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凝膠材料研發與應用創新團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智能水凝膠材料研發與應用創新團隊針對我國對智能水凝膠和柔性傳感器的重大需求,圍繞高靈敏度、檢測限低、檢測範圍寬的自修復高強韌水凝膠柔性傳感器設計的關鍵技術問題,形成以智能水凝膠材料研發與應用為智能水凝膠材料[1]創新團隊。
機構簡介
通過自發組建和引育結合的方式,開發學科交叉、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智能水凝膠材料,實現功能高分子的設計合成、表界面化學和分析檢測傳感器的交叉融合,提升水凝膠在可穿戴柔性傳感器中的經濟社會效益。
創新團隊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全面負責團隊的建設管理工作。立足當前研究基礎,在重點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力爭取得標誌性原創成果;組織團隊成員的評價考核和績效獎勵分配,規範學術行為、繁榮學術文化。團隊成員圍繞智能水凝膠的研究及應用等課題開展密切合作,近五年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20餘項,合作發表SCI論文[2]6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
相關資訊
我校學生團隊研發應用於腦血管病治療的「智能水凝膠」
我校附屬華山醫院學生周峰和化學系陳黎明同學組建的團隊目前已研發出兩種新型醫用液體栓塞劑,應用於腦血管病的治療,以期待能夠比現有臨床醫用材料在療效、手術操作、成本等多方面有所提升,希望能夠在將來為各類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優化的治療選擇。該項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經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海市賽區一等獎,周峰和陳黎明正在為即將於11月16日在廣州舉辦的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總決賽做最後準備。
研究啟發:腦血管病已成為第一大健康殺手
根據我國衛計委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主要情況顯示,22.45%的居民死於腦血管疾病,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健康殺手。周峰同學介紹,相比於其他疾病的治療,腦血管疾病發病兇險、治療難度大、預後較差,是目前醫學研究的熱點,同時腦血管病所造成患者的後遺症,如失語、偏癱、行為智力降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為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血管介入栓塞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通過導管向病變血管放置或注射栓塞劑,封堵病變血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目前已在一些腦血管病的治療中取得矚目成就,較傳統的開顱手術更具優勢。以常見腦血管病——顱內動脈瘤為例,介入栓塞術創傷小、風險低、恢復快、操作相對簡單,在臨床廣為推廣,已成為許多病例的首選治療方法。此外,在顱內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如常見的腦膜瘤,亦有相關文獻探索術前栓塞腫瘤的供血血管,以減少手術中的出血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