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果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果藤

朱果藤木質藤本植物,羽狀複葉,廣泛分布與東亞及東南亞熱帶、亞熱帶地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朱果藤

學名:Roureopsis emarginata (Jack) Merr.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薔薇目 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 Rosineae

科:牛栓藤科 Connaraceae

屬:朱果藤屬 Roureopsis

種:朱果藤

分布區域

中國雲南廣西及老撾,緬甸、,馬來西亞等地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或攀援灌木,枝及小枝圓棒狀,有細縱紋,幼枝密被淡黃色柔毛,老枝無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2-3對,葉軸長達19厘米,葉柄長約4厘米;小葉堅紙質,橢圓形至橢圓狀卵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下部者較小;先端具明顯微缺的短漸尖,基部斜,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中肋上面下陷,背面突起,側脈5-7對,較細,向邊緣弧曲;小葉柄長約3毫米。總狀花序,在葉腋中叢生,長約1.5厘米;萼片5,分離,長橢圓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先端稍被柔毛,在果時增大,膜質,朱紅色,宿存;花瓣長13-25毫米,寬1-1.5毫米;雄蕊的花絲基部合生;心皮無毛。蓇葖果1-3,鮮時朱紅色,干時紫紅色,長橢圓形,向頂端膨大,有短突尖,基部無柄,長1.3-2.5厘米,寬0.9-1.2厘米,無毛,裂開僅全長1/4至1/2。種子1枚成熟,黑色,光亮,基部為黃色假種皮所包圍 。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500米的混交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在中國雲南廣西。老撾、緬甸、馬來西亞亞洲東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馬來西亞。[1] 繁殖方法 播種:秋天採種後,日曬脫粒,用草木灰搓去假種皮,洗淨陰乾,再混沙層積貯藏。第二年春天條播,行距20厘米,覆土約1厘米,再蓋草保濕。幼苗出土後要適當遮陰。當年苗高約30厘米,第二年分栽後再培育3-4年即可出圃定植。扦插一般在6、7月間選半成熟枝帶踵扦插。移栽要在落葉後、發芽前進行。小苗可裸根移,大苗若帶宿土移則更易成活。

栽培技術

扦插苗床:衛矛扦插苗床應選擇在溫室里進行,扦插床面寬為1米,長7-10米,高12-20厘米。苗床應排水良好,質地疏鬆,土壤細碎。扦插床應做成 「V」 型槽的高低床,目的是積水多時便於濾水。床背和溝槽做好後,要用平耙把床面摟平,確保床面平整和鬆軟。 扦插基質:衛矛根系纖細,所以要求基質通氣良好,排水通暢,有機物質含量高。通過試驗,在田園土、松針、5%的餅肥和腐熟雞肥組成的人工基質中長勢良好。基質中應有少量的可溶性鹽分,且應具有較高的持水(肥)性。據試驗,基質一般按5∶3∶1的比例配製。即園田土5份、松針3份、餅肥和腐熟雞肥1份。 土壤消毒:為使扦插苗木不受病蟲害侵擾,扦插床做好後要進行全面的細緻消毒。其方法是,用40%的鋅硫磷稀釋成500倍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同時進行噴灑,然後密封床面3-5天,打開後再用清水噴淋一遍即可。 插穗選擇:應選擇母枝健壯、生長旺盛、無病害的當年生木質化枝條。插穗的品質非常重要,關係到未來苗木產量、質量、抗性強弱,以及適應性大小等環節。 扦插方法:扦插時間:最好選擇在9月中旬,最遲應在11月上旬完成,此時扦插最適宜。 扦插方法:插穗應截成長9-20厘米,並保留上部葉片。 如片過大,應剪去一半,下部葉片去掉。留芽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留芽4-6個底部應成馬蹄形,頂部剪成平形,茬口平整,無撕裂。下切口放整齊,隨采隨插,最好不要過夜。為防止扦插苗底部在扦插時擦皮,應採用長條板,在板面上釘一排大釘子,然後壓一排扦插洞,壓一排插一排。按株距1厘米、距4厘米,行扦插。插後澆足水,立即用竹片做成小弓棚,再用塑料薄膜封嚴實。這樣做能提高地溫,增加濕度。 以後隨着天逐漸變化,每隔3-5天,同時放風20分鐘。最好在每天中午14-15時間。

生根期管理

第一階段:萌發階段(20-25天)此時,扦插穗無根也無葉,通過插穗自身原有的水份,插穗下切口與土壤相接處,經過木質部導管從土中吸收水份。這時插穗組織基本癒合,溫度應保持在18-24℃,濕度保持在85-90%在第一階段始終應保持潮濕,但不要過濕。 第二階段:生長階段。這時插穗地下部分已生出不定根,能吸收地下水份和養分,地上部分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根系生長快,生出次側根,故此時應適當降低土壤的濕度,但不要過於乾燥。因為,此時根系對高濃度的可溶鹽特別敏感。這時可進行葉面施肥,可追氮、 磷料,促進苗木生長。要噴施0.20%酸二氫鉀,施肥與澆水交替進行。 第三階段:發育階段。這個階段從長出真葉開始,到有95%的苗木根系已經形成。此期間空氣濕度需逐漸降低,每次澆水之前可以讓土壤有一個干透的過程,從而形成乾濕循環,有利於促進根系發育。

