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靖陸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靖陸良

陸良縣隸屬於雲南曲靖,陸良縣位於雲南省東部,素有「滇東明珠」之稱。居南盤江上游,北緯24°44′-25°18′,東經103°23′-104°02′。北與馬龍縣、麒麟區接壤,東與羅平縣為鄰,南與師宗縣、石林縣相連,西與宜良縣為界。全縣東西長65.6千米,南北寬62.8千米。

境內海拔1840米,四面環山,中間是開闊平坦的湖積盆地,是雲南省第一平壩,平壩面積772平方千米。最高點為龍海山海拔2687米,最低點為萬家河石板潭海拔1640米,縣城海拔1850米。

2019年1月9日,陸良縣憑藉書法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陸良縣

面積; 2096平方千米

外文名; Luliang County

人口; 68萬

別名; 爨鄉

方言; 大陸良方言

行政區類別; 縣

氣候條件; 春暖乾旱,秋涼濕潤

所屬地區; 雲南·曲靖

著名景點; 彩色沙林、白水塘、終南山

機場 陸良機場(軍用)

政府駐地; 中樞街道辦

火車站; 陸良召夸站

電話區號; 0874

車牌代碼; 雲D

郵政區碼; 655699

地理位置; 雲南省東部

行政代碼; 530322

縣委書記; 張光彥

縣長; 胡選坤

建縣歷史; 2000多年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同勞縣,屬益州郡。蜀漢仍名同勞,隸建寧郡。東晉更名為同樂縣,屬建寧郡。劉宋肖齊仍名同樂,隸建寧郡。唐初名同樂,隸郎州。唐玄宗天寶末南詔蒙民取之,名阿彥甸,隸石城郡。宋大理段氏屬落溫部地,即三十七部之一。元憲宗三年(1253)置落溫千戶所,屬落蒙萬戶府。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陸梁州,隸曲靖路,領芳花、河納雨縣。據《雲南省陸良地誌資料》:"陸良,夏屬 梁州外境,故元陸梁州,取夏屬梁州之義。"

明初為陸梁州、隸曲靖府,屬雲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有酋長劉氏兄弟五人倡亂,西平候沐英統兵剿之,時值六月,陰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詩句,遂易"陸"為"六",易"梁"為"涼"更名"六涼州",取清涼之意。後以茲土為滇東要郡,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增設六涼衛,屬雲南都指揮使司。"陸""六"二字同音,也寫作陸涼衛,永樂初省原領芳華、河納兩縣入州。清仍為陸涼州,隸曲靖府。清康熙八年(1669)裁衛歸州,移州治於衛城。民國元年(1912)全省先後廢州為縣,改為"陸涼縣",屬滇中道。民國二年1913年邑人牛星輝,以"涼"義近放薄,文嫌不馴,首倡呈請政府改"涼"為"良",經省批准,名"良縣"屬省轄。1950年屬宜良專區,1954年改屬曲靖地區。1997年5月曲靖撤地設市,屬曲靖市。

1997年,陸良縣轄6個鎮、5個鄉:中樞鎮、板橋鎮、三岔河鎮、馬街鎮、召夸鎮、芳華鎮、大莫古鄉 、小百戶鄉、活水鄉、核桃村鄉、雙箐口鄉。縣政府駐中樞鎮。1999年,大莫古鄉撤鄉設鎮(省政府2000年6月20日批准)。至此,陸良縣轄7個鎮、4個鄉。

2006年,撤銷核桃村鄉,其所轄雨麥紅、沙鍋村2個村委會劃歸活水鄉管轄,所轄核桃村、大新村、小寨3個村委會劃歸雙箐口鄉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雙箐口鄉更名為龍海鄉。新設立的龍海鄉管轄原雙箐口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核桃村鄉的核桃村、大新村、小寨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原雙箐口鄉政府駐地(省政府2006年3月16日批准)。

2013年12月24日,撤銷中樞鎮設立中樞、同樂兩個街道辦事處,同樂街道辦事處轄同樂、新區、鑫城、希望4個社區;原中樞鎮剩餘社區居委會由中樞街道辦事處管轄(省政府2013年10月20日批覆)。

