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公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昭君公主》,古裝戲,該劇1981年由北京紅旗越劇團演出,沈雅璋、張昆蓮、褚福珍、吳華珍主演。
劇目介紹
越劇《昭君公主》黃鐘改編。寫漢代,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來長安朝覲求婚。漢元帝為了漢匈兩族和睦,也力求和親政策。後宮侍詔王昭君毅然自願請行。匈奴左大將溫頓時刻陰謀篡權。漢家送親侯王存龍存有嚴重的大漢族主義思想。昭君以滿腔赤誠對待單于,使呼韓邪深受感動,兩人相知相許。後溫頓發覺陰謀敗露,妄圖刺殺昭君,挑起兩族戰禍,又當場被揭露。於是他倉皇煽起叛亂,結果兵敗被擒。王昭君被冊封為寧胡閼氏,促進了漢匈兩族的團結和文化的交流,開拓了爾後六十餘年安定和平的局面。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昭君公主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