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宗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方宗熙
出生 1912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海洋學家

  方宗熙(1912~1985年),又名少青,雲霄城關人。民國22年(1933年)廈門大學預科理部畢業,民國25年生物系畢業,留校任助教。民國27年到印尼巨港中華學校任教,募捐支援國內抗日戰爭。印尼被日本侵占後隱居躬耕。抗日戰爭勝利,到新加坡華僑中學任教。民國35年夏,參與中國民主同盟馬來亞支部創建。民國36年夏,由華僑王萬新資助進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學,1949年底獲遺傳學博士。當時,資本主義國家阻撓中國籍學者回國。1950年,方宗熙以學者身份往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同年底轉道東南亞回國。1951~1953年,任中央出版總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編著《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學》、《達爾文主義基礎》等教材,使國內中學首次使用完全由自己專家編寫的生物課本。1953~1958年,應童第周邀任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59年起歷任山東海洋學院教授、海洋生物系遺傳教研室主任、生物系主任、山東海洋學院副院長,兼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遺傳雜誌》主編、《海洋學報》副主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1978年起,任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全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    1959~1966年,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領導該所海藻遺傳育種小組開展海帶若干性狀遺傳研究,培育出「海青」一、二、三號新品種,填補了海帶遺傳基礎研究和育種空白。1973~1985年,領導山東海洋學院生物遺傳研究室開展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研究,首次發現海帶雌性生活史,培育出若干海帶單倍體細胞系,奠定了中國海藻遺傳育種基礎,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同時又與山東榮城縣有關單位合作,培育出海帶「單海1號」和抗病性強高產高碘「單雜10號」,是世界海帶0優勢的首次研究成果。還進行裙帶菜、紫菜等遺傳研究。1978年,美國訪華科學代表團在《山東海洋學院參觀訪問報告》中說:「海藻遺傳育種的基礎研究,就在山東海洋學院進行。」1980年,與美國西伊里諾大學教授馬德修合作,進行應用植物核技術核監測環境污染的研究,為中國運用遺傳學監測環境污染奠定基礎。兩次到法國參加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會議,多次赴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西德新加坡香港講學訪問。其間,編寫過《普通遺傳學》、《達爾文主義》、《生物學引論》等大學教材,並與葉篤莊合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等。其論著有《我國海帶的遺傳學研究》、《海帶遺傳和育種的研究》、《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的實驗》、《海帶和裙帶菜的組織培養》等,有的被譯為英文出版。還撰寫並出版了《古猿怎樣變成人》、《懂一點遺傳學》、《懂一點達爾文進化論》、《生命發展辨證法》、《遺傳工程淺說》等約百萬字的青少年通俗科學讀物。    方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五、六屆代表,政協山東省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常委、青島市副主委,全國僑聯委員、山東省僑聯副主席、青島市僑聯主席。1985年6月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6日因胰腺癌於青島逝世,王震宋健莊希泉胡愈之山東福建青島有關單位及中共雲霄縣委、雲霄縣人民政府送花圈、發唁電哀悼。[1]

耕耘科普園地

方宗熙還是頗有影響的科普作家。他在新加坡時就開始了科普創作活動,發表過不少有關生物學的科學小品,如《公雞變母雞》、《子女為什麼像父母》、《換血救命》、《細菌是怎樣生活的》、《為什麼要研究生物學》、《談姑表結婚》、《從白痴低能講起》等。可惜這些作品都已散落海外,國內無人見到過。他的夫人江乃萼後來曾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和華僑中學的圖書館尋找過,都未能找到他寫祖國之戀的小說《心花》和早期發表的科學小品。    回國後,方宗熙在致力於教學科研工作之餘,還勤奮耕耘於科普園地,先後撰寫出版了《古猿怎樣變成人》、《米丘林學說》、《達尓文學說》、《生物的進化》、《生命進行曲》、《遺傳工程淺說》、《遺傳工程》、《科學的發現——揭開遺傳變異的秘密》等100多萬字的科普著作,深為青少年所愛戴。    《古猿怎樣變成人》一書第一版出版於1952年,1958年、1965年、1977年、1984年分別作過修訂或部分改寫,旨在根據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情況,修改和補充一些材料。一本科普讀物,修訂重排四次之多,這在國內是很少見的。    20世紀70年代創作的《生命進行曲》講述整個生物的進化。《生命進行曲》是50年前陶宏先生編譯的一本優秀科普讀物,原由解放前的開明書店出版,70年代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籌劃編輯出版大型的《少年百科叢書》,葉至善先生把編這套叢書的打算告訴了方宗熙教授,請他參與編寫這套書中的一兩個選題。他說十分願意再給少年讀者寫點兒什麼。過了幾天,葉至善先生把那本講達爾文進化論的《生命進行曲》交給他,請他修訂補充,他馬上應承了下來,並從頭到尾認真改寫了一遍。書名照舊,沒有改動;內容已參照科研新進展修訂刪去了一些陳舊的材料,增加了一些國內外的新材料;文字上儘量改寫得簡明易懂,動大手術全部改寫過。所以,出版社決定作新書出版。    病故前,他創作的最後一部科普作品《科學的發現——揭開遺傳變異的秘密》講述遺傳學基礎知識,遺傳和變異是人類和生物進化的基礎。這本小冊子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以及「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樣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遺傳和變異現象講起,講生物的各種性狀是怎樣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為什麼患色盲症和血友病的絕大多數是男孩子?用什麼方法來改變動物和植物的遺傳性和培育新品種……    綜而觀之,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可讀性比較強,也比較通俗易懂。據方宗熙多部科普作品的最早讀者,後來從中國青年出版社調入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擔任《少年百科叢書》的複審和終審工作,又成了方宗熙教授後期著作的終審者的陳昌雲介紹:「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有兩大特色:一是可讀性比較強,比較通俗易懂,讀來既覺得有趣,也富思想內涵,讀者可通過具體事例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敘述脈絡清楚,很有條理,許多作品用了同一個模式,即每章有幾個小節,每個小節標題下又分一、二、三、四……每個小節末尾都有一個小結,全書結尾還有一個提綱挈領的總結,叫人看了清清楚楚,也容易記住一些什麼。」    方宗熙寫了上百萬字的科普作品和文章,其中還包括一些指導科普寫作的文章,如《科學性是科普的命根子》、《實事求是地寫好科普作品》和《編寫科普讀物要處理好幾個關係》等。他認為青少年正處在長知識的時期,科學家應為他們的成長盡一份力量。他計劃一年為青少年寫出一本科普讀物,他生前總是努力地實現自己的心愿。[2]

