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原圖鏈接來自 視覺同盟 的圖片

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北館(ImperialWarMuseumNorth)是一所位於英國大曼徹斯特地區特拉福德的戰爭紀念博物館,分布於英格蘭的五個地點,其中三處位於倫敦,是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之一。曾獲得2003年英國營造業建築獎,常簡稱為IWMN,有時又譯做英國皇家戰爭博物館北部分館。它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記錄大英帝國戰爭努力和犧牲。今天博物館的使命為「使人們了解現代戰爭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在2002年7月5日開館,設計師是世界知名的建築師丹尼爾·利伯斯金[1],整個建造花費約為2800萬英鎊。負責公司為麥卡賓爵士建築公司和英國營建和環境顧問公司奧雅納。

博物館歷史

1917年,英國政府內閣決定建立一座國家戰爭博物館來收集、展示與戰爭有關的物品,當時,「一戰」仍在進行。由於帝國內各自治領政府對此非常關注,博物館命名為帝國戰爭博物館。1920年的《議會法案》使得博物館正式建立,並且委任了董事會。1920年6月9日,國王喬治五世在水晶宮主持博物館開館揭幕儀式。1924年至1935年期間,博物館曾搬到當時的位於SouthKensington地區的帝國學院旁的兩間美術陳列館內,當時的條件很差。1936年7月7日,約克公爵(不久以後成為國王喬治六世),在博物館的現址將其重新開放。1940年9月至1946年11月期間,博物館對公眾關閉,一些易損收藏品被轉移出倫敦。大多數陳列品都在戰爭中保存了下來。1941年1月31日,當德軍向海軍美術館投擲炸彈時,將一架名為「肖特」(Short)的水上飛機炸得粉碎。此前,這架飛機曾參加過日德蘭戰役。爆炸還摧毀了一些海軍模型。「二戰」剛開始時,博物館的館藏範圍被擴至包括兩次世界大戰,並於1953年再度擴至從1914年8月起英國及英聯邦參加過的所有軍事行動。

這座設有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建築以前是Bethlem皇家醫院[2](通稱Bedlam)的中心區域。大樓由JamesLewis設計,於1815年完工。1846年,樓頂加了一個SidneySmith設計的圓屋頂,並且帶了一個小禮拜堂。1930年早期,其東西兩翼被拆毀,以騰出地方來修建環繞博物館的公園。Bethlem皇家醫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247年。當時,富有的倫敦市議員兼郡治安官SimonFitz-Mary在利物浦StreetStation處修建了StMaryofBethlehem小修道院。14世紀時,修道院開始專門照顧精神病患者。1547年,亨利8世將醫院贈予倫敦市。

1676年,Bethlem皇家醫院遷至Moorfields的一座新樓內。1770年之前,醫院對參觀者都沒有限制。裡面的精神錯亂病人經常有鐐銬或鎖鏈鎖着,成為人們的關注點。1815年至1930年期間,醫院曾位於大樓內。1930年,醫院又遷至Kent州的Beckenham附近的Eden公園。醫院的病人包括:曾於1786年試圖暗殺喬治三世的MaryNicholson;縱火約克大教堂、於1829年伏法的onathanMartin;以創作卡通貓著稱的畫家RichardDadd和LouisWain;《FrostinMay》和《BeyondtheGlass》的作者AntoniaWhite;設計國會大廈和博物館對面的StGeorge的羅馬天主教大教堂的建築師AWNPugin。

建築特色

這是德國柏林的建築大師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Libeskind)在英國的第一個建築。該博物館已受經到全世界的廣泛稱讚。博物館建築由三個聯鎖着的碎片集合組成,象徵寬大彎曲的地球碎片構成博物館空間,視覺上給人的印象就象是三個碎片相互衝撞擠壓。坦率地表徵着俗世中的衝突和戰爭。整個結構基於地球的幾何學特徵,甚至於主要畫廊的地板也是球形的。建築給人的效果是迷幻般的精彩絕倫。

建築整個幾乎被金屬覆蓋,5000平方米刨光過的鋁包着屋頂,6880米長的標準預製鋁板複合牆面.>布羅德瑞克結構公司(BroderickStructuresLtd)製作3D電腦模型來掌控複雜的幾何結構包括一些屋頂細部等。

帝國戰爭博國館北館表現出來的在二十一世紀已形成的矛盾衝突在未來仍會延續下去。這個建築無論是在新舊的文化、重建、技能和設計上都有給人們以強烈的震撼。

視頻

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 相關視頻

紀錄片 《博物館的秘密》第八集:《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