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肋鳳尾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曲肋鳳尾蘚 |
中文學名:曲肋鳳尾蘚 拉丁學名:Fissidens mangarevensis 界:植物界 科:鳳尾蘚科 屬:鳳尾蘚屬 種:曲肋鳳尾蘚 |
曲肋鳳尾蘚(qū lèi fèng wěi xiǎn),學名 Fissidens mangarevensis Mont.,異名:Fissidens pungens ,植物體細小,黃綠色至暗綠色,緊密叢生。莖單一或分枝,連葉高3. 3--7mm,寬2. 5-3mm;腋生透明結節缺如;莖中軸稍分化。葉4-12對,最基部的葉細而稀疏,上部的葉較大而排列緊密;中部及上部的葉狹披針形,長1. 6--2. 8mm,背翅基部楔形或罕為圓形;鞘部約為葉全長的1/2,不對稱; 雌雄異苞同株。雄器苞腋生。雌器苞頂生。 多生於常綠闊葉林下潮濕土壤上,偶為石生。 [1]
曲肋鳳尾蘚形態特徵
植物體細小,黃綠色至暗綠色,緊密叢生。莖單一或分枝,連葉高3. 3--7mm,寬2. 5-3mm;腋生透明結節缺如;莖中軸稍分化。
葉4-12對,最基部的葉細而稀疏,上部的葉較大而排列緊密;中部及上部的葉狹披針形,長1. 6--2. 8mm,寬0.2--0. 3mm,急尖;
背翅基部楔形或罕為圓形;鞘部約為葉全長的1/2,不對稱;葉邊具鋸齒;中肋粗壯,蜿蜒曲折,終止於葉尖下數個細胞;
前翅和背翅細胞圓形或圓狀六邊形,7—15μm,略厚壁,除最尖端部分之外,余均具明顯的乳頭狀突起;鞘部細胞與前翅和背翅細胞相似,但乳頭狀突起較少,壁較厚。
雌雄異苞同株。雄器苞腋生。雌器苞頂生。頸卵器長300-400μm。蒴柄長約6mm。孢蒴直立至稍傾斜,對稱或稍不對稱;
蒴壺長圓狀卵圓形,長約0. 4mm。蒴齒長約0. 3mm,基部寬35μm。蒴蓋具長喙,長約0. 45mm。蒴帽鍾狀,長約lmm。孢子直徑10-14μm。[2]
曲肋鳳尾蘚生長環境
多生於常綠闊葉林下潮濕土壤上,偶為石生。[3]
曲肋鳳尾蘚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西藏、四川雅安縣,福建:武夷山,廣東:連平縣,南崑山,封開縣,從化縣,香港:海南:尖峰嶺地區,日本及南太平洋地區。[4]
參考來源
- ↑ 曲肋鳳尾蘚, 植物智, 2020-01-18
- ↑ 曲肋鳳尾蘚 Fissidens mangarevensis|iPlant 植物智——植... 曲肋鳳尾蘚(qū lèi fèng wěi xiǎn)PPBCCVHColDuocetCFHeFlorasEOLTPLIPNIBHLPOWOGBIFiDigBioBingBaiduFissidens mangarevensis
- ↑ 曲肋鳳尾蘚 .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6-27
- ↑ 帶你認識不同種類的鳳尾蘚 2020年9月17日 鳳尾蘚的百科知識:短柄鳳尾蘚、直葉鳳尾蘚和擬小鳳尾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