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封開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封開縣地處粵西邊陲,西江經濟走廊的中部。東面與德慶縣毗鄰,南面與鬱南縣接壤,東北面與懷集縣相連,西北面與廣西蒼梧梧州市賀州市交界。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

封開縣通用粵語,而它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古廣信作為嶺南的首府長達400年,珠江文化經漢化而形成,起源於古廣信。[1]

地理環境

位置

封開縣境內位於北緯23°13'~23°59',東經111°21'~112°02'之間,北回歸線經過封開縣,有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之稱,總面積為2723.43平方公里,地形呈東北—西南斜長形分布。山巒起伏連綿,屬典型的丘陵地帶;地勢大體為東西兩側高,東部多高山峻岭,最高的七星岩頂海拔高度達1274.4米,西部則多延綿起伏的丘陵,北端開口、南端閉塞、形成凹字槽狀地貌。縣內河流縱橫交錯,西江、賀江貫通全縣,水陸交通十分方便。

氣候

封開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全年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480.0毫米,降雨量分布大致呈南部略少,北部稍多;年降雨量的分布極不均勻,乾濕季節明顯,大體上夏半年多、冬半年少,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年總雨量的77%,是一年中的雨季;進入第四季度降雨量銳減,僅占全年總雨量的8.5%,第一季度比第四季度降雨量稍有增加,占全年總雨量的13.8%。最多年雨量為1997年達2134.0毫米,最少年雨量為1977年僅937.8毫米。

封開縣氣候溫暖,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20.9℃,其中最暖的1998年、年平均氣溫為21.9℃,最冷年的1976年、年平均氣溫僅為20.1℃。一年中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11.6℃,最暖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4℃;全年無霜期長達320天,有霜期僅為45天。封開縣極端最高氣溫高達39.4℃、出現在1989年7月17日;極端最低氣溫為-3.4℃、出現在1963年1月15日。

封開縣的年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54.5小時。年內各個月間的光照差異甚大,最小的2月份只有67.9小時,最多的7月份達217.9小時。[2]

歷史沿革

古代封開是嶺南最早的首府,是粵語的發源地,在秦漢時期就是溝通嶺北嶺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最早的交匯點,是漢代海陸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對接點。

先秦時期,肇慶屬南越[1]。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嶺南,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在的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南越滅,遂定南越地蒼梧郡及廣信、封陽等縣。封川屬廣信縣,開建屬封陽縣。

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晉元熙二年(420年),分廣信縣地置封興縣。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富林縣、銅陵縣隸勤州。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分廣信縣地置梁信郡及梁信縣;普通四年(523年),兼置成州,梁信縣未郡治。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

1949年11月6日,開建縣解放。同年11月23日,封川縣全境解放。

元朝時候,屬於湖廣行省境內,一直到1951年,劃給廣東代管。

1951年3月底,封川、開建合署辦公。地點在封川縣城。

1953年1月底,恢復原兩縣建制。

1958年5月,封川、開建兩縣再度合署辦公,縣治地江口。

1958年11月1日,兩縣再度分開。開建縣與懷集縣合併為懷建縣(1959年1月改稱懷集),縣治地懷城;封川縣與德慶縣合併為德封縣,縣治地初在江口,1959年遷德城。

1961年4月,封川從德封縣分出,開建從懷集縣分出,設置封開縣制,之地江口。

2000年,封開縣轄18個鎮。總人口385692人,各鎮人口:江口鎮 55965江川鎮9446 白垢鎮 11557大洲鎮13701 漁澇鎮 16711 七星鎮 4443 連都鎮 22498杏花鎮23896 羅董鎮18836 長崗鎮 20794平鳳鎮15146 南豐鎮 58603 渡頭鎮 16091大玉口鎮11845都平鎮10027金裝鎮32310長安鎮28702 河兒口鎮 1512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封開縣轄18個鎮(江口 南豐 長安 金裝 白垢 蓮都 漁澇 七星 杏花 羅董 長崗 平鳳 大洲 都平 渡頭江川大玉口 河兒口),193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

