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至今已有1700多年,於1984年6月出土。 前有一個孔,用作栓繩子,後有兩孔作成木屐的形態。現藏於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

朱然墓

1984年6月,安徽馬鞍山市郊發現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墓主人是東吳的一位大將,與孫權關係密切,還曾參與擒殺關羽。這位古墓的主人就是三國時期吳國大將朱然。朱然率軍「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因擒獲關羽的功勞[1],他被封為昭武將軍、西安鄉侯。

之後朱然參與東吳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先是在夷陵之戰打敗劉備,接着朱然據守江陵六個月,在缺兵少員的情況下,擊退曹魏的十數萬大軍,「名震於敵國」。之後朱然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大都督,深得孫權信任,可以說朱然是東吳的一員名將。

公元249年,68歲的朱然病死,孫權十分悲痛,「素服舉哀,為之感慟」。但誰也沒有想到,在朱然死後1735年後,他的墓室會重見天日,古墓雖然被盜,但墓室中還是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漆木器,比如十幾個朱然的「名片」,上面赫然寫着,「丹陽朱然再拜,問起居,字義封」。此外還有漆尺、憑几漆盤等物品。

形制

雙漆木屐長20.7厘米,寬9.6厘米,厚0.9厘米,屐板和屐齒由一塊木板刻鑿而成。屐板前後圓頭,略呈橢圓形;屐齒為前後兩個;系孔有三個,前端一個,後端兩個,彩繩早已腐朽不見。木屐主體刻鑿完成後,工匠又在木胎上打灰膩,一面發黑漆,漆面光澤,另一面在灰膩中鑲嵌細小的彩色石粒,然後上漆,磨平,露出點綴其間的彩色小石粒,使之呈現一定的美感。

漆木屐

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為帛製成,則稱為帛屐。牛皮製作則稱作牛皮屐。木製底下是四個鐵釘,耐磨、防滑。木屐由漢族人發明,木屐是漢人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

眾所周知,日本人對木屐情有獨鍾,所以一般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發明的,而朱然墓就出土了一件漆木屐,而且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這件實物證明漆木屐並非最早由日本人發明,而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所以日本才會對朱然墓如此的感興趣,這件文物顛覆了其歷史記載。一些日本友人紛紛撰文探索日中文化的歷史淵源[2]

歷史記載

文獻記載,中國人穿木屐的歷史至少有三千多年。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寧波慈湖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發現兩件殘存的木屐,均為左腳所穿,屐木扁略呈足形,前寬後窄。其中一件木扁身平整,上有五個小孔,頭部一孔;中間和後跟處各有二孔,兩孔間挖有凹槽,槽寬和孔徑相同,推測其用途是在繩子穿過小孔後將其嵌入槽內,以使表面平整。出土時繩帶已腐,也不見屐齒。另一件為圓頭方跟,開有六孔,後跟處二孔間也挖有凹槽。據研究,這兩件木屐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屬良渚文化遺物。

視頻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相關視頻

三國名將墓里出土一雙木屐,卻引起日本右翼勢力的反華目光
三國名將墓出土的一雙拖鞋木屐,中國已經禁止出國展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