行政區劃

2019年,全縣轄中樞街道、同樂街道2個辦事處和馬街鎮、三岔河鎮、板橋鎮、芳華鎮、召夸鎮、大莫古鎮、小百戶鎮、活水鄉、龍海鄉共9個鄉鎮及1個華僑管理區,148個村(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

陸良縣位於雲南省東部,居南盤江上游,北緯24°44′-25°18′,東經103°23′-104°02′。北與馬龍、麒麟接壤,東與羅平為鄰,南與師宗、石林相連,西與宜良為界。陸良縣東西長65.6千米,南北寬62.8千米,總面積2096平方千米(一說2018.82平方千米)。

氣候

陸良縣海拔1840米,屬亞熱帶高原季風型冬干夏濕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乾旱,秋涼濕潤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4.7°C,年總積溫5326°C,年降雨量為900-1000毫米,無霜期249天,年日照時數2442.5小時,年太陽輻射量為125.2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年徑流量8.5億立方米,南盤江過境流量12億立方米左右,光能利用率為1.5%,

地質

土壤多為紅壤、黃壤、棕紅壤,土層深厚、肥沃,光、熱、水資源充沛。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全縣總戶數240486戶,戶籍總人口697322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324人。年末常住人口64.97萬人,0-15歲人口17萬人,16-59歲人口40.92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7.0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32‰,出生率10.08‰,死亡率5.31‰,城鎮化率49.86%,城鎮人口32.39萬人。[3]

民族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達23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第一產業70.11億元,比上年增長6.3%;第二產業6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7.5%;第三產業96.17億元,比上年增長10.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0: 29:41。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為54.6%,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全年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整合資金4.39億元,深入開展住房飲水安全、控輟保學等「十項行動」,全面落實易地搬遷、教育醫療、創業就業、兜底保障等扶貧政策,45個易地扶貧安置點3734名搬遷人口後續幫扶成效明顯,136個扶貧專業合作社、11個平台公司帶動11278戶貧困戶受益,實現危房100%清零,10147名貧困人口、44個貧困村高質量脫貧出列,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第一產業

2019年完成現價農林牧漁總產值113.88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農業產值44.76億元,比上年增長6.2%;林業產值3.66億元,比上年增長6.7%;牧業產值61.44億元,比上年增長4.8%;漁業產值1.6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4%。

糧食生產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4.83萬畝,糧食總產量335592噸,比上年增長8.41%。其中:稻穀64901噸,比上年增長12.54%;包穀129657噸,比上年增長6.9%;蠶豆12997噸,比上年下降4.13%;小麥2716噸,比上年增長2.76%;薯類112237噸,比上年增長10.04%。

林業生產上,全年新增造林面積15200畝,森林總面積達116.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64.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9.1%。

畜牧業生產上,全年生豬出欄1330622頭,比上年增長3.85%;生豬年末存欄860101頭,比上年下降6.77%;豬肉產量111300噸,比上年增長3%;羊年末存欄210730隻,比上年下降6.21%;牛羊肉產量12707噸,比上年下降0.16%。

蔬菜水果生產上,全縣蔬菜種植面積388275畝,比上年增長14.99%,產量704998噸,比上年增長18.13%;水果產量54356噸,比上年增長7.4%。

農業機械化生產上,全年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5.49萬千瓦特,新增農機動力0.57萬千瓦特,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1524台,比上年增62台;小型拖拉機保有量3050台,聯合收割機保有量55台;水稻插秧機保有量12台。完成農機作業綜合配套面積144.75萬畝,其中:機耕、耙面積77萬畝;機播面積2萬畝、機收面積5.75萬畝;機械灌溉面積24萬畝;機械植保面積36萬畝。

耕地面積上,年末全縣耕地面積112.13萬畝,其中:水田20.68萬畝,旱地72.88萬畝。

水利設施上,全縣小(二)型規模以上水庫204座,總庫容2.29967億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7座,總庫容11820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21座,總庫容7277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176座,總庫容3899.7萬立米。有小壩塘202座,總庫容676.87萬立方米;中小河閘357座。2019年總供水量21298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50.2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5.2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6.69萬畝。