2000年,封開縣轄18個鎮:江口鎮封川鎮長崗鎮平鳳鎮江川鎮大洲鎮白垢鎮羅董鎮杏花鎮漁澇鎮七星鎮蓮都鎮都平鎮大玉口鎮渡頭鎮南豐鎮金裝鎮長安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封開縣總人口385692人,其中:江口鎮55965人,江川鎮9446人,白垢鎮11557人,大洲鎮13701人,漁澇鎮16711人,七星鎮4443人,連都鎮22498人,杏花鎮23896人,羅董鎮18836人,長崗鎮20794人,平鳳鎮15146人,南豐鎮58603人,渡頭鎮16091人,大玉口鎮11845人,都平鎮10027人,金裝鎮32310人,長安鎮28702人,河兒口鎮15121人。

2002年,封開縣轄江口、南豐、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七星、杏花、羅董、長崗、平鳳、大洲、都平、渡頭、江川、大玉口、河兒口18個鎮,共有193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

2005年,封開縣轄江口、南豐、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杏花、羅董、長崗、平鳳、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兒口16個鎮。

2009年末,封開縣面積2723平方千米,轄16個鎮,21個居委會、17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江口鎮河南開發區。[3]

資源

封開縣風光

封開自然資源豐富,尤以「石頭、木頭、水頭」最為突出。森林覆蓋率達72.7%,年產松脂2萬多噸,為中國縣級之冠;境內水資源豐富,河流年徑流量1456.1億立方米,封開縣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16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千瓦時,是中國第一批100個實現農村電氣化縣之一,封開縣水電裝機容量達14.33萬千瓦,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黨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尤以廣東名雞「杏花雞」、「中華名果」封開油栗等最負盛名。

封開縣境內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有33種,主要有金、銀、鐵、錳、銅(鉬)、水晶、石膏礦、花崗岩、石灰石等。其中花崗岩30億立方米,大理石15億立方米,石灰石300億立方米,銅(鉬)礦探明儲量價值超5000億元。礦產開採行業前景廣闊。

封開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總面積405.8萬畝(不含省市屬林場,下同),其中林業用地311.8萬畝,有林面積297.3萬畝,綠化率95.3%,森林活立木總蓄積904萬立方米,居廣東省前列。其中喬木林面積291萬畝,蓄積890萬立方米。在喬木林面積中,杉木6.65萬畝,蓄積33萬立方米;馬尾松112.3萬畝,蓄積364萬立方米;濕地松1.95萬畝,蓄積9.33萬立方米;國外松1.46萬畝,蓄積0.02萬立方米;桉樹26.64萬畝,蓄積46.88萬立方米;黎蒴23.3萬畝,蓄積44.93萬立方米;荷木0.81萬畝,蓄積2.7萬立方米;它軟闊葉樹48.7萬畝,蓄積122萬立方米;它硬闊葉樹6.89萬畝,蓄積47.85萬立方米;針葉混交林7.04萬畝,蓄積30.2萬立方米;針闊混交林33.8萬畝,蓄積123.75萬立方米;闊葉混交林14.1萬畝,蓄積64.9萬立方米;經濟林7.25萬畝,蓄積0.48萬立方米。1986--2001年,封開縣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和「中國松脂之鄉」榮譽稱號。2005月12月,被廣東省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林業生態縣」榮譽稱號。

生態環境

封開縣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龍山、斑石、千層峰、十里畫廊、黑石頂、賀江等景區馳名中外,是中國唯一以縣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封開縣有虎鼻山、塔山、都平、大沖水庫、七星河水庫、麒麟山、白垢7個森林公園,面積312652畝。

封開縣建立省級生態公益林77.15萬畝;建立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110825畝。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9302畝,有植物2000多種,野生動物200多種,昆蟲類90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大桫欏、黑桫欏、封開蒲葵、封開蓮座蕨、封開三寶木、黑石頂楊梅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雲豹、蟒蛇、巨蜥、穿山甲、白鷳等。

