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栗(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是殼斗科、栗屬植物。喬木,高達20米,胸徑80厘米,冬芽長約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葉長圓形,長10-15毫米,被疏長毛及鱗腺。葉橢圓至長圓形,長11-17厘米,寬稀達7厘米;葉柄長1-2厘米。雄花序長10-20厘米,花序軸被毛;花3-5朵聚生成簇,雌花1-3(-5)朵發育結實,花柱下部被毛。成熟殼斗的銳刺有長有短,有疏有密,殼斗連刺徑4.5-6.5厘米;堅果高1.5-3厘米,寬1.8-3.5厘米。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在中國除青海、寧夏、新疆、海南等少數省區外廣布南北各地,在廣東止於廣州近郊,在廣西止於平果縣,在雲南東南部則越過河口向南至越南沙壩地區。常栽培於海拔100-2500米的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等地帶。

栗木紋理直,結構粗,堅硬,耐水濕,屬優質材;殼斗及樹皮富含沒食子類鞣質;葉可作蠶飼料;可藥用,以樹根或根皮、葉、總苞、花或花序、外果皮、內果皮、種仁入藥;栗吸附能力強,可有效吸收有害氣體,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栗
  • 拉丁學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 別 名: 板栗、栗子、毛栗、油栗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山毛櫸目
  • 科:殼斗科
  • 屬:栗屬
  • 種:栗
  • 命名者及年代: Bl.,1850
  • 英文名稱: Chinese Chestnut、Chestnut、Hairy Chestnut

形態特徵

喬木,高15-20米,胸徑80厘米。樹皮深灰色,不規則深縱裂。枝條灰褐色,有縱溝,皮上有許多黃灰色的圓形皮,幼枝被灰褐色絨毛。冬芽短,長約5毫米,闊卵形,被茸毛。單葉互生;葉柄長0.5-2厘米,被細絨毛或近無毛;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5.5-7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相等,常一側偏斜而不對稱,新生葉的基部常狹楔尖且兩側對稱,葉緣有鋸齒,齒端具芒狀尖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羽狀側脈10-17對,中脈上有毛,下面淡綠色,有白色絨毛。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生於新枝下部的葉腋,長9-20厘米,被絨毛,淡黃褐色,雄花著生於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無梗,常生於雄花序下部,外有殼斗狀總苞,2-3(-5)朵生於總苞內,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殼斗連刺直徑4-6.5厘米,密被緊貼星狀柔毛,刺密生,成熟殼斗的銳刺有長有短,有疏有密,密時全遮蔽殼斗外壁,疏時則外壁可見,每殼斗有2-3堅果,成熟時裂為4瓣;堅果直徑1.5-3厘米,寬1.8-3.5厘米,深褐色,頂端被絨毛。

產地生境

在中國除青海、寧夏、新疆、海南等少數省區外廣布南北各地,在廣東止於廣州近郊,在廣西止於平果縣,在雲南東南部則越過河口向南至越南沙壩地區。常栽培於海拔100-2500米的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等地帶。栗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氣候濕潤的地區,屬於陽性樹種,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較高,喜砂質土壤。 栗在中國的垂直分布最低在海拔不足50米的沿海平原,如山東郯城、江蘇新沂等地;最高可達2800米。垂直分布因氣候帶和地形不同而有差異,在中國河北多分布於100-300米的山溝地;河南一般在900米以下的河谷平地和丘陵山地;湖北多分布於1000米左右的山坡地;福建多分布在500-1200米之間;四川漢源分布在1500米以上,雲南分布在2500米以上。

生長環境

對於生長情況良好的栗,其壽命可以達到300年,花期在每年的4-6月,果期在8-10月。

花芽的分化

栗是雌雄異花同株的果樹,而且因其雌花比雄花分化時期晚、分化日數短、分化速度慢等特點,雌花分化所處的營養條件遠不如雄花分化期優越,因此雌花分化的數量遠遠比雄花少。根據有關栗花芽分化的研究,栗雄花花芽生理分化期是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而雌花分化是在次年3月前後在雄花序的基部分化的,在新梢生長期間進行,所以雄花序的花芽分化期常常可達10個月以上,而雌花序的分化期卻僅僅2-3個月。

