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易舉正》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五。

目錄

原文

唐蘇州司戶郭京有《周易舉正》三卷,云:「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註定傳授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國學、鄉貢舉人等本,或將經入注,用注作經,小象中間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辭注內移,後義卻處於前,兼有脫遺,兩字顛倒謬誤者,並依定本舉正其訛,凡一百三節。」今略取其明白者二十處載於此:《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今本於象文「霜」之下誤增「堅冰」二字。《屯》六三象曰:「即鹿無虞何?以從禽也。」今本脫「何」字。《師》六五:「田有禽,利執之,無咎。」元本「之」字行書向下引腳,稍類「言」字,轉寫相仍,故誤作「言,觀注義亦全不作「言」字釋也。《比》九五象曰:「失前禽,舍逆取順也。」今本誤倒其句。《賁》:「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誤作「小」字。「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注云:「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脫「剛柔交錯」一句。《坎》卦「習坎」上脫「坎」字。《姤》:「九四,包夫魚。」註:「二有其魚,故失之也。」今本誤作「無魚」。《蹇》:「九三,往蹇來正。」今本作「來反」。《困》初六象曰:「入於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多「幽」字。《鼎》彖:「聖人亨以享上帝,以養聖賢。」注云:「聖人用之,上以享上帝而下以養聖賢。」今本正文多「而大亨」三字,故注文亦誤增「大亨」二字。《震》彖曰:「不喪匕鬯」一句。《漸》象曰:「君子以居賢德,善風俗。」注云:「賢德以止巽則居,風俗以止巽乃善。」今本正文脫「風」字。《豐》九四象:「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文脫「志」字。《中孚》彖:「豚魚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豚魚」二字。《小過》彖:「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脫「可」字,而「事」字下誤增「吉」字。六五象曰:「密雲不雨,已止也。」註:「陽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已上」,故注亦誤作「陽已上故止也」。《既濟》彖曰:「《既濟》,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脫一「小」字。《繫辭》:「二多譽,四多懼。」注云:「懼,近也。」今本誤以「近也」字為正文,而注中又脫「懼」字。《雜卦》:「蒙稚而著。」今本「稚」誤作「雜」字。予頃於福州《道藏》中見此書而傳之,及在後省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世罕有其書也。

譯文

唐代時,蘇州的司戶參軍郭京著有《周易舉正》 三卷,作者自己說:「我曾得到王輔嗣、韓康伯手寫的註定傳授真本,考校當今流行本及國學、鄉貢舉人等本,發現它們或者將經文誤入注文,或者將注文誤作經文,或在《象》一詞中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辭注文內移,前後倒置,還有脫漏,兩字顛倒謬誤的,所有這些,我都依定本改正過來,總共有一百三十條。這裡,我姑且選取比較簡明易懂的二十條摘錄如下:

《坤》卦初六爻的象詞說:「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今本象文『霜」 字下誤增『堅冰」二字。《屯》 卦六三爻的《 象》 說:「即鹿無虞何?以從禽也。」今本脫去「何」字。《師》 卦的六五爻說:「田有禽,利執之,無咎(即無凶)。」原本「之』字為行書,筆腳向下廷伸,有點象「言」字,經過輾轉傳抄,結果誤作「言」字,而且從注文的意思看,也根本未作「言」解釋。《比》卦九五爻的象詞說:「失前禽,舍逆取順也。」 今本錯誤地把此句的前後次序搞反了。《賁》卦說:「亨,不利有攸往。」今本『不』字誤作「小」字。「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是以止,人文也。」 注釋說「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今本脫漏「剛柔交錯」一句。《坎》 卦中「習坎」二字之上脫漏一個『坎」字,《 姤》 卦:「九四,包失魚。」注釋說:「二有其魚,故失之也。」今本誤作『無魚」。《蹇》卦說:「九三,往蹇來正。」今本作「來反」。《困》卦初六爻的象詞說:「入於幽谷,不明也。」今本「谷」字下面多一「幽」字。《鼎》 卦的象詞說:「聖人亨以享上帝,以養聖賢。」注釋說:「聖人用之,以上享上帝而下以養聖賢。」今本正文多出「而大亨』三字,因而注文也誤增『大亨』二字。《震》卦的象詞說:「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今本脫去「不喪匕鬯」一句。《 漸》 卦的象詞說:「君子以居賢德,善風俗。」注釋說:「賢德以止巽則居,風俗以止巽乃善。」 今本正文脫漏「風」字。《 豐》封九四爻的象詞說:「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本脫漏『志』字。《中孚》 卦的象詞說:『豚魚吉,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出「豚魚」二字。《小過》 卦的象詞說:「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脫漏「可」字,而「事』字下誤增「吉」字。六五爻的象詞說:「密雲下雨,已止也。」注釋說:「陽已止下故也。」今本正文作「已上」,故注文也誤作「陽已上故止也。」 《既濟》 卦的象詞說:「《既濟》 ,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脫漏一「小』字。《繫辭》 說:「二多譽,四多懼。」注釋說:「懼,近也。」今本誤以」近也』二字為正文。而注文中又脫漏「懼」字.《雜卦》 說:「蒙稚而著。」今本「稚」字誤作「雜」字。我前不久在福州《 道藏》 中見到此書,並且加以傳播。後來又在翰林院中見到晃公武所進獻的《易解》,其中大量引用該書,而一般世人很少能夠見到此書。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易舉正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