苗期管理

翌年春天,天氣逐漸變暖,應將塑料薄膜和竹片取掉,然後在溫室上蓋70%的遮陽網。4月中旬,逐步把溫室上面的塑料薄膜打開放風,並且每10-15天澆1次透水。同時,要撥掉床面上的雜草,每天觀察苗木生長情況。 移植管理:扦插苗一般在5-6月份可以進行移栽,此時幼苗已經分杈,根系變成褐色。移栽的時候,最好選擇陰天或半陰天,起苗時應把幼苗根系沾好泥漿,在栽植幼苗的前3天,把畦面澆一次水,以防幼苗在栽植過程中失去水份。栽植密度30×20厘米。畦面最適做成寬2.50米、長度不限,根據當地的情況而定。過3-5天可進行淺鋤,這樣做可防止土壤板結,減少水份蒸發。7月中旬追施尿素肥,具體做法是,每667平方米施肥12.50千克;8月份施磷肥,每667平方米追施10千克,這樣能促進苗木木質化。10-11月中旬,把苗木用塑料布進行覆蓋,蓋前澆足封凍水,這樣苗木第二年開春後不會抽梢。在清明節前後根據天氣、氣溫變化情況,在中午時候對幼苗進行放風。移植苗在大田經過約14個月左右生長到高70厘米、冠徑30厘米,分枝5-6枝,這樣就可以出圃。[2]

病蟲防治

球蚧:衛矛防治方法:若蟲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蠟質或剛開始形成蠟質層時,向枝葉噴施40%速蚧殺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6%吡蟲啉可溶性液劑2000倍至2500倍液,菊酯類農藥2500倍至3000倍液。上述三種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至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至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噴藥的關鍵在於抓住時機(若蟲期),一旦介殼形成,噴藥難以見效,重點抓好第一代若蟲的防治工作。 金龜子:防治方法:綠地內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利用其趨光性,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成蟲發生盛期,噴灑含量為40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2500倍至3000倍液。

衛矛矢尖盾蚧

危害特徵:以若蟲和成蟲聚集在枝、葉、果實上,吮吸汁液,受害葉片捲縮發黃、凋萎,嚴重時全株布滿蟲體,導致死亡,還能誘發嚴重煤污病。

防治方法

提前預防:①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園,消滅在枯枝落葉雜草與表土中越冬的蟲源。②開春後噴施40%啶蟲毒(國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預防,殺死蟲卵,減少孵化蟲量。 化學防治:①抓住最佳用藥時間:在若蟲孵化盛期用藥,此時蠟質層未形成或剛形成,對藥物比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②選擇對症藥劑:刺吸式口器,應選內吸性藥劑,背覆厚厚蚧殼(鎧甲),應選用滲透性強的藥劑如40%啶蟲.毒(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國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維鹽乳油(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議連用2次,間隔7-10天。③選擇適宜的用藥方式:針對低矮容易噴施的,可以用噴霧方式防治;針對高大樹體的蚧殼蟲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樹體殺蟲劑」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據樹種、樹勢、氣候等因素而調整。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紅點唇瓢蟲,其成蟲、幼蟲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蟲、蛹和成蟲;6月份後捕食率可高達78%。此外,還有寄生蠅和捕食蟎等。

衛矛尺蠖

危害特徵:衛矛尺蠖又名絲綿木金星尺蠖。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北等地。危害大葉黃楊、衛矛樹等樹木,既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又降低植物的觀賞效果,有嚴重的危害性。 防治方法:天敵主要有卵寄生蜂、胡蜂麻雀螳螂等。 物理機械防治:①於秋冬季在樹下挖蛹消滅過冬蟲源。②於幼蟲為害期搖樹或振枝,使蟲吐絲下垂墜地,集中消滅。 化學防治:①一般可採用2000倍液的45%高效氯氰菊酯以胃毒、觸殺為主,一般在4月中旬開始使用,宜見蟲就殺。②用48%樂斯本乳油500至800倍液以胃毒、觸殺為主,在3月中上旬封閉剪切口、樹杈及其它越冬場所。在5、6、7、8月中旬噴灑使用。③用1500倍液的25%滅幼脲1號膠懸劑以防治低齡幼蟲期間抑制蛻皮為主。宜幼蟲期間使用。

主要價值

觀賞:衛矛枝翅奇特,秋葉紅艷耀目,果裂亦紅,甚為美觀,堪稱觀賞佳木。衛矛新葉亦紅,夏季適當摘去老葉,施以肥水,可促使再發新葉,增加觀賞期。為使秋葉及早變紅,夏季應擇半陰處放置,使葉質不致增厚,易於形成優美紅葉。落葉後,枝翅如箭羽,宿存蒴果裂後亦紅,冬態也頗具欣賞價值。 園林:矛被廣泛應用於城市園林、道路、公路綠化的綠籬帶、色帶拼圖和造形。衛矛具有抗性強、能淨化空氣,美化環境、香化市民。適應範圍廣,較其他樹種,栽植成本低,見效快,具有廣闊的苗木市場空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