七星頂市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1523畝,有維管束植物1300多種,野生動物70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穗花杉、竹葉松、福建柏、金毛狗、桫欏、黑桫欏、觀音座蓮、紫背天葵等,以及珍稀瀕危動物蟒蛇、穿山甲、小靈貓、白鷳、雀鷹、松雀鷹等。[4]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封開縣轄16個鎮,分別為江口鎮、南豐鎮、長安鎮、金裝鎮、白垢鎮、蓮都鎮、漁澇鎮、杏花鎮、羅董鎮、長崗鎮、平鳳鎮、大洲鎮、都平鎮、江川鎮、大玉口鎮、河兒口鎮。

交通

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珠三角地區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陸交通便利,國道321線和省道266線以及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境內,2010年6月封開西江大橋與廣梧高速連接線通車後,封開將融入珠三角2小時經濟生活圈。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46.23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79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48.35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55.09億元,增長4.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565元,同比增長4.8%。

2016年,全縣三大產業比例29.3:33.1:37.6,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1.0%、23.3%和35.7%。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5%,比上年減少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3%,低於第一產業貢獻率26.7個百分點。

2016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7%。食品煙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分別上漲4.7%、1.8%、1.2%、1.9%、8.4%和7.8%;居住、交通和通信價格分別下降2.1%和3.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1%。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0%,重工業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9%;分行業看,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分別下降2.4%、2.6%、2.4%、0.5%、6.9%、1.6%、1.2%;金屬製品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分別上漲0.2%、1.7%和0.4%。

2016年,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521人,比上年減少79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7%。

2016年,全縣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億元,比上年減少48.14%。其中,稅收收入2.4億元,減少18.88%,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66.52%。國稅系統稅收收入0.78億元,比上年增長6.39%;地稅系統稅收收入1.79億元,比上年減少24.63%。

第一產業

2016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19億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種植業產值38.43億元,增長4.1%;林業產值10.43億元,增長7.0%;牧業產值10.22億元,增長4.5%;漁業產值3.62億元,增長4.3%。 

2016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260公頃,較上年下降0.4%。其中,稻穀面積27924公頃,較上年增加1.5%;玉米面積1702公頃,減少12.0%;薯類面積3404公頃,同比減少9.6%;糖蔗面積465公頃,減少4.9%;油料種植面積5760公頃,增長2.5% ;蔬菜種植面積9191公頃,增長2.9%。

2016年,全年糧食產量24.4萬噸。其中,稻穀產量18.1萬噸,增長3.2%;玉米產量0.97萬噸,減少7.7%;薯類產量4.88萬噸,與上年比減少32.8%;糖蔗產量3.49萬噸,減少4.9%;油料產量1.83萬噸,增加3.4%;煙葉產量0.39萬噸,減少2.2%;蔬菜產量27.61萬噸,增長3.1%;水果產量36.4萬噸,增長7.9%;茶葉產量0.1萬噸,與上年比增長2.5%。

2016年,全年肉類總產量3.11萬噸,比上年下降0.5%。其中,豬肉產量1.55萬噸,減少2.3%;牛肉產量0.16萬噸,增長1.4%;羊肉產量0.02萬噸,與上年比減少2.2%;禽肉產量1.44萬噸,增長1.5%。年末生豬存欄17.06萬頭,減少2.8%;生豬出欄20.82萬頭,減少2.3%。禽蛋產量0.14萬噸,與上年比減少0.3%。

2016年,全年水產品產量3.64萬噸,比上年增長5.0%。

第二產業

2016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7.14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35.2億元,下降7.5%,重工業產值111.93億元,增長5.5%;從註冊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22.35億元,下降5.2%,民營企業產值68.08億元,下降2.0%。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5.96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7.2%,重工業增長8.7%;從註冊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下降4.5%,股份制企業增長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1.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持平。

2016年,全縣規模工業統計的主要工業產品中,水泥產量961.15萬噸,增長5.3%;發電量8.6億千瓦時,增長24.5%;纖維板34.46萬立方米,減少7.9%。

