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老男人 的圖片

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高嶺國家礦山公園)全稱江西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的核心是高嶺古採礦遺址,位於瓷都景德鎮市東北部浮梁縣瑤里鎮高嶺村礦物主要是用於陶瓷生產的瓷土礦石。1965年後,高嶺山的瓷土礦經數百年的開採後停產。昔日曾經轟轟烈烈的採礦場---高嶺山,只剩下一些供人憑弔的採掘遺蹟。2008年11月15日,高嶺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開園[1]

主要景點

高嶺山經過200多年的開採,留下來很多採掘遺址,古礦坑就是其中最為顯著的遺蹟之一。經考古調查發現,高嶺山的古礦坑有數百處之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處。

一號古礦坑

一號坑開採年代為明萬曆至清乾隆年期間,有200年歷史。坑道全長約750米,寬20米--300米,尾沙平均厚度10米,估計尾沙量為127萬噸,若按出土率20%計算的話,則從該礦採掘出的高嶺土約有32萬噸。

二號古礦坑

二號坑全長1000多米,寬50米--200米,尾砂厚度為10米--30米,尾砂量約有442萬噸,若按出土率20%計算的話,則從該礦採掘出的高嶺土有110萬噸之多,是高嶺山中面積最大、採掘量最多的礦坑[2]

古淘洗槽

古代淘洗方法是先在山坡上挖好水槽,並在較平緩的地勢開挖3個淘洗池,池底及四壁均用磚或石塊砌成,池與池之間以溝槽相連,並設有閘板開關。石第一個淘洗池前方還需另設一排砂槽相連,以清除雜物。高嶺土採集後,放入水槽,利用溪水將其衝下。在此過程中,砂石和粗雜質沉於槽底,被高度為槽深一半的閘板擋住,而細土則化成泥漿通過閘板上部流入淘洗池。在淘洗池稍作沉澱後,又讓上部的泥漿流入第二個池子,再如法進入第三個池子,讓其充分沉澱,然後放掉清水。待3個池中的高嶺土經過3次沉澱成為稠密的泥塊後,取出晾曬至一定程度,最後製成規格一致和丕子(即磚塊狀的淨泥),每塊重約2公斤。

接夫亭

接夫亭又名「碑亭」。原亭始建於明朝,後被毀,現亭於1990年首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前重建。整座亭子古樸莊重,秀氣曲雅。亭中有一石碑,正面刻着「高嶺」兩個大字,筆法蒼勁,氣勢雄渾,為中國著名書法家何海霞先生所書。背面刻有高嶺遺址保護區介紹。

尾沙堆積物

礦工把淘洗剩餘的砂子稱為尾砂。進景區的路上,就覆蓋着厚厚的這樣的砂子。因尾砂中含有晶瑩明亮的白雲母,在陽光下會閃閃發亮,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青山浮白雪」、「玉帶繞青山」。根據反覆調查和推算,高嶺山4個開採地段上,尾砂堆積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總量750多萬噸中,堆積厚度最小5米,最大的近30米。現今幾百萬的尾砂堆上也長滿了植被

高嶺古道

二百多年的開採使高嶺山古蹟遍布。高嶺古道始修建於宋代,距今已有近年歷史。它全長2.5公里,寬約2米,全部用麻石鋪砌而成,共有5600級台階。明清之際,礦工們就是通過這條路將一擔擔嶺土挑到東埠碼頭,然後裝船運往景德鎮,供瓷業生產使用。而如今古道上長滿了青苔

視頻

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 相關視頻

景德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成為全國地質環境治理試點區
我國陶瓷產業發展歷史上的一座豐碑:高嶺國家礦山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