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南(詩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啟南 | |
---|---|
作者別名 | 諱炳燭,字啟南,號槑邨(梅村) |
朝代 | 清領─日治─民國 |
帝王年號 | 光緒、明治、大正、昭和、民國 |
出生年月日 | 1879 |
卒年 | 1974 |
出生地 | 彰化縣鹿港 |
卒地 | 臺中市 |
籍貫 | 彰化縣 |
活動地區 | 臺灣 |
專長 | 漢詩歌 |
參與團體 | 大冶吟社、道東書院吟社、菱香吟社、香草吟社、芸香吟社、 半閒吟社、興賢吟社、中州吟社、櫟社、鹿江吟社 |
編著作品 | 《漫與樓吟稿》 |
朱啟南(1879~1974),諱炳燭,字啟南,號槑邨(梅村),以字行。彰化鹿港人。鹿港大冶吟社、和美道東書院吟社社員。鹿港詩人洪棄生之高足。詩、書、畫、醫、拳、藥均擅長。常於中部擊缽詩會擔任詞宗,並任彰化縣文獻委員會委員。晚年居住臺中市。有家藏稿《漫與樓吟稿》。[1]
朱啟南的詩,古、律、絕各體均長,尤長古體。《臺灣詩學》、《詩文之友》之「今人佳作」單元,披露其作不少。該單元之作者,多為當時名家,作品也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佳作。朱啟南在該單元發布的作品,以古體為多,偶有近體。除少數應酬之作,大部分作品均與臺灣歷史有關 [2],或追維往代,或親憶經歷。而在家藏稿《漫與樓吟稿》中,此類作品尚有不少。
五言律詩
過岡山眺朱一貴故里,二首
聚歛難為富,逐貧更釀災(知府王珍掊克淫刑,黃殿李勇吳外以朱一貴托為明裔,於康熙六十年四月廿六劫岡山,塘汛總兵歐陽凱遣周應龍往剿,敗北。五月初一日春牛埔之戰,歐陽凱死,再大潰)。揭竿雖七日,陷地及全臺(臺廈道梁文煊知府王珍遁內地,朱一貴入府城掠紅毛樓砲械、硝磺,而杜君英據鳯山,參將苗景龍戰死,賴池、張岳同日陷諸羅)。宦海優伶化[3],仕途負販[4]開(諸羅參將羅萬倉亦戰死,當時臺灣三縣北諸羅、中臺南、南鳳山,故曰全臺陷,時當五月初一日。朱一貴布偽官爵,負販皆為公侯,而優伶冠服,被掠皆空。民謠云:「頭冠明朝冠,身衣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隱王[5]封有例,誰為檢殘灰(漢高帝封陳涉為隱王,置守塜四家)。(其一)
鴨解從軍令(朱一貴豢鴨,旦暮出入自成行列,有如行軍),梟徵克敵鳴。戈難向中土,兵已出東瀛(水師提督施世驃調兵渡海,總督覺羅滿保調南澳總兵藍廷珍領兵渡臺,共會澎湖。以守備林亮,千總董芳為前鋒,駕小舟於鹿耳門表識沙路,朱軍以大砲迎拒清軍,望砲臺火藥積處,專以砲注攻,中之。朱軍死無數,遂揚帆由鯤身登陸,藍廷珍繼之,施世驃登鹿耳門)。戰嘆鯤身失,彈飛鹿耳轟(十六日朱軍再犯安平,戰於四鯤身,敗至七鯤身。藍廷珍戰二鯤身亦勝,又由西港追至府城,朱一貴走灣裡溪,被村民擒獻,杜君英、杜會三、陳福壽、江國諭先後出降,送京磔死,時當六月十九日,亦七日平全臺)。中興王氣盡(朱一貴稱中興王,號永和,及臺灣平,而知府王珍已死,清廷亦剖棺梟示以謝),猶記永和名。(其二)
【題解】