生產中常常看到的結果枝往往是生長粗壯的中長枝,而纖細枝則極少能分化雌花。這種現象明顯的表現出:栗雌花顯著偏少的原因是由於雌花分化時,正好處於上年貯藏營養己被用於大量雄花的分化以及春後新梢的生長發育階段,因而一般貯藏營養並不充足的生長偏弱的枝梢不能分化成雌花,根據中國湖北省果茶所的研究,栗雌花偏少的內在原因與土壤中的磷素偏少有很大關係。 開花、授粉和結實特性 栗的雄花和雌花的開花期不同,雄花比雌花早8-10天開放,栗花期可持續30天之久。栗雌花從柱頭分叉到展開保持新鮮,柱頭上絨毛分泌粘液大約有半個月,這是授粉的最佳時期。栗花粉的傳播主要是靠風、昆蟲,也可輔助傳粉。栗存在自花授粉和異花授粉兩種,通常異花授粉結果比自花授粉好,也有的表現為自花授粉不孕。

栗在正常條件下坐果率較高,但也存在着落果現象。主要有2次:一次是7月下旬之前的前期落果,主要是由於營養不良所致。第二次是發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後期落果,主要由於授粉不良、機械損傷、病蟲危害等因素引起。栗果實的生育期因品種不同而長短不一,約需4-5個月,主要可分為兩個階段:從初苞形成至8月中下旬為前期,主要是總苞的增大及其乾物質的積累,此期約積累總苞內乾物質含量的70%和全部的蛋白質,從外觀上可見幼苞體積迅速增大。8月下旬至成熟期,主要是乾物質積累的重點轉向果實和種子,總苞增大減緩或停止,果實迅速積累澱粉,糖類物質的總量不斷增加。在成熟時總苞和果皮的營養物質部分也轉向果實,成熟前10天堅果內含物的充實才近於完成,由此可見前期總苞和果皮的營養積累是後期堅果充實的基礎,應注意前期供應足夠的水肥,否則對產量影響很大。

栗為深根性樹種,細根發達,分布很廣。栗根系的分布與土壤的疏鬆狀況及通氣性關係密切,在粘重板結的土壤上,根系多集中分布在40-60厘米以內的深度,呈水平分布。這是因為栗根系對土壤中氧氣含量需要較高。栗除深根性外共生菌根是栗根的另一個明顯特性,這種共生菌根主要位於栗幼嫩根上,菌根的形成可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擴大吸收面積,同時還可以分解土壤中難以分解的養分,當土壤含水量達到萎蔫係數時,菌根還能吸收水分,增強樹體抗旱能力及適應性。 ==繁殖方法== 栗的枝條不易生根,扦插和壓條均難繁殖,在生產上其繁殖方式主要有實生繁殖(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兩種。實生繁殖是傳統的繁殖方法,在生產上應用很廣,栗實生苗可直接栽植、培育,成熟期樹體高大,主幹挺直,有木材利用價值。但嫁接繁殖具有更多的優越性,因此在長期應用實生繁殖的栗產區現在正向嫁接繁殖發展。

採種時期

採種在品質優良的栗園區進行,栗成熟的標誌是栗苞由綠轉黃並自動開裂。早熟品種8月中下旬成熟,晚熟品種10月下旬成熟,大部分品種9月中下旬成熟。採收應在栗子充分成熟後進行,此時的栗子皮色鮮艷,含水量低,營養成分高,品質好,耐貯藏。

採收方法

採收方法習慣上有2種:一種是拾栗子,即待樹上的栗苞自動開裂,堅果落地後拾取;另一種方法是打栗苞,待栗苞由綠轉黃時用竹竿打下後堆放10天左右,待栗苞開裂後剝栗子。

選種

選擇果粒大,顏色鮮艷,飽滿,未失水,無蟲眼的栗果,作為實生繁殖的栗種。

貯藏

栗果失水風乾易引起霉爛,不能長時間暴露在光照下,當種子含水量降到30%以下時,即喪失發芽能力,因此,應採用有效的貯藏方法,使栗果順利度過種子休眠期及越冬期。貯藏方法採用沙藏法,栗果陰乾1天後,即可貯藏。與濕沙混合,一般2份沙加1份栗果,或1層沙1層栗果。沙藏堆高出地面40厘米,寬1米,長度按果的數量而定,上面及四周覆蓋10厘米厚的濕沙。沙的濕度以保持含水量8-10%為宜,即手捏能成團,稍一碰又能散開。為了在沙藏期不生病害,最好選用無土河沙,用前日曬幾天,用時加入含0.1%托布津殺菌劑水溶液拌勻。沙藏堆間隔10天左右翻倒一次,以利散熱。並揀出爛粒,一般正常粒果基本不沾沙子,而爛粒四周沾滿沙子。在翻堆1-2次後,待夜間氣溫下降到0℃時入溝貯藏。

