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柑橘黑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柑橘黑斑病

柑橘黑斑病
原圖鏈接

柑桔黑斑病又名黑星病,是由柑橘葉點黴菌所引起的、發生在將成熟的柑桔果實上的一種病害。病斑初時小,紅褐色。擴大後圓形,邊緣暗紅褐色乃至黑褐色,中部凹陷,灰褐色乃至灰色,其上生一個至幾個以至十幾個黑色小粒點。

柑桔黑斑病主要為害果實,使果實品質降低,不耐貯藏。果實在貯運期可繼續發病。病斑較大,不規則形。病部往往受腐生菌侵染而引起寄主包括柑、桔、柚、甜橙檸檬香橙等。

黑斑病菌只在幼果起進行侵染,防治該病要貫徹以噴藥保果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基本信息

中文名:柑桔黑斑病

柑橘黑斑病1
原圖鏈接

別 名:黑星病、柑橘黑斑病

病原:柑橘葉點黴菌

為害部位:果實

為害植物:柑桔

病害學史

1895年,Benson初次在澳大利亞一柑桔園中發現柑桔黑斑病,並發表柑桔黑斑病病果的圖片。1948年,Kiely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發現柑桔黑斑病病菌為柑桔球座菌並命名為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該病菌屬子囊菌門、腔菌綱、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座菌屬。Mcalpine初次將該病害病原鑑定為柑桔莖點霉Phoma citricarpa McAlpine。1973年,Van der Aa經過翻閱資料和從新檢測模式菌,將柑桔莖點霉歸到葉點霉屬,重新命名為柑桔葉點黴菌Phyllosticta citricarpa MeAlpine VanderAa。因中國以外發現並研究較早,所以對中國國內研究帶來諸多便利條件。

1919年,日本學者澤田兼吉在中國台灣發現柑桔黑斑病,隨後Lee報導了中國南部地區柑桔黑斑病調研情況。Fawcett在1936年記錄柑桔黑斑病在中國福建、雲南、浙江等主要產區出現。朱偉生和曾憲銘對引起柑桔黑斑病的病原菌先後做了全面報導。蒲占清等對浙江台州地區柑桔黑斑病的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台州黃岩地區柑桔黑斑病染病比較普遍,其中當地早桔、慢枯和黃岩蜜柑染病較嚴重。

症狀識別

主要為害果實,葉片受害較輕。果實被害後症狀分黑斑型和黑星型兩種。黑斑型:發病初期為淡黃色斑點,後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1~3厘米,中央稍凹陷,上生許多黑色小粒點,為害嚴重時病斑可覆蓋大部分果面,在果實儲藏期間會發生腐爛、僵縮如炭狀。

黑星型:常發生在接近成熟的果實上,病斑初期為褐色小圓點,後擴大成直徑2~3毫米的圓形黑褐色斑,周圍稍隆起,中央凹陷呈灰褐色,其上有許多小黑點,一般只為害果皮,果實上病斑多時會引起落果。[1]

病原特徵

柑桔黑斑病原菌為柑橘葉點黴菌(Phoma citricarpn McAlp.)屬半知菌類,球殼孢目。有性世代(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 屬子囊菌。病斑上的黑色小粒點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近球形,黑褐色,大小為120(-350)微米×85(-195)微米,有孔口,孔口為14-17微米。分生孢子有兩種類型,一種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為7(-12)微米×5.3(-7)微米;另一種短杆狀,兩端略膨大,單胞,無色,大小為6(-8.5)微米×1.8(-2.5)微米。這兩種分生孢子不產生在同一個分生孢子器里。分生孢子梗長形,頂端細,無色,單胞,大小為9(-11)微米×1(-2)微米。該菌發育適溫為15-38℃,最適溫度為25℃左右。

發病規律

病菌以子囊殼、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斑上越冬。翌年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病菌萌發繁殖,借風雨、昆蟲傳播。病菌發育溫度15~38℃,最適溫度在25℃左右,高溫有利於發病。通常在柑橘謝花後1.5個月內侵入幼果,7月底至8月初開始發病,8~10月份為發病高峰期。

春季高溫、多雨,晴雨相間的天氣發病重,果園管理粗放、受凍、樹勢衰弱、果實採收過晚有利於發病;健壯樹、幼樹發病輕。柑橘中的橘類,如早橘、本地早、南豐蜜橘紅橘椪柑,柑類的蕉柑,以及檸檬沙田柚等品種發病較重。

傳播途徑和發病原因

柑橘黑斑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器在病株及病殘體上存活越冬,第二年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借風雨和昆蟲傳播。但病害潛育期可長達2、3個月以上,故果實在青果期雖已受侵染,要到果實近成熟期才顯現症狀。通常溫暖多雨天氣及果實鬱閉有利發病。[2]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冬季清園,減少侵染源:結合採果修剪,注意剪除病枝葉,並將落葉、落果集中燒毀。並結合防治其它病蟲,噴一次波美0.8-1度石硫合劑。

果園管理:為了做好柑桔黑斑病的防治工作,對易感染柑桔黑斑病的品種苗木主要是通過對苗圃、果園進行殺菌消毒來預防,並且做好果園管理。在果苗的選擇方面,應選擇無病苗,並且做好檢疫消毒,加強果樹的修剪,在越冬期間,需要做好果樹的修剪,以增強通風透光,減少陰遮。加強果園的水分管理,完善果園的灌溉系統,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在花芽形態分化期(11-12月),春梢萌動及開花期(2-4月)和果實膨大期、着色期(6-10月)遇乾旱應及時灌溉;在多雨李節和暴雨後對果園積水要及時排除。

化學防治

噴藥保果:柑桔黑斑病病菌只在幼果期進行侵染,噴藥保果必須在落花後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內進行。每隔15天噴1次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共噴2-3次。噴波爾多液後要注意加強對銹壁虱的防治。也可用代森錳鋅類的大生M-45或必得利與銅製劑交替使用。據中國廣東新會縣經驗,5-7月間噴3次0.6:1:100波爾多液,收效良好。據中國四川重慶試驗,6月下旬至7月下旬噴2次或7月下旬噴一次內吸性殺菌劑,如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可顯著減輕為害。

也可在花後45日內和8月份前後進行噴藥保護,間隔10-15天一次,連續2-3次。可選用43%好力克SC600 倍液,70%安泰生WP3000倍液,80%大生M-45WP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50%多菌靈WP600倍液,45%晶體石硫合劑300-400倍液,0.5:1:100波爾多液等,注意藥劑輪換使用,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相關視頻

柑橘病蟲害識別


柑橘黑星病和砂皮病如何區分?症狀不同防治藥劑類似,預防為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