本組詩為五言律詩,收入朱啟南《漫與樓詩稿》。此詩為鹿港詩人朱啟南路過岡山,遠眺朱一貴故里有感而作。組詩簡短八十字便將朱一貴起事經過勾勒清楚,第一首,將朱一貴的起事歸因於官府聚斂、逐貧,導致百姓不堪其擾憤而起事,因此朱一貴揭竿雖僅七日,北中南便都有戰事。「宦海優伶化,仕途負販開」二句謂朱一貴起事後,以民間的戲衣充當朝服,封升斗小民為公侯將相,一如藍鼎元所記:「是時偽職填街,摩肩觸額,優伶服飾,搜括靡遺。或戴幞頭,衣小袖,紗帽金冠,被甲騎牛;或以色綾裹其首,方巾朝服,炫黃於道。」顯示出他們的草莽氣息及物資缺乏的情況。「隱王」一聯,則以陳涉被封隱王、守塚之事比朱一貴,同為平民揭竿起事。第二首,感慨朱一貴未能揮戈進兵中原,而且在臺灣就被渡海來臺的清軍給平定了。尾聯則點出朱一貴年號,以感慨終篇。不以「反賊」、「逆首」看待朱一貴,而帶有同情、惋惜的意味;對於引燃導火線者──知府王珍則大力批判,相較於其他書寫者用嘲諷的口吻譏笑朱一貴等人的迅起迅滅,朱啟南的思惟中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
【延伸閱讀】
1. 何澂〈臺陽雜詠〉二十四首之二十,《全臺詩》第捌冊。
五言古詩
大坪頂(有序)
(斗六東南二十里,有大坪在焉。地勢險峭,途徑崎嶇,非人力之可能通也。
地連部庭尾[6],更為天險,又非攀藤之可能登。故柯鐵虎[7]藉抗日本,為全臺最久,收效亦最多。逮庚子(1900)八國聯軍入北京,知大局已失,雖戰何益,始聽白井子澄[8]招撫,與全臺義士俱殉難於辛丑年(1901)四月十八日。以詐欺人[9],良可慨已。)
斗六街東南,大坪山陡峭。距治廿里遙(距雲林縣治),曾聞鐵虎嘯(柯鐵虎據四年餘)。
山連部庭尾,巖洞推奧窔[10]。抗日四載經,揚威三臺[11]耀。乙未雲林境,倭曾慚罄掉(乙未(1895)七月,大埔林之敗,失全縣地二百里)。
至此已又然(丙申(1896)五月十八日,率眾攻斗六,大勝。再入刺桐巷,攻北鬥成功,陳發戰死。陳釵、陳越攻南投,簡嬰攻大埔林,皆勝),差免蠻夷誚。七番大搜山(丙申(1896)四月,日人入大坪,喪百餘人。
越二日,再喪五十餘人。五月初八日再往,大中少佐及大中少尉兵丁死三百餘人。十二月,再整軍來攻,奔樟湖[12],亡六十餘人;奔竹廣坑[13],亡三十餘人;奔菅榛籠,亡七十餘人。
越七日,中路守備合南路計五千人,分四路上山駐軍,而柯氏入部庭尾,以覘其勢,及日軍稍散,於十二月十九夜,殺守路兵南向,日營或死或奔,收其輜重,再入山,損失不明。丁酉(1897)春再來,屯山上,經十個月之久。
而大坪民視日人在山,如鯁在喉[14],於丁酉(1897)十一月初九夜,反攻放火,損失更多,不詳其數。十一月十八日,日軍千四百,分途而來,殺傷相當,各歸原處,而大坪已復矣。
七伐皆敗,民眾紮至林杞埔[15],縱橫三十餘里。北部簡大獅[16],南部林少貓[17],並此謂三猛[18]),敗退皆所料。
遊弋[19]衝縣治,縱橫扼津要。倭悟黷武[20]非,撫事施海徼[21]。全臺嗟解體[22],還來鐵國弔(當時稱鐵國山)。山鳥與山花,如泣又如笑。
【題解】
本詩為五言古詩,選自《全臺詩》第參拾壹冊,亦載於1953年10月1日《詩文之友》第一卷第六期。本詩內容所述為1896年雲林斗六人柯鐵虎英勇抗日的史事。柯鐵虎抗日總共歷經四年,根據洪繻《瀛海偕亡記》卷下記載,乙未(1895)割臺之際,有不少民眾與盜匪入山避亂,當時日軍入山緝拿盜匪,而避亂於山間的柯鐵虎以機關槍掃射日軍,且奪取日軍糧草而聲名大噪。於是日軍前前後後總共七次大搜山,為要捉拿柯鐵虎,不料均為柯鐵虎所設下的陷阱而傷亡慘烈,於是激發更多抗日民眾追隨柯鐵虎,並且佔據大坪頂(今雲林縣古坑鄉)為根據地,改成為「鐵國山」,明治31年(1898)柯鐵虎於大坪頂立大清黃龍旗。1900年,臺灣日治時期第二任總督桂太郎的幕僚白井子澄招安柯鐵虎,經三次協商,大坪頂決定撤除軍備,然而在白井子澄歸國後,日本卻派情治人員來臺進行「大掃除」事件,柬邀各地歸順民眾集會於各地公所,展開坑殺之舉,柯鐵虎後來也病死於鐵國山。本詩末段述寫在白井子澄的建議下,日本的殖民政策由勦殺改為招撫,統治也趨於文治,雖然如此,鐵國山抗日事蹟卻永遠寫在史冊上,告慰受難的英靈。
