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月下追賢》,粵劇《月下追賢》傳統劇。

目錄

劇目介紹

韓信不為楚王項羽重用,遂生離心,心有不甘。張良知情,修書薦於劉邦。韓信回家背母奔漢,至二龍山前,其母欲喝水,韓信使母坐於石上,取水回時,卻見母已被虎咬死。韓信葬母后,繼續趕路至陳倉道,向一樵夫問路後,隨即將其殺死,以免泄露行蹤。韓信抵南鄭後,劉邦封他為倉廩官。韓信不悅,掛印而去。丞相蕭何得報,月下單騎追趕,力泣韓信留下,同見劉邦。韓信拿出張良薦書,劉邦大喜,拜韓信為將,即調三軍攻楚。20世紀90年代廣東粵劇團曾演出

粵劇《月下追賢》,馮鏡華等主演。該劇還有郭式雄記錄,傅煒生整理本,刊入1957年《粵劇傳統劇目叢刊》第七集。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月下追賢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紀錄片】中國戲曲瑰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