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方環頸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方環頸鴴
Kentish Plover

Oscar Swartz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目/科/屬  鴴形/鴴/鴴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15-17cm/32-56g

別名:環頸鴴、白領鴴,雌雄略異。虹膜黑褐色。嘴黑色、略長。腳黑褐色,繁殖期轉為灰褐色。

華東亞種dealbatus

  • 雄鳥繁殖期
  1. 眉線連接前額白色,前額上緣有黑橫斑,黑色過眼線。
  2. 頭頂至後頸紅褐色,體背灰褐色,中間被白色後頸環隔開。體下白,黑胸帶中央有缺口,未相連。
  • 雄鳥非繁殖期頭頂轉灰棕色,前額斑及胸帶仍略染黑色。
  • 雌鳥似雄鳥,但過眼線及胸帶轉灰褐色,無黑色額斑。
  • 亞成鳥似雌鳥,但頭頂及體背有淡色羽緣。
  • 飛行時,有白翼帶。

東方亞種nihonensis

  • 雄鳥繁殖期頭頂至後頸紅褐色範圍較廣、延至前額黑斑,也較鮮豔。

指名亞種alexandrinus

  • 雄鳥繁殖期頭頂至後頸少紅褐色,嘴略短,前額黑橫斑較窄,腳較灰暗。

棲地&習性

主要是沿海地區,但在鹹淡或鹹水湖,潟湖。

在冬季喜大群棲息。覓食動作,「小跑一段,停下來,啄食」的方式。覓食無分畫夜而是配合潮汐,漲潮時常大群飛到乾地棲息,退潮再飛至灘地覓食。

內陸主要捕食昆蟲,例如甲蟲和蒼蠅,還捕食甲殼類,軟體動物和蜘蛛。

繁殖

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歐洲西北部鋪設;3月至6月在非洲西北部(例如摩洛哥);1月至6月初在佛得角島,2月至7月在埃塞俄比亞。繁殖期,當人或掠食者靠近巢區時,會有攤平翅膀在地面掙扎的「擬傷」行為,以轉移入侵者注意,以保護巢卵、雛鳥。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飛行時會發出細碎的「匹、匹、匹」聲,發出輕柔「丟嗚」或「pidup」顫抖聲。

外觀相似性

小環頸鴴環頸鴴劍鴴與本種相較在於本種黑胸帶不相連。

蒙古鴴鐵嘴鴴體型較大,頸後無白頸環。

分佈

亞種和分佈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Kentish plover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顏東星-東方環頸鴴(Kentish plover)(Charadrius alexandrinus)成長歷程日記攝影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