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秋樓 (許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秋樓 (許昌)
圖片來自tripadvisor

春秋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文廟前街,與許昌文廟毗鄰,2000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樓原為許昌城內的關帝廟,原建築僅存春秋樓,現重建有山門和關聖殿等建築。

河南省

河南省,簡稱「豫」,位於中國中部,華中地區偏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河南省承東啟西,古稱「天地之中」,被視為中國之處、天下之樞。因其大部分土地位於黃河中下游以南地區,故名「河南」。河南省省會鄭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

河南省是中國經濟自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版塊[1],以其為核心的中原文化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2]。河南省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農業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是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因區位優越,高速鐵路交通網與航空交通線發展迅速,該省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別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別山,中部和東部為大面積的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黃河穿北境而過,淮河水系海河水系以及漢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河南。

全省面積16.7萬平方公里,面積排名全國第17位。[3]人口9936萬,僅次於廣東山東位列中國大陸第三位。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人民幣[4],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第五位,中西部省份首位。

名稱由來

河南簡稱為「」,源於夏禹。大禹治水成功後劃天下為九州,稱中原地區豫州,這便是河南簡稱「豫」的來歷。《周禮·職方》中對豫的解釋是:「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故云豫也。」近代學者又稱「豫」字與上古時期人類為指導農耕生產,仰觀天象,制訂曆法有關。所謂「凡大皆稱豫」、「惟天為大」。《甘石星經》中說:「填星,主嵩山,豫州。」填星,即鎮星、土星。《史記·天官書》云:「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這樣一來,豫州、填星、五行之土便一一對應起來。[5]

參考文獻

  1. 中華文明發源地 經濟崛起正當時. 新浪網. 2011年2月23日 [2011年9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2月9日) (中文(簡體)‎). 
  2. 中原地區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核心. 河南省文化廳. 2011-06-03 (中文(簡體)‎). 
  3. 河南打造華夏文明傳承核心區.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1-05-26 [2011-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中文(簡體)‎). 
  4. 2018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www.ha.stats.gov.cn.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5. 專家新定義河南簡稱 豫並非人牽象 應看成天象. 華夏經緯網. 2009-03-31 [201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