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津區(疫情防控)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新津區四川省成都市轄區,位於成都市南郊岷江之濱。新津自北周定名,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發源地之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示範區成員,是成都市的南大門。

東接雙流區、南瀕眉山市彭山區、西臨邛崍市、北靠大邑縣崇州市,行政區域面積330平方千米,轄4街道、4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津區常住人口為363591人;北面花源街道距成都市區19千米,距西南航空港10千米。

2008年、2009年、2012年至2016年,新津榮獲「四川省十強縣」稱號。2018年10月,新津區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入選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20年6月19日,四川省政府官網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的批覆。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區正式掛牌。

2020 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400.59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 6.0%。其中:一產業增加值23.30 億元,增長 5.3%;二產業增加值 165.36 億元,增長5.0%;三產業增加值 211.93 億元,增長 7.4%。三次產業比重 5.8:41.3:52.9,三次產業對 GDP 的貢獻率分別為 4.7%、44.1%、51.2%。

2020年11月17日,榮獲2020中國樓宇經濟投資高地城區獎。[1]

目錄

區劃詳情

新津區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東接雙流區,西臨邛崍市,南瀕彭山區,是成都市的南大門,處於東經103.82°、北緯30.42°位置,行政區域面積330平方千米,距成都市區19千米,距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10千米。

地形地貌

新津區位於狹義成都平原南部,狹義的成都平原僅指都江堰市綿竹市、羅江區、金堂縣、新津區、邛崍市為邊界地岷江、沱江沖積平原,長約210千米,寬約50~70千米,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

新津區地勢平坦,面積方圓。主要為河流,漫灘和階地構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壩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構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成都新生代斷陷,其東南和西南的牧馬山和長秋山為淺丘與台地,屬龍泉山褶斷束。

水文

新津境內諸河屬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馬河、楊柳河,以及季節性自然河——龍溪河。以上諸河除季節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屬過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鎮東南匯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陽鎮段,稱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壽阝江」。這段河道流經平原,分支較多,成一網篼狀,在新津武陽鎮東南匯合。隨着時間的推移,江流遷徙不定,幹流也因時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為岷江幹流時有「黑石大江」之稱;清末,岷江幹流又轉走羊馬河,有「羊馬之河」之稱;疊溪大水後,金馬河變成了岷江幹流。此後,金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條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馬河口被封以後,羊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為金馬河河段,故有「金馬河渠首段」之稱。

氣候

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影響等因素,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多變,秋多綿雨」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16.4℃,年降雨量987毫米。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5.5℃,其14時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為297天,日平均氣溫

人口

2019年,新津區戶籍人口31.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35萬人,鄉村人口16.53萬人;男性人口15.67萬人,女性人口16.21萬人。全縣出生人口3439人,人口出生率10.68‰;死亡2335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長率3.4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津區常住人口為363591人。

第一產業

2019年,新津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農業產值14.86億元,增長5.7%。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760.53公頃,油料面積3998.33公頃,蔬菜面積4154.8公頃。全年糧食產量6.19萬噸,下降4.4%;油料產量1.06萬噸,增長2.0%;蔬菜產量21.35萬噸,增長11.0%;水果產量5.06萬噸,增長2.7%。2019年全縣畜牧業實現產值18.5億元,下降0.9%,實現增加值8.38億元,下降1.3%。全年出欄生豬12.6萬頭,比上年下降52.9%,出欄家禽1051.57萬隻,增長5.3%,肉類總產量2.94萬噸,下降23.4%;全年水產品產量1.65萬噸,增長0.6%。

2020 年,新津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38.6 億元,比上年增長 5.7%;其中農業產值 18.14 億元,增長 1.4%。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820.67 公頃,油料面積 3983.33 公頃,蔬菜面積 4207.53 公頃。全年糧食產量 6.27 萬噸,增長 1.2%;油料產量 1.07 萬噸,增長 2.3%;蔬菜產量 22.57 萬噸,增長 8.6%;水果產量5.38 萬噸,增長 6.3%。全區畜牧業實現產值 16.77 億元,比上年增長 11.3%。全年出欄生豬 16.89 萬頭,增長 34.1%;出欄家禽 1022.42萬隻,下降 2.8%;肉類總產量 2.85 萬噸,下降 3.2%;全年水產品產量 1.57 萬噸,下降 5.0%。

第二產業

2019年,新津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34.19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18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4.2%,增加值增長10.5%;主導產業中,食品飲料業總產值下降7.5%,交通裝備業總產值增長5.6%。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9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3.5%,資產負債率68.1%。實現利潤8.06億元,利稅11.14億元。全縣有經營活動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43個,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41.01億元,建築業竣工產值27.54億元,施工面積183.46萬平方米。

2020 年,新津區實現工業增加值 138.68 億元,比上年增長 5.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7.9%;實現利潤 21.74 億元,增長 156.9%;利稅 28.61 億元,增長 14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 65.6%。智能製造產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9.1%。全區有經營活動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 43 個,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 36.2 億元,建築業竣工產值 21.2 億元,施工面積 190.9 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9年,新津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工業投資(新口徑)增長6.7%,農業投資增長12.5%,三產業投資增長18.0%,民間投資增長6.3%。全年新增固定資產增長32.5%。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55.7%。商品房新開工面積119.6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49.2萬平方米;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48.67億元。