沙藏溝應選擇在乾燥、排水良好、背風陰涼處,溝深和寬各1米,長度不限。溝藏時先在溝底鋪一層濕沙,爾後將沙藏堆已混合好的沙和栗果均勻放入溝內,厚度為80厘米左右,上面覆蓋草蓆,待平均氣溫下降近0℃時,再加厚沙或濕土,使栗果既保持低溫,又不受凍。為了通氣和使冷空氣進入,每隔1米插一小捆直徑約10厘米的高粱稈直通溝底。如果貯藏少量栗果,可以與濕沙混合後,放入深60厘米,直徑50厘米左右的坑內,入冬後坑上覆土30厘米即可。

春播

春播時間:春播時間一般為2月中旬至4月初,由於栗種在貯藏過程中容易萌發,一般播種應偏早。如果種子能在低溫下貯藏,則適當晚播較好,這樣有利於土溫上升,縮短種子埋土時間,減少損失,並能出苗整齊一致。

苗圃地選擇:苗圃地選擇土地平坦、較肥沃的微酸性砂質土壤。整地前先施肥,後做苗床,苗床寬1-1.2米,長5-10米,苗床高出地溝面15厘米左右,並清除雜草。播種採用縱行條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畝播種量100-150千克。

藥劑拌種:為了防止地下害蟲,可使用硫磺草木灰拌種法:配方為種子50千克加硫磺粉0.2千克,草木灰1千克,黃泥適量。將黃泥打成泥漿後倒入種子,使種子表面沾上一層泥漿,然後將種子取出,放到硫磺和草木灰混合的粉沬上滾動,使種子外面沾上一層硫磺和草木灰。播種後可預防地下蟲害和獸害,且不影響種子萌發。

點播:播種時將種子平放,先端不要朝上或朝下,以利於出苗,然後覆土3-4厘米,並稍加鎮壓。為了保證土壤水分供應,在播種前要灌足底水,2-3天後土壤濕潤而不太粘,便於操作時開溝播種。從播種到出苗階段不要澆蒙頭水,以免土壤板結影響出苗。

嫁接繁殖

嫁接時期

由於栗枝條的木質部呈齒輪形,用一般芽接法芽片內側和木質部外側形成層很難接合好。所以,栗嫁接主要用春季枝接,帶質木部芽接也是以春季為好。嫁接的具體時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中國南方地區稍早,北方地區稍晚。同一地區的小氣候不同,合適的嫁接時期也有差別。為掌握最有利的嫁接時期,應該以物候期作為標準最科學並容易掌握。

一般合適的嫁接時期應該是在砧木芽萌動或開始萌動而沒有展葉時進行,這時氣溫升高,樹液流動,形成層活動樹皮易剝離,嫁接成活率最高。如果嫁接過早,溫度低,愈傷組織形成受響,從嫁接到成活的時間拉長。在這期間,如遇大風乾旱、連續陰雨等不良氣候或機械損傷等,都影響成活率。如果嫁接時期過晚,到砧木展葉以後嫁接,這時氣溫高、癒合快,成活率也高,但是砧木在展葉時已消耗大量營養,嫁接成活後生長量降低,生長期也短,往往容易引起樹勢衰弱,甚至到冬季即死因此,春季嫁接在砧木芽萌動到萌發時為最適宜,各地都可以掌握這個原則。

嫁接方法 由於栗是一個古老的樹種又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因此傳統的嫁接方法很多。在中國華北地區最常用的枝接有劈接和插皮接(又叫皮下接)兩種方法。從群眾的習慣來看,用劈接比較普遍,但是劈接很費成活率也不如插皮高接,因此插皮接得到大量推廣,而劈接則很少應用了。在苗圃的嫁接中中國北京地區以前多用切接,後來逐步改合接,因為其速度快,成活率高。嫁接方法還包括皮下腹接法、帶木質芽接法等。 嫁接後的管理

除萌蘗:嫁接後十幾天砧木即發生萌蘗,必須除掉,以保證根系輸送的營養供接穗生長。除萌櫱工作一般要進行3-4次,等到接穗旺盛生長後,萌蘗就很少了。對於高接換種來說,如多頭高接全部或大部成活,則應把萌蘗全部除去;如有一部分頭沒有接活,則需要適當留些砧木萌蘗,以便下一年再補接。

