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秋蓮鶴方壺

春秋蓮鶴方壺是一對春秋時期的青銅器,於1923年在河南省新鄭縣李家樓鄭公大墓中出土[1]。其中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另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院。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

目錄

文物特徵

蓮鶴方壺為一對兩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高125.7厘米,稱「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壺身為扁方體,壺的腹部裝飾着蟠龍紋,龍角豎立。 壺體四面還各裝飾有一隻神獸,獸角彎曲,肩生雙翼,長尾上卷。圈足下有兩條卷尾獸,身作鱗紋,頭轉向外側,有枝形角。承托壺身的卷尾獸和壺體上裝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互相呼應。壺蓋被鑄造成蓮花瓣的形狀,一圈肥碩的雙層花瓣向四周張開,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隻仙鶴站在花瓣中央,仙鶴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翹首望着遠方,造型靈動。

流傳過程

蓮鶴方壺1923年在河南新鄭李家樓春秋鄭國國君大墓出土。

經過發掘,「鄭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銅器近百件,另外還有玉器陶器等數百件文物,史稱「新鄭彝器」。專家們認為,這批文物是鄭國王室的祭祀重器,其主人可能是鄭國國君子嬰。

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館籌委會,這批歷經周折輾轉的青銅器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館的首批「鎮館之寶」,開啟了河南文物事業之路。有人這樣說,「先有鄭公大墓,後有河南博物館」。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為保護國寶免遭劫掠、破壞,「新鄭彝器」又幾經輾轉,費盡周折得以保存。

1949年冬,國民黨政府指示「速將河南存渝古物運存台灣,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辦理」。倉促之中,蓮鶴方壺等河南古物被打箱運抵重慶機場,馬上就要登機飛往台灣。中國人民解放軍,救下了蓮鶴方壺[2]。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軍事管制委員會」的打箱封條,還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裡。但是還有部分「新鄭彝器」被運到了台灣。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會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河南存渝古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殘缺、高近126厘米的蓮鶴方壺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自此,兩尊蓮鶴方壺分置兩處。

1999年鐘鼎青銅器復仿製的蓮鶴方壺被國務院指定為外交禮品,贈送給國家領導人和國外總統、首相。其中有南韓前總統南新鄭出土,系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也是全國已出土青銅器的稀世珍寶。共出土一對,另一件現藏故宮博物院,學者郭沫若為其定名「蓮鶴方壺」。

視頻

春秋蓮鶴方壺 相關視頻

第21集 蓮鶴方壺蓮花怒放,仙鶴欲飛
中原藏珍:蓮鶴方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