教學科研碩果豐

1953年春,應國立山東大學副校長童第周的邀請,方宗熙到該校生物系任教。從此以後,他一直從事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58年前,他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當時山大生物系教師的業務水平很高,集中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如: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的科學博士,在動物胚胎學的研究方面多有創見,20世紀40年代曾以《魚類胚胎學》論著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的雜誌上而聞名中外的童第周教授;曾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對海洋藻類學有深入研究的曾呈奎教授;畢業於法國里昂大學,獲法國國家自然科學博士,專長植物解剖學研究的陳機教授,對胚胎學、組織學有長期研究的曲漱蕙教授;在法國攻讀微生物學,獲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在開拓我國基礎薄弱的微生物學教學和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的王祖農教授,等等。方宗熙教授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和遺傳學探討深入,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有一定的成績,論著亦有水平。強大的師資力量,地處黃海之濱的青島,研究和開發海洋生物的地利之便,使得當時的生物系成為山大的一大特色。    1958年,國立山東大學主體遷到濟南。1959年,海洋系等留青島組建山東海洋學院,方宗熙就一直在青島高教崗位上,先後任海洋生物系教授、遺傳教研室主任、生物系主任、副院長。多年來,他一直站在教學第一線,勤勤懇懇,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方宗熙教授非常重視教學工作,把教學放在首位。他為了上好一堂課,不知花了多少時間,看了多少中外書籍,然後才列出提綱,走上講台。據當時的一些學生回顧,方教授的課既有科學先進性,又經過反覆實驗,有自己的創見,內容充實、分析深刻,能夠引起學生的廣泛興趣,使學生大受啟發。在教學中,方宗熙教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研究學術的興趣與能力,從低年級起,就各授以題目,指導學生從事研究,從而培養了一大批專心致志、刻苦學習、嚴謹篤實的人才。    在長期教學工作中,方宗熙將自己研究心得加以整理,撰寫了《生物學引論》、《普通遺傳學》、《達爾文主義》和《生命的進化》等大學生物課本和參考書,這些都被選用作高校的教科書或教學參考書。其中《普通遺傳學》一書,先後多次修訂再版,深受讀者歡迎。    在教學之外,方宗熙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他認為,大學要搞好教學工作,必須同時搞好科研,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培養出為社會所用的人才。從1958年開始,他在兼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時,就率領科研課題組開展大型研究工作,着眼于海藻遺傳研究和育種研究,在海帶研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成功地培育出海青1、2、3號海帶新品種,為我國海帶遺傳育種打下良好的基礎。進入20世紀70年代,方宗熙又帶領部分青年教師開展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研究,打破西方學者長久以來認為單倍體無法培育海帶孢子,沒有研究價值的迷信。在缺設備,少儀器,人手不夠,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因陋就簡,積極創造條件進行研究。經過幾年研究,終於培養出一種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的新品種——「單海1號」,打破了國外一些學者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不能成功的說法,找到了一條培育我國自己海帶新品種的可行途徑,為海帶雜種優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其後,又培養出高產、高碘、高抗病性的「單雜10號」,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方宗熙被譽為我國海藻遺傳育種工作的主要開創者,為我國海藻養殖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3]

參考資料

  1. 方宗熙博雅人物網
  2. 方宗熙與青島紅色軌跡黨史網站2008-08-05
  3. 方宗熙與青島紅色軌跡黨史網站200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