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兆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兆鏞(1861年6月6日-1939年7月28日) ,字伯序,號憬吾,晚號清溪漁隱。原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咸豐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1861年6月6日)生於廣東番禺。少隨叔父汪瓊學於隨山館。1884年(清光緒十年)選學海堂專課肄業。次年舉優貢生,以知縣用。1889年中舉人。岑春煊督粵時,延入幕府司奏章。辛亥革命後,避居澳門,以吟詠、著述自適。1918年曾參與修纂《番禺縣續志》。1939年7月28日病故於澳門。著有《稿本晉會要》、《元廣東遺民錄》、《三續碑傳集》、《微尚齋詩文集》、《嶺南畫征略》等。

軼事典故

汪精衛長兄,清朝遺老

汪兆鏞以清朝的遺老自居,不肯任事於民國。1912年他在廣州時,其異母弟汪精衛曾請他替民國政府效力,但被他一口回絕。汪兆鏞對新政權如此決斷,表現了其對清廷的忠貞。民國建立十餘年間,軍閥爭權,戰禍頻多,汪兆鏞曾多次攜眷到澳避亂。他時刻不忘以遺老自居,對被推翻的王朝緬懷不止,對清遜帝溥儀仍尊敬有加。[1]


人物生平

汪兆鏞自幼聰穎,10歲能詩。少從叔父汪蠳讀書於隨山館。青年時入廣州學海堂,得山長陳澧教導,為陳門高足之一。在學與梁鼎芬等人過從甚密,後來在纂修《番禺縣續志》中結成親密友誼。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之後赴京兩次會試受選為謄錄,然後南歸輾轉於廣東各州、縣為幕府。時值岑春煊出任兩廣總督,聘入督府掌司奏章,備加敬禮,保奏加四品頂戴,薦任湖南知縣。但他矢志於鑽研經史、金石和詩文,謝而不就。

辛亥(1911年)武昌起義告成,民國始建,汪兆鏞無獻身革命之志,有甘當清末遺民之心。稱武昌起義首開民國紀元為"國變",同年赴澳門僑居。民國元年(1912年)在澳門所撰詩文不少,多懷舊厭新之作,慨嘆所謂"禮教亡矣!何以國為"。在此期間,他兩上羅浮山,住酥醪觀,自號"覺道士",又游杭州西湖、蘇州虎丘諸名勝。行跡到處,皆有詩文,與四海名流廣結文字之交,收藏書畫不惜重價,故所獲極豐。

汪兆鏞從1911年開始避居澳門至1939年去世,斷斷續續在澳門居住了十三年多,他對澳門的社會、歷史、民生等都極為留意。汪兆鏞通過對澳門歷史的考據,提出大量證據證明澳門一向為中國領土,只是被葡萄牙人以種種不法手段占領。他在《澳門雜詩》之《雜詠》第一首,申明澳門自明代起,政府已設關卡派官駐守,顯示中國對澳門一直行使主權。 汪兆鏞病逝在澳門時,暫存鏡湖醫院山莊。至1945年,歸葬廣州城東,1958年遷葬銀河公墓。1996年7月,汪氏後人遷汪淑、汪兆鏞等20多位先人於從化市華夏永久墓園。

外部鏈接

1.廣州圖書館·名門望族·[名門望族 汪兆鏞家族]家國愛 師爺幕後弄乾坤 民族恨 兄弟忍顧清濁名  [1]

2.汪精衛大哥汪兆鏞臨終前交代子孫,即使餓死也不得賣國當漢奸_人文頻道_東方頭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