2016年,全年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7個,實現總產值22.37億元,增長8.2%;實現增加值11.10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總額1.74億元,增長26.1%;利稅總額2.72億元,增長28.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89.84億元,比上年增長4.2%。分城鄉看,城鎮投資52.76億元,減少4.7%;農村投資37.08億元,增長20.0%。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14.98億元,增長0.4%;非國有投資74.86億元,增長4.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30.06億元,增長27.1%;第二產業12.84億元,增長59.8%;第三產業469.94億元,減少14.0%。

2016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5.53億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住宅投資4.76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5億元,比上年下降34.2%。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3.98萬平方米,下降23.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1.56萬平方米,下降23.5%。商品房銷售額9.15億元,下降23.4%。其中,住宅銷售額7.96億元,增長7.3%。

國內貿易

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3億元,比上年增長9.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28億元,增長9.8%;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1.25億元,增長7.4%。

完成批發業銷售額0.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0%;零售業銷售額29.52億元,比上年增長8.9%;住宿業營業額0.15億元,比上年下降4.8%;餐飲業營業額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對外經濟

2016年,全縣外貿出口總額45663萬人民幣,比上年增長 6.1 %。全縣合同投資總額781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2%。全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3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81.7 %。

交通、郵電和旅遊

2016年,公路貨物周轉量17988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0.44%;水路貨物周轉量10252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8.62%;公路客運周轉量8028萬噸公里,同比增長5.99%。港口貨物吞吐量1566.02萬噸,同比增長28.5%。

2016年,年末全縣汽車保有量11633輛,比上年增長1.34%。

201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0.7881億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256億元,與去年持平;電信業務總量 0.45億元,增長3.0%;聯通業務總量0.0821億元,下降 57.0%。

2016年,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6.81萬戶。其中,移動公司全縣移動電話用戶22.83萬戶,比上年增長1.42%;電信公司移動用戶3.5萬戶,增長7.7%;聯通公司移動用戶0.48萬戶,下降68.0%。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戶1.82萬戶。

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229.8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0%。實現旅遊總收入12.04億元,增長5.0%。

金融

201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 111.3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6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4.43億元,增長8.0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5.7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16%,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5.58億元,增長39.53%;中長期貸款餘額40.07億元,增長12.77%。[5]

社會事業

教育科學

2016年,全縣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1375人,普通高中畢業生3638人,初中畢業生7875人。在園幼兒14994人,比上年下降2.49%。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7.31 %。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8598.31萬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30.2萬元,資助中職學生302人次。

2016年,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100%,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2015年,創建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2016年創建成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8.6%, 小學入學率100%, 初中毛入學率101.71%,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6.68%。普通高考上重點線154人,上本科以上1150人,三A線以上2258人,上線率分別為4.36% 、32.54%、63.89%。

2016年,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2個。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13個,增長8.3% 。全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298人年(折合全時當量),比上年增長0.68%。全市R&D經費支出約1.4億元,增長2%。

2016年,全年申請專利量70件,比上年下降23.08%,其中發明專利7件,下降41.67%。專利授權量42件,下降20.7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件,增長200%。《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件,增長100%。

2016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約15.5億元,比上年增長7.7%。擁有國家級創新平台1家。已建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家。認定的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2個,市級4個。

文化衛生

2016年,全縣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27609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2016年,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39個(含村衛生站),其中醫院、衛生院19個,婦幼保健機構 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 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901張,下降2.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28人,增長5.74%;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24人,註冊護士649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8人,衛生監督機構衛生技術人員9人。全縣共有鄉鎮衛生院16個,鄉鎮衛生院床位179張,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514人。法定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2799例,死亡6人;發病率559.8/10萬 ,死亡率 1.2/10萬。

體育

2016年,全縣有體育場館719個。其中,籃球場451個,足球場11個,乒乓球場209個,羽毛球場44個,游泳池4個。

2016年,全縣體育系統運動員150人,專職教練8人。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冠軍獎項的國家級1個、省級5個、市級40個。