- ↑ 以上生平簡介,參考:(1)朱啟南《漫與樓吟稿》(家藏稿,年代不詳);(2)林錫慶,《東寧墨蹟》,(臺北:東寧墨蹟編纂會,1933 年);(3)洪寶昆/王友芬編,《詩文之友》/《中國詩文之友》雜誌(1 卷 1 期~40 卷 5 期,1953 年 4 月~1974 年 10 月);(4)洪寶昆編《現代詩選第一集》(臺北:詩文之友社,1967 年);(5)吳錦順編《彰化百家詩品賞析》(彰化: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1998 年)
- ↑ 發表作品計有〈過湖內謁明寧靖王墓〉、〈春日謁五妃墓〉、〈日本刀歌〉、〈避難磺溪聞日 寇降伏追述戰禍始末三百三十字〉、〈與陳德修遊日月潭〉、〈過岡山眺朱一貴故里〉、〈登安平赤嵌城望鹿耳門〉、〈登關子嶺〉、〈大坪頂〉,以及〈哭許幼漁〉、〈登月眉山令維驄維騏維垣謁塔拜陳錦燕〉、〈遊月眉山題靈泉寺〉、〈水南洞金瓜石途中〉、〈敬步張楚狂先生賀四男維垣完婚瑤韻〉、〈水南洞觀海〉、〈基隆仙洞觀三水梁純夫先生書仙洞二字勒石〉、〈遊基隆過孤拔墓有感〉等。
- ↑ 優伶:優,俳優。伶,樂工。優伶為戲曲演員之通稱。
- ↑ 負販:小攤販。
- ↑ 隱王:即陳勝(?-西元前208),字涉,楚國南陽郡陽城(今河南省方城縣)人,秦朝末年起義失敗遇刺身亡,漢朝建立後,劉邦封陳勝為「隱王」。
- ↑ 部庭尾:根據洪繻《瀛海偕亡記》所云,由於日軍攻打大坪頂,大坪頂居民遷入山內六里處,稱為部庭尾之地。
- ↑ 柯鐵(1876-1900年),號鐵虎,雲林古坑人,日治初期抗日領袖。 1895年,年僅二十即招募義士據守雲林大坪頂,並改大坪頂為鐵國山起義抗日。後日軍屢戰不下,遂數度招降,1899年3月歸順日方,並於隔年病逝。
- ↑ 白井子澄:為日治時期第二任臺灣總督桂太郎的幕僚。
- ↑ 以詐欺人:指鐵國山的義軍受到白井子澄的招降後,撤除軍備。然而在白井子澄歸國後,日本卻派情治人員來臺進行「大掃除」事件,柬邀各地歸順民眾集會於各地公所,展開坑殺之舉。
- ↑ 奧窔:窔,音ㄧㄠˇ。指隱蔽幽曲之地。
- ↑ 三臺:比喻國之三公,本詩指柯鐵虎抗日事蹟名震日治時期執政掌權者。
- ↑ 樟湖:位於今日雲林古坑鄉。
- ↑ 竹廣坑:位於今日雲林古坑鄉。
- ↑ 如鯁在喉:鯁,音ㄍㄥˇ。原指魚骨頭卡在喉嚨,比喻有苦難言,痛苦不堪。
- ↑ 林杞埔:今日南投縣竹山鎮。
- ↑ 簡大獅:原名忠誥(1870-1900),大獅為其號,臺灣臺北滬尾人(今淡水),為臺灣日治時期抗日領袖,後被臺灣總督府處決。
- ↑ 林少貓:本名苗生(1865-1902),小名少貓,臺灣屏東人。為臺灣日治時期抗日領袖,後受臺灣總督府招降,於1902年被偷襲殺害。
- ↑ 三猛:柯鐵虎與簡大獅、林少貓並稱為「獅虎貓抗日三猛」。
- ↑ 游弋:巡邏。
- ↑ 黷武:黷,音ㄉㄨˊ。用兵無度,濫殺無辜。
- ↑ 撫事施海徼:撫事,指招撫之事,本詩指白井子澄建議應招撫鐵國山抗日民眾。海徼,原指近海的地區,本詩指臺灣全境。
- ↑ 解體:瓦解潰散。指鐵國山抗日民眾受到日本招撫之後,由於日本施行狡詐的手段,將全臺歸順的民眾進行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