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烏山嶺引水隧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烏山嶺引水隧道工程內容包含攔河堰、取水口、防洪牆、導流牆、輸水隧道及出水口工程等。新東口堰取水後,匯流至取水口暗渠進入引水隧道,並由西口河道流出。

攔河堰及取水口

攔河堰工程項目包含固定堰、排砂道、放水道、截水牆及導水牆、下游固床工及取水口、防洪牆等,攔河堰及取水口整體佈置。新東口堰堰址位於舊東口堰下游 80 公尺處,設計洪水(Q200)採 9,420 cms,設計取水量為 56 cms。

輸水隧道段

隧道長至出水工共計 3,450.4 m,入出口之渠底高程分別為 82.30 m 及 79.42 m,隧道渠底坡度為 1/1,200,設計流量為 56 cms。隧道斷面採用內徑 r = 2.7 m 之馬蹄形斷面,內襯砌厚度為 60 cm。

西元 1920 年代建造的嘉南大圳工程是台灣農業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台灣社會步向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石。 而烏山頭水庫及烏山嶺隧道是嘉南大圳工程的重要樞紐,若無此重要取水及蓄水設施,則下游的嘉南大圳灌溉系統無從發揮如此巨大之效益。即便於今日,在嘉南大圳工程完工已迄八十餘年之久後,烏山頭水庫仍然與曾文水庫聯合運用下,對台灣南部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水資源供給作出巨大貢獻。 而烏山嶺隧道即是連結烏山頭與曾文水庫的重要且唯一輸水幹線,因此,新建新烏山嶺引水隧道除使使用八十餘年的舊烏山嶺隧道得以休養維護外,對於區域系統的穩定性具極大效益。

本工程自民國 95 年即由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辦理前期各項規畫檢討及可行性研究,並於民國 102 年納入「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由台灣嘉南農田水利會辦理本項工程。自民國 104 年起由黎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基本設計以統包工程方式發包,後由利德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組成施工團隊,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工作,承攬本項工程,預計於民國 108 年 9 月完工,期能在本工程團隊努力下,如期如質完工。[1]

承先啟後

1920年9月烏山頭水庫灌溉系統嘉南大圳工程動工,由八田與一技師率工程團隊經歷10年時間完成,營運後奠定台灣穀倉的地位,對嘉南平原生活、生產及生態功能具重要貢獻,是台灣具歷史定位的水利工程,明年(2020年)開工滿一百年,其中烏山嶺引水隧道更是灌溉系統中將水源自曾文溪引至烏山頭水庫之重要樞紐。

烏山嶺引水隧道自1930年通水啟用迄今近90年,隧道結構老化,輸水能力降低,雖經數次維修補強,仍無法完全抑止隧道結構品質日漸劣化之趨勢,且無法長期停水進行全線補強加固,隧道輸水能力漸降。為避免既設烏山嶺引水隧道發生突發性崩壞之斷水風險及恢復原有之輸水能力,穩定提供大嘉南平原用水重責,經綜合評估遂興建新烏山嶺引水隧道。「新烏山嶺引水隧道工程」奉行政院於102年納入「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計畫」,由水利署補助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經費辦理。

依據舊隧道施工紀錄,於1922年~1929年施工期間曾遭遇瓦斯噴出及瓦斯爆發等多次災害事件,局部區段則有石油滲出或湧出事件。新隧道因鄰近舊隧道,經由本工程一系列規劃、調查、鑽探作業,研判於施工過中遭遇可燃性氣體的可能性非常高。為確保施工安全,新隧道於施工過程中持續加強通風,以降低氣爆之可能性。此外,配合氣體監測作業制定國內隧道工程首創之遭遇可燃性氣體施工標準作業程序(SOP),並輔以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管理系統掌握施工人員動向,以確保隧道施工中安全。另隧道沿線共設置5座高性能太陽能自動洩氣井,預先洩排隧道開挖鄰近區域地層中蘊藏之可燃性氣體,有效降低氣體爆炸之風險。藉由以上加強通風、管理火源、人員管制、加強氣體監測(固定式及移動式)、預先排氣、預判地質等措施,新隧道已於2018年5月10日安全貫通,並於2019年10月21日完成隧道內混凝土襯砌作業,取水口、引水隧道及出水口等主體工程預定於2019年12月底完成,整體工程預定於2020年4月10日完工。