人民生活

2016年,全體可支配收入15673.6元,同比增長8.3%;城鎮可支配收入21206.2元,增長8.9%;農村可支配收入12408.9元,增長7.6%。

社會保障

2016年,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共409181人,合計收入23598萬元(其中:中央撥入補助金2850萬元,省撥入補助金12635萬元,市撥入補助金1100萬元,縣撥入補助金2206萬元),同比增加2612萬元,增長12.45%。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計264881人,累計收入10265萬元(其中:中央撥入補助金2783萬元,省撥入補助金3000萬元,市撥入補助金1174萬元,縣撥入補助金117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37萬元,增長29.37%。

2016年,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5291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7.27%。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6992萬人,增長42.76%;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415萬人,與去年持平。參加城鄉(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09181萬人,下降6.19%。參加工傷保險30025萬人,增長1.06%。參加生育保險26328萬人,較上年持平。參加失業保險25383萬人,增長1.06%。

2016年,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40張,收養人員8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1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1個。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1295萬元,籌集福利資金132.71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215.5萬元。

安全生產

2016年,全縣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1296起,死亡52人,受傷724人,直接經濟損失288萬元,與去年相比,直接經濟損失下降29.76%,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分別下降7.36%、7.14%和6.22%。

2016年,道路交通事故1293起、死亡51人,受傷722人,直接經濟損失10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分別下降7.38%、3.77%、6.48%,直接經濟損失上升8.22%。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33宗,死亡人數22人。

2016年,工礦商貿企業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3起,死亡1人,直接經濟損失18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持平、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41.93%、66.66%。

2016年,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68%,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6.49%。

資源環境

2016年,全縣境內河流總長度449.58公里,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其中,西江境內長度26.44公里;賀江境內長度129.87公里。

2016年,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1.59億立方米,其中:境內地表水資源總量24.12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量6.91億立方米)。全縣可利用水資源人均占有量5854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782立方米多4072立方米。全縣水電站數量114宗,總裝機容量14.8037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1408億千瓦時。

2016年,全縣建有堤防62條,堤長約71.3公里,其中:千畝以上堤圍3宗(總長9.01公里),千畝以下堤圍59宗。建有各類型水庫92宗,其中:中型水庫4宗,小型水庫88宗,攔河壩、引水工程96座,中型水閘2座。

2016年,全年總用水量2.74億立方米,增長0.04%。其中,生活用水0.22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25億立方米,農業用水2.23億立方米。

2016年,全縣已發現礦產33種,礦產地102處。全縣主要礦產資源有:黃金、銀、鐵、鈦、銅、鎢、鉬等金屬礦產。

黃金礦種:金金屬儲量約6萬噸,礦石年開採量每年6萬噸。

銅鉬礦:據初步預測,資源量(332+333)超過10000萬噸。初步探明銅的金屬量約97.98萬噸,鉬的金屬量約25.895萬噸。

花崗岩:全縣儲量為30億立方米。現有持證礦山企業8家,年開採規模83.2萬立方米。

石灰石:全縣石灰石儲量約300億噸,質量好,氧化鈣含量在52~54%,氧化鎂在0.6~3%,可以做水泥、燒石灰、搞電石等。

2016年,初步核算全縣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30.2萬噸標準煤,上升33.6%。全社會用電量12.94億千瓦時,增加13.8%。其中工業用電量10.53億千瓦時,增加15.7%。

2016年,全年全縣可吸入顆粒物指標的年平均值為5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指標的年平均值為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指標的年平均值為16毫克/立方米。交通噪聲平均分值為 63.3分貝。城區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二類標準。全縣主要江河湖庫水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河流各斷面均達到各功能區水質要求,達標率100%。

全縣平均灰霾天氣日數42天,比上年減少38天;年降水量1837.4毫米;全年日照時數1678.9小時,比上年增加110.0小時。

2016年,全年完成造林4793公頃,其中森林碳匯造林124公頃,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1400公頃。全縣義務植樹完成84.82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75.63%,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達到1341.36萬立方米。全縣共有森林公園2.28萬公頃,人均公園面積446平方米(以年末人口計算)。共有省級、市級自然保護區2個,共計面積8301公頃,其中省級1個,面積4200公頃;市級1個,面積4101公頃。[6]

