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 (古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春雷是四川雷氏第一代雷威所斫的一床唐代古琴,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此琴屬連珠式,長126.0公分,高10.8公分,肩寬22.1公分,尾寬17.2公分。琴面髤黑漆、有斷紋。琴徽、琴軫和琴足全部都是玉製的,七顆琴軫上全部刻有篆字。龍池為圓形,鳳沼為長方形。龍池上方為草書綠字「春雷」,左右以隸書分刻「其聲沈以雄,其韻和以沖」、「誰其識之出爨中」;龍池下有一方印,但印文已經剝蝕不清。[1]
歷史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宣和內府建造了「萬琴堂」,春雷為他收藏的眾多古琴中的第一品。金滅宋後春雷也被當做戰利品運到了中都,藏於承華殿。金章宗逝世時以此琴陪葬,但十八年後其墳被掘、春雷被元朝收入宮中,後來春雷被賞賜給會彈奏古琴的中書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將春雷贈給自己的老師萬松野老。此後春雷一度復歸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鑄。它後來有跡可循的主人為趙德潤。明朝時春雷傳入明宮,清朝時是裕親王的藏品。[2] 民國時陸續由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人收藏。[1]
特色
琴為中國古代的弦樂器,外形輪廓因時代,地域,作仿而各有差異。本件琴作連珠式,表面鬆塗的黑漆,斷紋細密。玉徽、玉軫、玉足,軫上均細刻篆字。肩部共鳴箱的龍池為圓形,鳳沼長方形。琴底頸部刻行草書 「 春雷」二字填綠。龍池左右分刻隸書銘︰「其聲沈以雄,其韻和以沖」、「誰其識之出爨中」,鈐印一,印文剝蝕。龍池下似曾有一大方印,但經漆補,隱晦不清。「春雷」為唐代名琴的名稱,斲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祕藏》記之:「 春雷,宋時藏宣和殿百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歿,挾之以殉。凡十八年,復出人間,略無毫髮動,復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傳世唐琴極珍罕。當代琴家試彈,皆稱此琴音韻沈厚清越,十分難得。[3]
春雷琴為嶺南四大古琴(春雷、秋波、天蠁(響)與綠綺台)之一。傳為唐制,北宋時徽宗趙佶愛琴,將此琴藏之宣和殿,為萬琴堂藏琴第一,趙佶藝事上成就極高,畫工筆花鳥堪與院體畫家相比,書法更創製了「瘦金體」,而琴也是他的雅好之一。流傳至今有繪趙佶於松下彈琴的《聽琴圖》,圖中趙佶穿玄色袍,所彈為一仲尼式琴即為春雷。北宋滅亡後,趙佶被擄,此琴流入金人手中,金章宗完顏璟也是一位風流多才的皇帝,他將此琴列為明昌御府第一琴。他死後以此琴殉葬,未幾即被盜出,為元代名臣、太師耶律楚材所得,耶律氏又將春雷琴與種玉翁《悲風譜》贈與萬松老人。嗣此後數百年間下落不明。清末民初才復出現於廣東,為南海收藏家何冠五所獲,無何他因經商失敗,藏品星散,琴輾轉歸番禺汪兆鏞(汪精衛長兄)微尚齋。汪氏為嶺南近代文獻大家,著有《雨屋深燈詩》、《嶺南畫征略》等,但他並不富有,不久就因手頭拮据將此琴售與好友張大千,時約四十年初。張大千將春雷帶往巴西八德園,他自己不會琴,而其長子葆羅(過繼與其兄善子)則好琴,大千就將琴交與其子保管,八十年代中曾用以錄音在台灣電視上播出。張大千逝世後,此琴隨其他古物一起捐贈與國立故宮博物院。[4]
參考文獻
- ↑ 1.0 1.1 觀琴至美——傳世名琴鑑賞.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2-04-25 [2015-01-19].
- ↑ 春雷琴·連珠式古琴. 中國古曲網. 2013-09-28 [2015-01-19].
- ↑ 唐春雷琴,小叮噹部落格,Mon 2011
- ↑ 曾經名揚四海的嶺蘭四大古琴,現在去哪兒了?,來源,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