嶺壯情添。漫遊浩宇展宏抱,點染忠魂繪巨篇。」曾獲貴州省第二屆大中學生詩詞大賽高中組優秀獎;梁光明同學創作的《悼雅安大地震最美女志願者汪策》:「馳援千里赴蘆山,橫禍凌空四月寒。驟雨滂沱悲草木,怒濤幽憤泣江川。情傾大愛書人字,魂馭春風上碧天。精衛雖難填闊海,丹心碧血耀華年。」曾獲貴州省第三屆大中學生詩詞大賽高中組二等獎;秦旭同學創作的《踏莎行.婁山關詞碑》:「浸嶺古韻憶秦娥,音揚萬里神如翥。瞻先賢,緬懷舊賦,風流人物詩篇譜。憂聞婁嶺喇叭聲,丹心碧血雄關路。秋意方生,金風又度,豐碑聳立雄關矗。」曾獲貴州省第三屆大中學生詩詞大賽高中組一等獎。這些作品在長廊里,獨占鰲頭,猶為出彩!一首首令人陶醉的詩詞,一幅幅令人讚嘆的楹聯,深深表達了學子們的深遠情感和勤奮求學的現實思想,帶領我們走進了「好詩如流泉,清雋永無盡」的境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