第二產業

全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3個,完成現價總產值1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輕工業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重工業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規上工業增加值31.22億元,同比增長18.5%。發展基礎更加鞏固,4戶企業技改升級,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戶。園區承載力不斷增強,穩步推進「一園三片」43.99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收儲工業用地1054畝,完成12.5千米供水管網建設,新建標準廠房8萬平方米,新入園企業9戶,園區工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84%。

十三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十一增二降」。「十一增」為:生絲749.3噸,增5.2%;機製紙1859噸,增38.4%;硫酸20.43萬噸,增9.6%;商品混凝土66.09萬噸,增6.7%;塑料製品7529噸,增17.3%;飼料23.25萬噸,增13.4%;磷酸一氨29.36萬噸,增17.2%;水泥412.26萬噸,增20.5%;鋅5.19萬噸,增11.6%;黃磷1.74萬噸,增7.4%;發電量19.96億度,增20.1%。「二降」為平板玻璃381.57萬重量箱,下降3.6%;和供電量15.44億度,下降16.15%。

第三產業

2019年圍繞城鄉商貿流通業發展,堅持豐富業態與活躍消費相結合,三產活力持續增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10%。推進商貿服務增量擴容,完成2個集貿市場、1個專業市場改造提升,建成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16個,連鎖經營、統一物流配送不斷拓展,文化創意、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等新興產業穩步發展,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服務企業15戶,商貿服務業繁榮發展。啟動全域旅遊規劃、中原澤概念性規劃編制及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彩色沙林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一部手機游雲南」及「旅遊革命」工作有序推進,滇中健康城快速推進,三道溝旅遊景區進入收尾建設,五峰山公園、彩色沙林景區提升改造竣工運營。全年共接待遊客45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2.76億元,增20%,旅遊業穩步發展。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微型企業培育工程,清欠中小企業賬款4.97億元,964戶企業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節約電費7987萬元。新增市場主體5198戶,非公有制經濟總戶數達4.01萬戶,民營經濟占生產總值53.3%,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改革開放

2019年圍繞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與釋放動能相結合,縣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圓滿完成機構改革各項工作任務,縱深推進「放管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行政許可11項,17個部門157項行政許可實現集中審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殯葬改革持續鞏固,新建農村公益性公墓9個,穩定保持遺體火化、公墓安葬兩個100%目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紮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立投資項目代辦、企業聯繫人、涉企檢查報審制度,深入推廣「一部手機辦事通」,以「最多跑一趟」為辦事準則,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網上辦結事項6萬餘件;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減免稅費1.6億元,納稅人滿意度排名全省第1位、全國15位。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儲備項目618個、總投資5814億元,成功簽約中一科技電子銅箔、聚益欣工業陶瓷等25個項目,到位市外國內資金128.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增外貿企業3戶,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800萬美元,增9.6%,實現蔬菜出口東南亞零突破。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47.7億元,房地產投資開發項目完成16.1億元。

招商引資

全年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25個,協議總投資161.4億元,使用市外國內資金128.4億元,比上年增長21.03%。

商業貿易

2019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農村市場14.5億元,比上年增長5%;批發零售業完成5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住宿餐飲業完成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

建築業

全年全縣有29戶資質內本地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5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1.86億元,現價增速19.9%。

交通運輸

全年全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總里程為2490.034公里,其中:縣道383.424公里,鄉道1370.664公里,村道735.946公里。全年完成10.885公里農村公路硬化工作,已有985.354公里農村公路實現硬化。

郵電通信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910.32萬元,比上年增長29.48%;電信業務收入82714.74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全縣固定電話用戶2.3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2.85萬戶,寬帶用戶12.15萬戶。