文化

文物古蹟

封開留下了無數古遺址和古建築。黃岩洞古人類遺址和塘角嘴遺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於唐代的大梁宮和明代的泰新橋,是古建築的代表。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羅董鎮楊池古村,被譽為「嶺南第一村」。

封川古城牆: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居委會封川街道。始建年代不詳,《封川縣誌》載明正統十四年(1450年)黃蕭養亂,典史陳順因舊址修築。古城背靠北山,東、南、西南臨東山河、西江。北有濠塹,東、西、南三面原有護城河。城廓呈長方形,周長約784米,高9.28米,厚7.04米。城牆為青磚砌築,城磚製作特殊,長34㎝,寬16.5㎝,厚6厘米,側面陽印「封川城磚」或「封川軍造」等字樣。城牆上原修築有城門樓、串樓、角樓、敵樓、望樓、戰窗、串屋、更鋪等200餘間。此外,城牆內原設有縣署、教諭署、城守署、典史署、武廟、城隍廟、萬壽宮、常平倉、監獄等建築。封川古城牆原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保存最完整的是南城門。城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封川古城牆歷史悠久,從唐代開始封川古城一直作為當地政府駐地。到解放初,封川縣人民政府仍設於該城。封川古城牆直到現在仍保存着基本完好的磚城城廓和石砌城門。它為我們研究歷代的築城工藝及官署布局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1985年4月12日,封開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純仁李公祠: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一隊。坐東向西。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建。兩進合院式布局,磚木結構,硬山頂。通面闊11.6米,總進深23.5米。明間右側山牆內部繪壁畫「富貴花開滿堂長春不老」,落款有「同治癸酉」字樣。后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正脊為龍舟脊。兩側山牆為鑊耳式封火山牆。純仁李公祠是全縣西江岸邊保存較完整的祠堂建築之一,對於研究嶺南古建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封川舊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五村,據《封川縣誌》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街道全長191.3米。南北走向。整條街道由七列石條鋪砌而成。原來街道兩邊都是由前店後居俗稱竹筒屋的民居組成。由於建設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環境遭受到較大的破壞,靠近西江河堤一側的舊建築絕大部分已經被拆除。靠近古城一側尚有部分尚存,共29間。靠西江邊一側尚有15間,殘11間。封川舊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封川石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四村。據《封川縣誌》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現存部分總長約2000米。由數百塊長1.67米、寬0.54米、厚0.2米的大塊石條和近百塊長1.76米、寬0.54米、厚0.2米的小石條砌成。封川石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井底村古井: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明代。系由整塊紅砂岩石鑿成上圓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圓形,外徑0.7米,內徑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磚砌。井台呈梯形,面積約13平方米。井水深約5米,水質清冽,仍可飲用。井底村古井對於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攀桂坊古街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橫街。據《封川縣誌》記載,該古街道建於明代。全長246.5米,寬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磚鋪就,兩側分布着清至現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損。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磚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條磚砌古街。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損壞清代建築數間。殘牆斷壁至今可辨。該街道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實物依據。

蘇家鑊耳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豐沙村委會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清代。坐東北向西南。為兩層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鑊耳式封火山牆。通面闊10.83米,通進深10.83米。占地面積117.2平方米。正脊為龍舟脊。蘇家鑊耳樓是縣城江口鎮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築,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觀的標本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價值。

方言

封開縣通用粵語,而它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古廣信作為嶺南的首府長達400年,珠江文化經漢化而形成,起源於古廣信。到了唐朝,由於唐玄宗開元時宰相張九齡開通了粵北大庾嶺南北通道,賀江交通水道褪去了輝煌變得相對閉塞起來。 從《切韻》得知,唐代以前,中原漢語是有濁塞音的,濁音清化是漢語各方言演變的規律之一,現代粵語及普通話是欠缺濁塞音的。然而,封開封川-羅董一帶卻保存了全套濁塞音,可推定其為兩漢時期的古漢語的產物,為古粵語的活化石。