2019年,新津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分區域看,城鎮零售額77.57億元,增長11.7%;鄉村零售額16.64億元,增長12.9%。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2.07億元,增長8.6%;餐飲收入22.14億元,增長24.3%。2019年,全縣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13個。全年實際到位內資216.66億元,比上年增長6.1%;實際利用外資30085萬美元,增長6.8%。實現外貿進出總額32.3億元。

2019年,新津區接待遊客17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9%。其中入境旅遊遊客1.98萬人次。全年實現旅遊收入49.7億元,增長31.8%。

2019年,新津區完成規上企業研發投入3.61億元,全縣57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億元,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家。新增新經濟企業數362戶,全縣6戶企業(種子企業4戶,准獨角獸企業2戶)進入全市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庫,其中廣正科技和長客新築2戶企業被評為全市「雙百工程」重點培育企業。新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市企業技術中心3家。

2019年,新津區專利申請量94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91件。全縣專利授權量66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8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底,新津區擁有幼兒園41所,在園幼兒9397人,專任教師532人;普通小學15所,在校學生16738人,專任教師910人;普通中學16所,在校學生11786人,專任教師114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862人,專任教師109人。(以上數據含民辦學校)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底,新津區擁有醫院、衛生院、專科防治站和婦保院共22個,實有床位數2648張、衛生技術人員239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08人,註冊護士1139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底,新津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站12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8.6萬冊。圖書館接待讀者20.12萬人次,圖書內閱外借15.96萬冊次。全年開展「文化四季風」品牌群眾文化惠民示範活動33場,開展「走基層」文化惠民演出62場。開展「純陽觀新春大廟會」「激情頌新津廣場演出」「文化四季風」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80餘場,獲得市級以上文化活動獎項5個;放映公益電影1008場,完成知識產權作品登記180件。

體育事業

2019年,新津區舉行第32屆「元旦越野賽」、第七屆社區聯盟運動會等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106次,組織參加成都市第六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車迷節」自行車比賽等活動20餘次,培訓註冊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70人,培訓青少年1.1萬人次,獲得四川省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龍舟比賽二等獎等市級以上體育獎項20餘個。

基礎設施

2019年,新津區全域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7.69平方千米,公共綠地面積3.82平方千米。全年完成公廁新(改)建23座,環衛工人作息房5座。完成6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景觀品質提升工程,其中打造示範街1條;完成城市道路檢查井蓋病害治理322座。修復市政道路設施8000餘處、路面2.3萬餘平方米;維修道路綠燈1.2萬餘盞、線路1.7萬餘米。城鄉生活污水收處率分別達90.54%、75.06%。

社會保障

2019年,新津區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12734人,城鄉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0%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9374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31391人,生育保險參保61278人,工傷保險參保60501人,失業保險參保5446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4人,比上年下降9.3%,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39人,下降7.0%。全縣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20所,床位數1807張,收養人數958人,社區服務設施數98處。

成昆鐵路:1970年7月1日投入運營。新津段設普興站。成昆鐵路2級貨站物資年吞吐量可達120萬噸以上。

成昆鐵路複線(建設中)。

成綿樂城際鐵路:2014年12月20日投入運營。新津境內設新津站(花源街道)、新津南站(永商鎮)。從新津乘坐動車前往雙流機場站和峨眉天下名山站分別只需15分鐘和40分鐘。成綿樂城際高鐵天府南站連接線。(已規劃)

軌道交通

成都地鐵10號線二期於2019年12月27日正式開通運營,新津區境內設花源站、新津站、花橋站、五津站、儒林路站、劉家碾站、新平站等7站。

成都輕軌TF2號線、TF5號線、TF6號線。(已規劃)成都有軌電車首個項目新津R1線位於新津城區。

航空運輸

新津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西南航空港9千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2005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1389萬人次。

2019年末實有公交車輛177輛,實有出租汽車100輛,全年公路客運量1440萬人次,公路貨運量2290萬噸,公路客運周轉量44230萬人千米,公路貨運周轉量131630萬噸千米。

風景名勝

梨花溪風景區距新津3000米,占地近萬畝,每年春天,梨樹漫山遍野。景區內的烏尤寺創建於唐代,新建的觀音殿高大雄偉。

新津觀音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南宋淳熙八年,四周九峰環抱,形成九朵蓮花盛開,觀音寺居蓮花中央,故名「九蓮景」。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繪製的佛教十二圓覺壁畫,觀音寺殿內明代塑像完成於明成化十八年。

=「古今第一忠孝儒林」——是新津純陽觀為紀念呂純陽(呂洞賓)於上世紀初修建,為省級保護單位。該觀占地2.7萬平方米,緊鄰縣城。

=新津老君山坐落於距新津約2000米處稠梗山顛。老君廟的建築為縱向布置,依山取勢隨地平面逐漸升高。

花舞人間景區是成都龍泉山生態旅遊綜合功能區的重大旅遊項目,擁有新穎的鄉村田園、主體運動人文資源,低碳特色的主題娛樂以及非物資文化遺產新津燈謎的人文活動。

視頻

新津區 相關視頻

新津區中醫醫院微視頻 驚喜
四川成都新津區今天正式掛牌,未來潛力巨大,網友:房價馬上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