財稅

2019年縣域內財政總收入完成211281萬元,比上年同期212561萬元,減收1280萬元,下降0.6%。上劃中央「兩稅」完成30254萬元,比上年同期26589萬元,增收3665萬元,增長13.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2617萬元,比上年同期84077萬元,增收8540萬元,增長10.16%。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4709萬元,比上年同期62669萬元,減收7960萬元,下降12.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2377萬元,比上年同期28788萬元,增支13599萬元,增長47.2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89595萬元,比上年同期343250萬元,增支46345萬元,增長13.5%。完成民生支出336358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6.34%。完成重點支出339922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7.25%。其中,教育支出107862萬元,同比增長8.85%,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7.6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718萬元,同比增長2.15%,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4.81%;衛生健康支出53104萬元,同比增長12.03%,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3.63%;農林水事務支出45163萬元,同比增長41.56%,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1.59%;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2867萬元,同比下降17.78%;城鄉社區支出66787萬元,同比增長55.26%;節能環保支出3261萬元,同比增長34.99%。[3]

金融

2019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96.23億元,同比增長10.78%;各項貸款餘額123.74億元,同比增長4.21%。

城鄉建設

圍繞城鄉一體發展,堅持縣城建設與鎮村同步相結合,「美麗陸良」初顯成效。規劃品位持續提升,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縣城南北片區規劃編制,完成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優化空間布局,強化空間管控,規劃約束力進一步增強。城市建設持續發力,投資1.65億元,實施城建重點項目11個;新建北辰路、朝陽東路東延,完成爨鄉大道、春花小街、春蕾街、芙蓉街改造提升,爨鄉路、天花路改造快速推進,青山公園、四目河公園、幸福公園竣工投用,松山水廠竣工通水,建成3座垃圾中轉站,啟動北山水廠至聞莊子供水主管網建設,新老城區融合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管理不斷規範,城管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嚴格「街長制」、「門前三包」、「聯防聯治」、渣土運輸准入等制度,數字城管監控精準發力,監管範圍逐步延伸,辦結熱線投訴600件,處置違規違章案件7937件。重拳整治違搭違建,拆除「兩違」建築1.57萬平方米,市容環境明顯提升。鄉村振興步伐加快,中原澤旅遊公路全線貫通,召瀘高速、中三公路、寺腳至老尖山公路建設穩步推進,響水壩至彩色沙林加密高速公路列入省高網項目儲備庫,陸良至尋甸高速公路、國道G248線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完成生命安全防護工程374公里、危橋改造2座,新建改造公廁173座,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1.67萬座,農村危房改造4533戶;完成4個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建設,啟動3個市級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建設。

生態環境

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集中整治與保護修復相結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省級縣域生態考核連續四年保持穩定。嚴控工業污染達標排放,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三磷」行業,停產整頓企業2戶,關停非煤礦山33座,取締粘土磚廠21座;資源化綜合利用含鉻芒硝1.2萬餘噸,磷石膏廢渣綜合處置、龍海化工污染土壤修復等項目加快推進,完成含鉻滲湧水收集處理、東西護城河6900米截污管網建設;深入推進「河長制」,紮實開展「清四亂」、「清河行動」,閻芳河治理順利完工,南盤江出境斷面水質監測達標;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使用農藥8.62噸、化肥1042噸,回收殘膜4668噸,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290萬噸;污染防治成效明顯。深入開展森林保護和環保綠盾行動,處理涉林案件216件,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9起,恢復植被64萬平方米;完成省級以上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11個;長效監管形成常態。完成封山育林7800畝、人工造林1.05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復墾復綠非煤礦山10座,創建省市級園林單位41家、園林小區30家,森林覆蓋率提升1.65個百分點,生態建設持續深化。

教育

2019全縣教職工總數7953人,其中:專任教師7236人,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9.14%;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9.95%;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99.97%。[3]學前教育方面,全縣有幼兒園165所,其中公辦18所,民辦147所,在園(班)幼兒25611人(公辦幼兒園7741人、民辦幼兒園17870人),入園率達96.01%。

初等教育方面,全縣有完全小學139所,教學點22個,教學班1498個,在校學生51921人。小學入學率達99.95%,鞏固率100.02%。

初中教育方面,全縣有初級中學18所,58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154人。初中毛入學率達100.97%,鞏固率99.55%。

高中階段教育方面,全縣有高完中7所2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4086人,高中報考人數4942人,大專以上上線4369人,(一本)重點大學人數763人,高考上線率達99.07%;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學生1132人。

