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鼎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曾鼎乾,石油地質及古生物專家。發現並命名了珊瑚化石的三個新屬和一個新亞屬並應用於地層對比劃分。長期從事海洋石油勘探研究,開創中國海洋生物礁油氣藏勘探理論。主持「礁型油氣藏研究」、「南海北部大陸架生物礁(灘)成因、分布油氣集聚條件及評價」重大科技項目,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海洋石油勘探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家是一個泛稱,廣義上指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定義的專業類別貢獻者。狹義的定義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這兩大類[1]。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2],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獲得了有關部門和行業內的認可,均可以稱之為科學家。被稱之為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和中國的農學家袁隆平等。
科技成就
發現珊瑚化石的三個新屬和一個新亞屬
1948年至1949年,青年時期的曾鼎乾對石炭二疊系地層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古生物學是根據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研究地史時期中的生物及其進化的科學,對確定地層的地質年代、推斷古地理環境、研究地殼演化規律及石油天然氣勘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曾鼎乾對石炭二疊系的珊瑚化石有豐富的知識和詳細鑑別的能力,在眾多的化石群里鑑別發現了新的屬種,首次取名為朱森珊瑚(Chusenophyllum Tseng)、黃氏珊瑚(Huangophyllum)新屬和梁山珊瑚(Liangshanophyllum Tseng)新亞屬①。1959年又鑑別發現了四射珊瑚即華鎣山珊瑚(Huayunophyllum Tseng)新屬②。這三個屬載入古生物學至今都沒有更改,而且它們都是早二疊統棲霞階和茅口階的標準化石。
科學預測南海石油地質條件
曾鼎乾不僅具有發現和論證地質問題的能力,更以其獨特的科學的預測而知名。1955年他在《四川盆地油氣勘探遠景》一文中指出:四川二疊系和三疊系的天然氣是裂縫性氣藏。經過以後的鑽探工作被證明是正確的。1962年,他提出在南方古生界找油的建議,獲石油部批准。
1974年春,當時中國南海海區還沒有打過一口井,海上地震勘探也還沒有正式投產,曾鼎乾懷着為祖國找油找氣的強烈事業心,風塵僕僕翻越海島現場勘察和研究分析了大量資料,對中國南海石油地質條件做出了頗有見地的科學預測。他在《對南海地質概貌及其含油遠景問題的一些看法》一文中指出:南海是一個以上第三係為主的沉積盆地,並具有廣泛的陸架區。上第三系分布廣泛,沉積也比較穩定,因此是主要勘探目的層。南海盆地的地殼活動是以斷塊為主的活動方式,其結果必然導致形成高低不同的斷塊,並且由于海水覆蓋得以保留原有「台地」形態,因此,預測斷塊結構是北部大陸架的主要圈閉類型,並且預測礁油氣藏是南海北部大陸架一個新的勘探領域。
據1997年2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資料: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包括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及珠江口等含油氣盆地,迄今為止,已發現油氣田及含油氣構造50個,其中油田13個、氣田4個、含油氣構造33個。這表明南海北部是一個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含油氣區。上述資料充分說明,曾鼎乾20多年前的科學預測,今天都一一得到了證實。
中國海洋生物礁油氣藏勘探及理論的創始人
在多次野外實地考察和各項研究工作之後,1984年在劉炳溫、黃蘊明的合作下,曾鼎乾撰寫了《中國各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礁》,這是一本較全面、系統地描述中國各地質時期有代表性生物礁的專著,總結了礁的分布規律、含油氣性以及研究方法,在中國創立了生物礁地質理論體系,對促進中國用生物礁的研究起了很好的作用,引起了地質界的重視。該書已用英文出版。次年,他又完成了《世界礁油氣藏文獻匯編》四卷五冊,綜合了全世界礁的地震反射特徵,概括出在地震剖面上識別礁體的八條特徵,用來指導實踐。1984年南海東部石油公司據此陸續發現了四個儲量可觀的礁油氣藏。上述兩項成果分別獲石油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二等獎。
1990年,78歲高齡的曾鼎乾仍承擔「礁型油氣藏研究」與「南海北部大陸架生物礁(灘)成因、分布油氣聚集條件及評價」兩個科研項目。在他的研究報告中總結了礁油氣藏地質特徵六條,並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大量次生孔隙的產生和鄰近生油岩是礁油氣藏形成的兩個決定性因素,由此引導出探尋礁油氣藏的主要途徑。1991年由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對該成果進行評審,認為它是「對中國幾十年特別是近10年礁研究領域實際經驗的系統總結」,「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具有國際水平」。同年,結合在南海東部發現的四個礁油氣藏產生的可觀經濟效益一併上報後,該成果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曾鼎乾也因此獲得了政府特殊津貼。
視頻
曾鼎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樣的人稱為科學家,糗問,2020-06-06
-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豆丁網,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