封開北部的南豐話與廣西的信都話很接近,甚至能互講,兩者起源於同一語種。兩漢至唐前,今南豐地區(舊稱開建縣)與廣西賀州的信都同屬封陽縣,到了唐初才分出開建縣並歸封州管轄,由此可推斷南豐話也是起源於兩漢時期。現今講南豐話及信都話的人口總數很多,光講南豐話的約二十萬,講信都話的大概也有一、二十萬,總加起來有三、四十萬,人多有利於語種的穩定,不易於被「洋化」或「土化」。至於南豐話、羅董話、信都話、封川話哪一種更為原汁原味,人口數量最多的南豐話應為首選。

馬王堆出土的古地圖所標記的「封中」應位於古封陽附近,沿賀江而下,封陽更靠近中原,人口漢化程度更高;羅董漢代屬廣信,屬郡治縣範圍,羅董話帶有古漢語之濁塞音,但講羅董話的人數相對較少,從羅董鎮保留較多南越語地名上看,古時為少數民族的集散地,羅董話則有被嚴重「土化」的可能;封川話在江口縣城一帶,受近代廣州話的影響較大,已失古味;信都話受壯語影響較大,說什麼完了以後都加個「賣-」字。從南豐話與廣州話的差異對比可以看出,宋代以後南雄珠璣巷南下人口對廣府文化的二次漢化或入遷人口的接受粵化的份量,可以說,宋代以後更強的是入遷人口接受廣府文化的粵化,廣州話偏離南豐話不是太遠,漢時總郡治還在廣信時,粵語已基本定型。[7]

旅遊

天下第一石

封開一直被譽為「南國大花園」。這裡有奇山,有秀水,更有着面積達6萬畝,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封開大斑石景區位於封開縣杏花鎮的古廣信河畔。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譽的斑石高191.3米(相當於63層的廣東國際貿易大廈的高度),一石成山。1982年,廣東省省長劉田夫來此視察時,親筆題下了「天下第一石」這個稱號。據考證,斑石形成於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雖歷經億萬年的雨淋日曬,仍是完整無縫,外表層無風化。與這塊古老的巨石相比,原號稱「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爾斯「紅石」早已遍布縫隙洞穴。

大斑石不僅可以登,更可以攀。華南最大的戶外攀岩項目就在這裡。大斑石上共安裝了11條攀岩線道。其中2條表演線道,高191米,其餘9條為60多米、80多米、100多米不等,可以供專業和非專業的攀岩運動愛好者自由選擇。

蓮都鎮的客斯特地貌,景型多樣,從平地凸起的乳峰群,羅列如簇,綿延數里,與桂林灕江的群山相似。溶洞有螺髻岩、高岩、萬富岩、葵木岩等,洞內石筍、石鐘乳、石花形態萬千,色彩斑斕。還有貫河從山下流過,以及龍潭噴泉、華蘭池等景點,形成「千峰環野立,一水繞山流」。

千層峰

千層峰景區位於封開縣漁澇鎮東南八公里的黃崗河畔,屬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山峰傍河屹立,峰高二百多米,是由一疊一疊的沉積沙頁岩所構成,層層疊疊,故稱千層峰。千層峰在地質地貌學上稱為沙岩峰林地貌,與湖南湘西張家界的地貌是一樣的,形成於距今三億八千萬年前的泥盤紀,還是中國最古老的造山運動——嘉理東造山運動所造成的山峰,是廣東兩個嘉理東造山運動的標準地之一,對地質地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珠江電影製片廠曾在這裡拍攝《還劍奇情》《神州精魂》這兩部影片,最香港翡翠台又在該景區拍攝多集電視劇《西遊記》。千層峰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不但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得到省、市很多領導的關注,國家旅遊局計統司李任主司長,省旅遊局呂偉雄局長,廣東省、廣州市、肇慶市各級黨政領導都來過景區考察,並對景區的開發與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封開力爭在三、五年內把省級的風景名勝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的風景區。