成人中、初等教育方面,全縣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36所,其中鄉(鎮)辦10所、村辦126所,年內共辦各類技術培訓310個項目,培訓71825人次。

科文衛社會事業

2019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年內征訂報刊163種,新增圖書4253冊。全年共接待讀者20萬餘人次,借閱圖書10萬餘冊。全縣有143個農家書屋點,配送圖書12441冊。共有各類文化產業經營單位100餘戶。

廣播電視方面,全縣數字電視用戶40062戶,覆蓋率99%。電視台播出《陸良新聞》277期,電台播放《陸良新聞》277期,播出新聞稿件1852條,電視專題11部。

衛生工作方面,全縣擁有衛生機構313個,國有醫療機構 155個,病床2808 余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 2052 人。私立醫院 3家,有私營診所 151 個,醫務人員 849人。廠礦醫院2個,集體衛生室 140個,鄉村醫生 614人。

就業和社會保險方面,全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5705個,城鎮新增就業5401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4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0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控制在市下達的3.3%以內。共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3.38萬人,全縣各類社會保險參保35.2萬人次,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75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32.4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1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3.8萬人。

醫療保險方面,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3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7.6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2.3萬人,2019年全縣參保率為95%,共減免230.7萬人次,減免資金40209.25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住院人次共減免9472人,減免資金6071.19萬元。

旅遊服務業方面,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5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52.76億元。

人民生活

2019居民消費價格方面,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7%;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5.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0.8%。

農村居民方面,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11.6億元,比上年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6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105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食品支出2519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家庭人均擁有居住面積42.6平方米。據農村住戶抽樣調查,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彩電113台,抽油煙機85台,家用汽車41輛,太陽能熱水器97台,洗衣機104台,計算機15台,電冰箱103台,摩托車75輛,移動電話289部。

城鎮居民方面,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達39770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可支配收入33775元,比上年增長8.5%。人均支出17360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消費支出17360元,比上年增長9%;在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4539元,比上年增長12%。年末職工家庭平均每戶3.3人,人均住房面積45平方米。每百戶職工家庭擁有耐用消費品:家庭電腦97台,移動電話261部,彩電110台,洗衣機108台,電冰箱104台,家用汽車65輛,摩托車46輛。

旅遊

彩色沙林風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城東南部從縣城沿曲陸高速公路召夸方向可直達景區。距縣城18公里。是集遊覽、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1988年向社會開放,於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

景區占地2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據專家考證,遠在3億4千萬年前,雲貴高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陸良的牛頭山露出水面,形成世界一塊古陸。到了距今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由於喜馬拉雅構造運動的影響,海水下降,海灘隆起,形成一個以彩色沙石為主的巨大沙灘,再經陽光照射、風雨沖刷、浸蝕的發展演化過程,終於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下形成今天世界罕見、中國獨有的自然奇觀,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及地理研究價值。

白水塘風景區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壩區遺留下來最大的也是最後一個湖泊。位於陸良縣三岔河鎮境內,距陸良縣城15公里。白水塘地處南盤江和杜公河之間,南北長,東西窄,湖水主要來自雨水,總面積1.6平方公里,深2米。盛夏水域廣大,白浪滔天,故名之曰白水塘。當你站在陸良縣龍海山俯瞰陸良壩子時,如果說南盤江如玉帶圍腰,那白水塘就像王冠上那顆晶瑩的藍寶石。中秋時節,正值「稻花香里說豐年」之際,泛一葉扁舟入塘,暑氣盡消,倍覺清涼。置身萬畝荷塘中,可領略白水塘那煙波浩渺和龍海山的崔嵬。停棹小憩,隨時可見一尺長的魚兒暢快地游於水底或躍於水面,掀起層層水浪。讓人頓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萬綠叢中,朵朵紅蓮亭亭玉立,清香四溢。人隱荷中,千聲萬聲呼不出,只有採蓮人的歡聲笑語出湖來。碰上雨天,更是「天然圖畫開心胸」,白水塘芙蓉是邑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白水塘的蓮藕在雲南更是獨具特色。風景區內有6.4公里的水上航道,11公里的環湖公路,可供垂釣的大小魚塘25個,是一個集娛樂、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度假區。

