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梅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梅屬(學名:Myrica L.),是楊梅科下的一個屬,約50種,分布於溫帶亞熱帶,我國有4種,產西南至東部。

楊梅屬植物為常綠或落葉喬木或灌木,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直立或向上傾斜,或稍俯垂狀,核果。[1]

形態特徵

常綠或落葉喬木或灌木,雌雄同株或異株;幼嫩部分被有樹脂質的圓形而盾狀着生的腺體。單葉,常密集於小枝上端,無托葉,全緣或具鋸齒,樹脂質腺體大多數宿存而不脫落,脫落者則遺留一凹穴於葉面。

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直立或向上傾斜,或稍俯垂狀。雄花具雄蕊2-8枚,稀多至20枚,花絲分離或在基部合生;有或沒有小苞片。雌花具2-4枚小苞片,貼生於子房而與子房一同增大,或與子房分離而不增大;子房外表面具略成規則排列的凸起,凸起物隨子房發育而逐漸增大,形成蠟質腺體或肉質乳頭狀凸起。每1雌花序上的雌花全部或少數或者僅頂端1朵能發育成果實。

核果小堅果狀而具薄的果皮,或為較大的核果而具多少肉質的外果皮及堅硬的內果皮。種子直立,具膜質種皮。

分布情況

約50種,廣泛分布於兩半球熱帶、亞熱帶及溫帶。我國產4種1變種,分布於長江以 南各省區。

其中楊梅M. rubra Sieb. et Zucc. 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果供生食或淹漬用或製成飲料;樹皮含單寧,可為鞣料或染料。

下級分類

青楊梅 Myrica adenophora Hance

毛楊梅 Myrica esculenta Buch.-Ham.

雲南楊梅 Myrica nana Cheval.

楊梅 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代表植物

楊梅Myricarubra(Lour.) S. et Zucc.

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以上,胸徑達60餘厘米;樹皮灰色,老時縱向淺裂;樹冠圓球形。小枝及芽無毛,皮孔通常少而不顯著,幼嫩時僅被圓形而盾狀着生的腺體。葉革質,無毛,生存至2年脫落,常密集於小枝上端部分;多生於萌發條上者為長橢圓狀或楔狀披針形,長達16厘米以上,頂端漸尖或急尖,邊緣中部以上具稀疏的銳鋸齒,中部以下常為全緣,基部楔形;生於孕性枝上者為楔狀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5-14厘米,寬1-4厘米,頂端圓鈍或具短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偶有在中部以上具少數銳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無毛,僅被有稀疏的金黃色腺體,乾燥後中脈及側脈在上下兩面均顯著,在下面更為隆起;葉柄長2-10毫米。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單獨或數條叢生於葉腋,圓柱狀,長1-3厘米,通常不分枝呈單穗狀,稀在基部有不顯著的極短分枝現象,基部的苞片不孕,孕性苞片近圓形,全緣,背面無毛,僅被有腺體,長約1毫米,每苞片腋內生1雄花。雄花具2-4枚卵形小苞片及4-6枚雄蕊;花葯橢圓形,暗紅色,無毛。雌花序常單生於葉腋,較雄花序短而細瘦,長5-15毫米,苞片和雄花的苞片相似,密接而成覆瓦狀排列,每苞片腋內生1雌花。雌花通常具4枚卵形小苞片;子房卵形,極小,無毛,頂端極短的花柱及2鮮紅色的細長的柱頭,其內側為具乳頭狀凸起的柱頭面。每一雌花序僅上端1(稀2)雌花能發育成果實。核果球狀,外表面具乳頭狀凸起,徑1-1.5厘米,栽培品種可達3厘米左右,外果皮肉質,多汁液及樹脂,味酸甜,成熟時深紅色或紫紅色;核常為闊橢圓形或圓卵形,略成壓扁狀,長1-1.5厘米,寬1-1.2厘米,內果皮極硬,木質。4月開花,6-7月果實成熟。

主要價值

本屬中北美洲產的M. cerifera L.,其果實表面的蠟質可用作制蠟燭的原料;我國所產的主要種類,其果實食用,樹皮富含單寧,可作染料及醫藥上的收斂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