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待子不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傳記所載曾皙待其子參不慈,至雲因鋤菜誤傷瓜,以大杖擊之仆地①。孔子謂參不能如虞舜小杖則受②,大杖則避,以為陷父於不義,戒③門人曰:「參來勿內。」予竊疑無此事,殆戰國時學者妄為之詞。且曾皙與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有「浴乎沂,風乎舞雩」之言,涵泳聖教④,有超然獨見之妙,於四人之中,獨蒙「吾與」之褒,則其為人之賢可知矣。有子如此,而幾置之死地,庸人且猶不忍,而謂皙為之乎?孟子稱曾子養曾皙酒肉養志,未嘗有此等語也。
注釋
①仆地:仆倒在地。
②受:忍受,經受。
③戒:告誡。
④涵泳聖教:受聖人(孔子)的教育。
譯文
傳記中記載,曾皙對待兒子曾參很不慈愛,以至於因為鋤菜地誤把瓜給碰傷了,就用大杖子打得曾參趴在地下不能動。孔子聽說後說,曾參怎麼不像虞舜那樣,小杖打就忍受,大杖打就躲避,這是害得他父親落了個無情無義的名聲,並告誡守門人說:「曾參來了不讓他進門。」我私下裡懷疑這件事,很可能是戰國時代的學者胡編亂造的。《論語》中有關於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的記載,還有「沐浴於沂,在風中跳祈雨的舞蹈」的話,可見曾皙受聖人教育,涵養很深,有卓然不群、見解獨到之才。在這四個人中,只有曾皙承蒙孔夫子「吾與」之褒獎,那麼他為人的賢德就可知了。有這樣的兒子,幾乎把他置於死地,平庸的人尚且不忍心,更何況曾皙呢?孟子講曾子養曾皙是酒肉養志,我認為未曾有這等語言。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曾皙待子不慈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好書推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搜狐,2018-06-21
- ↑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
- ↑ 《容齋隨筆》中的8句經典名言,句句都是人生哲理!,搜狐,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