舊隧道不僅為台灣早期傑出水利工程,其規模宏大,堪為公共工程先驅典範。新隧道完工啟用後,更可大幅提升嘉南地區農業、生活、工業等標的用水供水及調度之穩定性,隨著新隧道啟用後,舊隧道將妥善維護保存,見證人類自然界良性互動的文化景觀,並可做為新隧道維修時之備援系統。[2]

強化灌溉 也穩定民生、工業供水

嘉南農田水利會長楊明風表示,目前使用的舊烏山嶺隧道,規劃施工於一九二○年,從川流量較大的曾文溪,引水至西口,挹注烏山頭水庫,供應稻作灌溉之用。

舊隧道啟用至今已九十年,除結構老化外,輸水功能也比完工之初下降,每秒引流量減少近三成,新隧道有迫切需求,二○一五年斥資起建。

從曾文水庫下游到東山 長3.4公里

引水新隧道是莫拉克風災之後,政府推動的曾文南化烏山頭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條例預算中,所列的重大建設項目之一,從楠西區的曾文水庫下游延伸到東山,全長約三.四公里,嘉南農田水利會計畫在九月中旬舉辦竣工典禮。

提高輸水量 90年舊隧道退居備用

楊明風說,目前舊隧道每秒最高引水為四十立方米,新隧道則來到五十六立方米,重回最早的輸水量,穩定曾文、烏山頭水庫的區域用水調度;舊的隧道則退居幕後,支援備用。

新隧道位於舊隧道下游約八十公尺處,工程項目包含截流的攔砂壩,以及進水口與出水口,還有隧道主體,加上排砂道、閘門等水工機械。

楊明風提到,新隧道因地質的關係,路線有轉彎,比舊隧道稍長,除此之外,兩者大致平行,一樣連接至東山區的西口,等於銜接了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 [3]

楊明風會長表示

串連曾文及烏山頭水庫的烏山嶺越域引水隧道已使用90年,因結構老化,輸水能力降低,7年前開始推動新烏山嶺引水隧道工程,是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開工百年來,最重大的水利建設工程,難度相當高,但施工順利,整體工程預計5月中旬完工,9月舉辦竣工啟用通水,取代八田與一興建已有90年歷史的烏山嶺隧道,穩定嘉南地區6萬3千公頃農業及生活、工業等用水的供給。

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楊明風表示,烏山頭水庫除了供應農業用水外,也供應生活及工業用水,除了水庫本身的水源外,也從烏山嶺引水隧道引來曾文水庫水源,因烏山嶺引水隧道使用已久,隧道的結構老化,輸水能力降低,影響用水及供水調度。 水利署在102年開始進行新烏山嶺引水隧道工程,補助24億餘元經費,包含東口攔河堰、排砂道、輸水隧道、出水口等工程,而輸水隧道長度達3422公尺,堪稱嘉南大圳開工百年來,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目前已完成攔河堰、排砂道、輸水隧道及出水口等工程,後續的取水口及景觀工程預計5月中旬可以完工。

嘉南農田水利會工程組表示,「八田與一留下的施工紀錄幫助很大」,烏山嶺引水隧道當年打通時,因滿布瓦斯,遭遇到瓦斯爆炸及崩坍等,犧牲上百條人命,新烏山嶺引水隊道與舊隧道相距才100公尺,施工難度同樣很高。

根據施工紀錄,可知道開挖到幾公尺處會遇到瓦斯,那個地點易崩坍等就會避開,引水隧道工程難度高,順利達到零工安事故。 [4]

視頻

大台南供水命脈 新烏山嶺引水隧道貫通

新烏山嶺引水隧道貫通 預計明年底可完工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大地期刊
  2. [2]水利署電子報
  3. [3]自由時報
  4. [4]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