紫溪濕地

紫溪濕地地處陸良三岔河鎮,離陸良縣城約12公里,濕地內池塘、航道縱橫交錯,洲灘、塘垛自成方圓,水體清澈透明,生物豐富多樣,夏季茭瓜叢生,蓮花成片,綠色如茵,是當地的天然「氧艙」和溫濕度「調節器」,優越的自然環境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水源上游3公里範圍外沒有工業污染,適合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也是當地人們休閒旅遊度假的最佳去處。

桃園溫泉

位於陸良縣馬街鎮尹旗村委會,距縣城22公里,交通便利,自駕車25分鐘左右即可達到。地處彩色沙林、終南山、五峰山等風景區相臨的桃園村,桃園村是省級貧困村,經濟收入主要以蠶桑為主。公司有員工49人(馬街鎮有31人,其中桃園村占13人)。公司乘陸良大建設之時,建設「聖景休閒農業溫泉開發園」,園內總體規劃分別為「露天溫泉區、生態養殖區、室內水上娛樂區」。使之成為「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並進的泡澡,溫泉,理療,休閒,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生態園。

爨龍園溫泉

爨龍園溫泉位於陸良縣城南12公里薛官堡村,爨龍顏碑一公里處、新壩旁,其整體規劃面積25畝,園區綠化面積整體覆蓋,現設有國家標準游泳池、溫泉水療、生態園餐廳、棋牌室等,國家教育部授權的少年游泳培訓館。身旁是「天下神品第一」的爨龍顏碑,身前又是新壩圍埂垂釣的自然和諧,前身為爨王家浴,後者聚住宿、餐飲、商務會議、休閒娛樂的現代化的度假聖地。

特產

麻衣饊子

糖點小吃,原料為糧食(麥面)、芝麻,油炸食品

蜜香梨

據說在明朝陸良軍屯時,有一縣官從家鄉南京將鴨梨芽條播入蘿蔔引進陸良嫁接

在野生的鴨梨樹上,結果後叫細皮梨。由於質優味美香甜,奉送給皇帝品嘗,帝讚詞:"香千里、甜如蜜",由此稱之為"蜜香梨"。

陸良松茸

主要出廠在彩色沙林國家級公園之中。1988年以來主要出口日本。

滇鹿牌系列酒

"滇鹿牌系列酒",陸良國康綜合養殖有限公司生產的"鹿胎酒、鹿茸血酒、鮮鹿茸酒、鹿骨酒"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產品遠銷省內外,受到廣大客戶的青睞。

陸良板鴨

歷史悠久,是選用每隻接近兩公斤的仔鴨宰殺後,用鹽醃製,造型為香仁形,很有特色。色白味好,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遠銷海內外。

陸良浸梨

在陸良縣馬街鎮的部分農村中,人們喜歡精選成熟的、無破爛、無蟲眼的、個兒比較均勻的甜酸梨用冷開水加鹽、糖、甘草浸泡起來,這就是陸良有名的浸梨。浸梨色澤鮮艷,呈紫紅色;味道酸甜可口,略帶鹹味,獨具特色。

陸良蜜香梨質優味美、肉白脆嫩,皮薄膩黃,甘醇沁心令人爽,甜汁染指似糖粘,遠近馳名人稱讚。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在馬街區大量栽植。

著名人物

楊軍:男,1959年11月生,2008年2月任日照市委書記、日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錢金龍:男,中國科學發展研究會高級研究員。長期從事地質與勘探工作。

方鶴鳴:字九高,陸良板橋白鶴堡人,紅三十八軍第二師負責人

邵博文:1947年2月出生在雲南陸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焦家良:國內排毒市場的開創者,使盤龍雲海藥業迅速躋身中國民營企業的前列。

陸良八老:分別是王德映、王小苗、王雲芳、王家德、王開和、王家雲、王家壽、王長取,陸良八老30年清苦造林"的系列報道帶來了的暖流,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和熱議。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9年11月,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