松捆綁及綁支棍:一般接後1個月,新梢生長到約30厘米時,就要把捆綁接穗和傷口的塑料條鬆開,而後再較松的綁上,以利接口的生長。與此同時,要綁支棍。支棍長要超過1米,一頭一根,下部一定要固定,上部新梢綁在棍上。隨着新梢的生長,要綁縛3-4道,才能確保不受風害。腹接成活的新梢,可綁在砧木上,也需綁3-4道。

摘心:當新梢長到約50厘米時,即要進行摘心,以後連續摘心1-2次,可促進副梢生長,多長側枝使樹冠圓滿緊湊,有些副梢頂端芽充實飽滿,第二年可以結果。

栽培技術

栽前準備

選地:種植栗時,對於園地的選擇要求非常嚴格,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園地。而且該園地應具備良好的排水條件,儘量選擇地下水位較低的區域,避免在地勢低洼、排水條件不好的區域種植。與此同時,建園時做好排水措施,合理規劃栗園地路網結構,有助於提高栗子產量和質量。

品種和樹體的選擇:想要更好地提高栗產量和質量,首先需要選育優良品種:一是可以保證栗苗健康生長;二是種子的品質會直接影響樹苗對自然災害的抗逆性和抗蟲性;三是樹苗、樹體的優劣直接決定幼樹生長和成才情況。因此,要選擇長勢良好、樹勢健壯的苗木進行移栽,例如,泰山明栗、泰山甘栗、萊陽紅光栗等。另外,在選擇過程中,也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全面考慮地區環境和食用需要,以此選擇最優品種,不僅可以保障樹體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而且可以結出優質的果實。

合理密植

栗喜光,如果枝葉的光能利用率在30%以下時,就無法結出果實,會對栗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採用合理密植的方法,通常情況下為25株/畝。如果採用密植技術或是矮化栽培技術,最多可以栽種55株/畝。種植完成後,每年都要採用全面割草的方式,將草茬高度控制在5厘米以下。另外,春季和秋季都要進行刨盤擴穴,使栗的樹盤規格可以逐漸擴大為80厘米×80厘米,其主要的實施方法為:在近樹幹合適的位置進行刨盤,由內向外,逐漸向外加深,達到25厘米即可。

整形修剪

整形

自然開心形:該型需要留有主枝3-4個,樹冠不易過高,儘量使其開展,保持內膛足夠的通風性,通常選擇密植形勢。具體實施階段。選擇則栗苗距離地面1米左右的位置上,找出飽滿芽,在其上部的位置上進行短截。這樣能夠促進此位置以下的栗枝快速生長,在這其中的枝幹中選擇3-4個比較健壯的枝條,進行主枝培育。

疏層形:改型的修剪,中心杆比較突出,同時保持5-6個主杆枝,相對於前者,其樹冠要比其大許多,對確保高產穩產意義重大。

整形期間的修剪

栗在生長過程中,尤其是處於頂部的枝芽,生長情況比較良好,節間又短,在其生長過程中非常容易導致三叉枝等情況的生長,可以選擇其中的幾個健碩的枝條進行主枝培養,通常以10厘米的距離為適宜。

結果樹的修剪

調整母枝的數量。根據栗具體栽植地,對母枝的情況進行合適的調整,增加光照,促進結果率,保持栗的豐產豐收。

結果母枝的培養與修剪。在栗生長過程中,尤其是樹冠外圍有許多枝條,這些枝條經一年生長後,如果枝條健碩,可選擇進行母枝培養,這些枝條應當予以保留,同時為保持其更好的生長度,應當對其枝條進行合適的調整,將其中的弱枝減掉。

結果枝組與骨幹枝的修剪。栗結果枝由於多年的結果,其已經變得很衰弱,這時應當將其主杆進行回縮,促進其能夠從新生長壯大。

肥水管理

為了更好地提高栗產量和質量,使栗可以更好地生長,需要合理施肥。施肥宜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在施肥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每株施肥量為0.25千克,化肥以尿素和二胺為主,主要採用穴狀施肥法。對新植幼樹施肥時,每株施肥量為0.15千克,化肥以尿素為主,秋後施肥量為0.5千克,主要以雞干糞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所施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減少對化肥的使用,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開春時,對每株栗澆水1次,一定要澆透;夏季乾旱時,也要及時澆灌補充水分;秋季封凍前,再給栗澆灌封凍水1次。[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