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暨南大學文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暨南大學(校園一角)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暨南大學文學院創辦於 1929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學院之一,現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外關系所和哲學研究所等5個系級教學科研單位。自建院以來,文學院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國學基礎,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堅持「宏教澤而系僑情」的辦學宗旨,培養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文英才,成為暨南大學辦學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學院。

師資力量

在文學院7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名家薈萃,人才濟濟。1949年以前的各個時期,文學 院在隨學校二十年輾轉遷徙中,先後有陳鍾凡、鄭振鐸等十三位全國著名學者擔任院長,相繼有夏丏尊許德珩周谷城何炳松梁實秋沈從文李健吾錢鍾書洪深曹聚仁沈端先(夏衍)等一大批名彥學者在文學院各系親執教鞭,授業解惑。1958年重建以來,有金應熙、朱傑勤、陳樂素、陳序經、蕭殷、黃軼球、何家槐、郭安仁(麗尼)、秦牧等著名專家學者任教。鴻彥碩學,流光溢彩,有雲蒸霞蔚之盛。

教學科研

本科教學工作

文學院現設有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歷史學[1]3個本科專業,共有在校本科生354人,其中港澳台僑學生146人,約占學生總數的41%。1995年1月,經國家教委批准,中文系被確立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2002年,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 近年來,文學院圍繞「宏教澤而系僑情」的辦學宗旨和「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堅持以中文、歷史人文學科的專業特色和優勢為辦學基礎,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深入思考和探討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辦學目標,積極推進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辦學質量與水平。

學科建設與科研

文學院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文藝學)、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漢語言文字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學科建設在國內同類高校中位居前列,特別是文藝學、漢語方言學、港澳台及海外華文文學、港澳研究、華僑華人研究等學科在國內和港澳台學術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2004年以來,全院教師共承擔科研項目93項(其中國家級21項、省部級39項),出版學術專著128部,發表學術論文1115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0餘項。

學位與教育

文學院是暨南大學最早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學院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有宋史、文藝學、世界文學、現代漢語、中國古代史、專門史(中外關係史)等專業獲得碩士點。目前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美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博士生導師23人,碩士生導師39人。在校研究生610人,其中:博士生150人、碩士生341人、專業學位研究生班119人,博士生和碩士生中港澳台僑學生46人。

師資隊伍

文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為更好適應教學和科研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建成了一支適應學科發展和教學需要、有良好學術素養和教學科研能力、以高學歷和高職稱為主體、整體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為提高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學科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現有在職教工191人(含博士後),本科生的師生比約為1:4,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67人,有博士學位155人、碩士學位9人;博士生導師57人、碩士生導師52人;正高職稱67人、副高職稱42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中文和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各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長江學者[2]特聘教授1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4人、廣東省教學名師2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領軍人才2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1人。

學院教學科研人員中,有1人擔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有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有2人被評為國務院僑辦優秀教師,有2人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有1 人被評為「當代嶺南文化名人五十家」,有2人被評為暨南大學師德標兵,有8人被評為暨南大學「十佳授課教師」。

視頻

暨南大學文學院 相關視頻

暨南大學文學院-十九大微視頻
【暨南大學文學院 院史故事我來講參賽作品】192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