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琴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琴戲《沂蒙情》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鳳凰網 的圖片

柳琴戲,又稱拉魂腔、拉呼腔、拉後腔。1953年定名為柳琴戲,因為它的主要伴奏樂器是柳琴而得名。柳琴戲曲調通俗,粗獷豪放,唱法以宏大明亮為主要特色。「拉腔」是它的主要特點,一句「拉腔」一般可長達幾分鐘,拐十八個彎。柳琴戲的唱詞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使用的是地方方言。分布於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區。

在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柳琴戲,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起源

因其曲調優美,演唱時尾音翻高或有幫和,故也叫「拉魂腔」[1]拉魂腔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魯南漢族民間小調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即弦子戲)的影響發展起來的。其唱腔中的[娃子] 、[羊子] 和魯南俗曲及柳子戲唱腔曲牌[耍孩兒] 、[山坡羊] 有淵源關係。

一說源於江蘇海州,是由當地秧歌、號子中的[太平歌] 、[獵戶腔] 經民間藝人丘、葛、張(一說「楊」)3人加工而成為拉魂腔。後來丘、葛分別去皖北、魯南傳藝,因此在當地流行。一說是由山東棗莊山裡的道士和尚,以安魂咒或肘鼓子等腔調演繹出的,棗莊山裡有個叫千山頭的地方,從唐朝明朝之間,這裡曾是全國很大的道觀群落,道觀幾十座,清朝之後衰落了,道士和尚為了生計,下山化緣幫人除魔消災,演繹出拉魂腔這類唱腔。

唱腔

柳琴戲的音樂唱腔非常別致,地方特色尤為鮮明,男唱腔粗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餘味無窮。演唱者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創造,自由地變化。"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此外,在唱腔的落音處,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襯詞拖後腔,也是其獨特風格。節奏大多是有板無眼的1/4擊拍,除了大部份是後半拍起唱處,還有連續切分的變節奏,給人以歡快、活潑、跳躍之感。由於唱腔旋律與地方語言有着密切的關係,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經常出現,再加上頻繁的轉調,使人聽起來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諧。

柳琴戲的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宮調式明快剛勁[2]。柳琴戲唱腔曲調有:哈弦、起板、導板、連板起、拉腔、射腔、起腔、含腔、平腔、停腔、柔腔、葉里藏花、雷對調、一喲調、老公調、回龍調、垛板、調板、閘板、冒調花腔、四六長腔、男女拉拉腔等。此外還有從民間小調變化而來的過河調、趕腳調、送郎調、補缸調、疊斷橋、打牙牌、千金小組進花園調、小放牛、八段錦、調兵調、葉落金錢等。其板式大致可分為慢板、二行板、數板、緊板和五字緊板等。

視頻

柳琴戲 相關視頻

柳琴戲(泗州戲)《張郎休妻》舞台藝術片
柳琴戲 【苦終甜來】

參考文獻

  1. 「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結合柳琴戲簡介,第一星座網,2016-06-28
  2. 柳琴戲,聯合網,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