雙龍洞

雙龍洞位於漁澇鎮龍山山麓,為古生代石炭紀石灰岩溶洞。洞穴穿山而過,洞中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連,窄處僅能容人,寬處廣而成廳;總長200多米,略分9個洞室,寬3~12米,高5~15米。石筍、石柱、石獅、石龍、石佛、石歐、石葡萄等等,造型美妙,琳琅滿目,構成多姿多彩的景觀30多處。洞下龍宮中兩條石龍浮游吟嘯於碧水之中,似欲騰飛而起,洞即由此而得名。白石岩與雙龍洞隔山相對,洞口離地面30多米,氣勢不凡。洞穴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高20~30多米。景觀70多處,即有豪放明快之作,又有透剔玲瓏之品,主要有「昭君出塞」、「江南春色」、「廣寒宮」、「凌雲寶塔」、「仙女思凡」、「八仙賀壽」、 「元宵燈會 「水漫金山寺」、「瑤池仙境」等。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為該洞題寫了洞名。

泰新橋

泰新橋位於平鳳鎮平崗管理區新村。始建於明代,據《封川縣誌》載: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餘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1812年)重建。現橋屋樑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大清嘉慶十六年歲次辛未十一月十七日王辰日癸卯時東西社眾緣信等重建」。該橋為樑柱式廊橋。泰新橋建築精巧,造型古樸。橋下部分保持了中國唐宋時期木結構樑柱或橋樑的古制,堪稱南粵古橋中之奇葩。1985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廣東 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冬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封開縣人民政府和平鳳鎮府、新村村民四方集資,依舊貌將該橋重修。

黑石頂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位於封開縣東南部七星鎮內,東起巡檢坪,西至良傘頂,北頂鹽水田,南抵蛤坑,總面積6.27萬畝(比鼎湖山林區大11倍),是天然闊葉林和針葉混交林,屬原始次生林。該區內的野生動物有200多種。較主要的有雲豹、蟒蛇、巨蜥、山獵、黃猿、草鹿、雉雞、杜鵑,其中屬國家保護的有蘇門羚羊、大靈貓、小靈貓、白鷴(廣東省省鳥)、穿山甲等。昆蟲種類繁多,共924種。還發現僅有的「封開匙同蝽」、「黑翅蝗蟲」等13個新種。黑石頂自然保護區是專性熱帶植物分布的北部極限,又是專性亞熱帶植物分布的南部極限,同時又是華南植物區系與西南植物區系交匯的場所。[8]

人物

封開歷史文化悠久,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漢武帝時在此設置廣信縣,作為統轄嶺南地區的首府。嶺南地區第一個科舉狀元莫宣卿就誕生在這裡。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沉澱,使封開成為中原文化向嶺南傳播的最早受惠地,孕育了被譽為「嶺海儒宗」的漢代大經學家陳欽、陳元父子,「中華傳佛第一人」牟子,南漢開國皇帝劉岩,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對嶺南發展史產生重要影響。

陳欽(?~公元15年),西漢經學家,字子佚,廣信縣人,專門研究《春秋左傳》,陳欽曾為王莽學習左傳的老師。

陳元(生卒年不詳),東漢經學家,字長孫,陳欽之子,廣信縣人。著《左氏異同》、《司徒椽陳元集》(均佚)。

牟子(170年~?),東漢末三國初人,著有《理惑論》(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學說,是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

士燮(137-226年),字彥威,廣信縣(今封開縣)人。著書《春秋經注》、《公羊傳注》(今已散失)。

莫宣卿(834年-?),字仲節,號片玉。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劉謙,又名劉知謙,字德光,河南上蔡人。初任廣州牙將,職位雖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識。

劉隱,劉謙長子。曾任行軍司馬,主管軍政軍需。

蘇章,生卒年不詳,封開人。封水千年奇巧戰例的天才指揮家。

曹覲於北宋皇祐年間(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

侯應遴(158 0 ─1647 ),字佐熙,號夷庚。今封開縣南豐鎮侯村人。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容縣知縣,主政6載,廉以持已,仁以恤民。

李炳輝(1891--1911年),字祖奎,號路得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排名第二。[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