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事生非·第五幕 第二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事生非·第五幕 第二場出自於莎士比亞戲劇《無事生非》,寫作年代應在1598-1599年。該喜劇是威廉·莎士比亞寫作成熟時期的作品,講述了那個時代兩種類型的愛情故事:一個是遵循社會規範與門第觀念,代表傳統結合的希羅和克勞迪;另一個是起初相互嘲諷、各不相讓。最後卻是彼此傾倒。完滿結合的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在這部喜劇中,莎翁探討自我意識、男女之間的真誠與相互尊重。以及社會秩序等問題。[1]

第二場 里奧那托的花園

➤培尼狄克及瑪格萊特自相對方向上。

培尼狄克 好瑪格萊特姑娘,請你幫幫忙替我請貝特麗絲出來說話。

瑪格萊特 我去請她出來了,您肯不肯寫一首詩歌頌我的美貌呢?

培尼狄克 我一定會寫一首頂高雅的、哪一個男子別想高攀得上的詩送給你。憑着最討人喜歡的真理起誓,你真配。

瑪格萊特 再沒哪個男子能夠高攀得上!那我只好一輩子「落空」啦?

培尼狄克 你這張嘴說起俏皮話來,就像獵狗那樣會咬人。

瑪格萊特 您的俏皮話就像一把練劍用的鈍刀頭子,怎樣使也傷不了人。

培尼狄克 這才叫大丈夫,他不肯傷害女人。瑪格萊特,請你快去叫貝特麗絲來吧——我服輸啦,我向你繳械,盾牌也不要啦。

瑪格萊特 盾牌我們自己有,把劍交上來。

培尼狄克 這可不是好玩兒的,瑪格萊特,這傢伙才叫危險,只怕姑娘降不住他。

瑪格萊特 好,我就去叫貝特麗絲出來見您;我想她自己也生腿的。

培尼狄克 所以一定會來。(瑪格萊特下)

戀愛的神明,

高坐在天庭,

知道我,知道我,

多麼的可憐!——

我的意思是說,我的歌喉是多麼糟糕得可憐;可是講到戀愛,那麼那位游泳好手裡昂德,那位最初發明請人拉縴的特洛伊羅斯,以及那一大批載在書上的古代的風流才子們,他們的名字至今為騷人墨客所樂道,誰也沒有像可憐的我這樣真的為情顛倒了。可惜我不能把我的熱情用詩句表示出來;我曾經搜索枯腸,可是找來找去,可以跟「姑娘」押韻的,只有「兒郎」兩個字,一個孩子氣的韻!可以跟「羞辱」押韻的,只有「甲殼」兩個字,一個硬繃繃的韻!可以跟「學校」押韻的,只有「呆鳥」兩個字,一個混賬的韻!這些韻腳都不大吉利。不,我想我命里沒有詩才,我也不會用那些風花雪月的話兒向人求愛。

➤貝特麗絲上。

培尼狄克 親愛的貝特麗絲,我一叫你你就出來了嗎?

貝特麗絲 是的,先生;您一叫我走,我也就會去的。

培尼狄克 不,別走,再呆一會兒。

貝特麗絲 「一會兒」已經呆過了,那麼再見吧——可是在我未去以前,讓我先問您一個明白,您跟克勞狄奧說過些什麼話?我原是為這事才來的。

培尼狄克 我已經罵過他了;所以給我一個吻吧。

貝特麗絲 罵人的嘴是不乾淨的;不要吻我,讓我去吧。

培尼狄克 你真會強辭奪理。可是我必須明白告訴你,克勞狄奧已經接受了我的挑戰,要是他不就給我一個回音,我就公開宣布他是個懦夫。現在我要請你告訴我,你究竟為了我哪一點壞處而開始愛起我來呢?

貝特麗絲 為了您所有的壞處,它們朋比為奸,儘量發展它們的惡勢力,不讓一點好處混雜在它們中間。可是您究竟為了我哪一點好處,才對我害起相思來呢?

培尼狄克 「害起相思來」,好一句話!我真的給相思害了,因為我愛你是違反我的本心的。

貝特麗絲 那麼您原來是在跟您自己的心作對。唉,可憐的心!你既然為了我的緣故而跟它作對,那麼我也要為了您的緣故而跟它作對了;因為我的朋友要是討厭它,我當然再也不會歡喜它的。

培尼狄克 咱們兩個人都太聰明啦,總不會安安靜靜地講幾句情話。

貝特麗絲 照您這樣說法,恐怕未必如此;真的聰明人是不會自稱自贊的。

培尼狄克 這是一句老生常談,貝特麗絲,在從前世風淳厚、大家能夠賞識他鄰人的好處的時候,未始沒有幾分道理。可是當今之世,誰要是不乘他自己未死之前預先把墓志銘刻好,那麼等到喪鐘敲過,他的寡婦哭過幾聲以後,誰也不會再記得他了。

貝特麗絲 您想那要經過多少時間呢?

培尼狄克 問題就在這裡,左右也不過鐘鳴一小時,淚流一刻鐘而已。所以一個人只要問心無愧,把自己的好處自己宣傳宣傳,就像我對於我自己這樣,實在是再聰明不過的事。我可以替我自己作證,我這個人的確不壞。現在已經自稱自贊得夠了——我敢給自己擔保,我這個人完全值得稱讚——請你告訴我,你的妹妹怎樣啦?

貝特麗絲 她現在憔悴不堪。

培尼狄克 你自己呢?

貝特麗絲 我也是憔悴不堪。

培尼狄克 敬禮上帝,盡心愛我,你的身子就可以好起來。現在我應該去啦;有人慌慌張張地找你來了。

➤歐蘇拉上。

歐蘇拉 小姐,快到您叔叔那兒去。他們正在那兒議論紛紛:希羅小姐已經證明受人冤枉,親王跟克勞狄奧上了人家一個大大的當;唐·約翰是罪魁禍首,他已經逃走了。您就來嗎?

貝特麗絲 先生,您也願意去聽聽消息嗎?

培尼狄克 我願意活在你的心裡,死在你的懷裡,葬在你的眼裡;我也願意陪着你到你叔叔那兒去。(同下。)[2]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571年—1579年,進入斯特拉福文法學校讀書。1587年,開始演員生涯,並開始嘗試寫劇本。1591年,創作的戲劇《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創作的戲劇《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創作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首演。1596年,創作的戲劇《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創作的戲劇《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壇關注。1603年,創作的戲劇《奧賽羅》首演。1605年,創作的戲劇《李爾王》首演。1606年,創作的戲劇《麥克白》首演。1614年,離開倫敦,返回故鄉。1616年4月23日,在故鄉去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