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原圖鏈接來自 欣欣旅遊 的圖片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1938年夏,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先後挺進蘇南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次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村成立,統一指揮第一、第二支隊和地方抗日武裝,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抗日根據地

位於溧陽市竹簀鎮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西距寧杭高速公路20公里,南距溧陽市區20公里,是一個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

2018年9月,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三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被列為第三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指揮機構

新四軍江南部隊的指揮機構。1939年8月,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已赴延安,新四軍軍部決定第1、第2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並增設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建制,統一領導第1、第2支隊。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水西村公開宣布成立[1],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劉炎、副主任鍾期光。指揮部轄第2團、新6團、第4團、挺進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 4萬餘人。11月14日,第4團團部及2營組成為蘇皖支隊,渡江北上,1940年2月與先期過江的挺縱第3團合編,仍稱蘇皖支隊。5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重新組建第3團、第4團。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率第2團、新6團北渡長江進入蘇北,改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2支隊在司令員羅忠毅、副司令員廖海濤領導下,留下堅持茅山地區的抗日鬥爭,對外仍以江南指揮部名義活動,並指揮新3團、新4團和各縣地方武裝,共3000餘人,後又組建了獨立第1、第2團。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第2支隊改編為新四軍第6師第16旅。

地理位置

位於溧陽市前馬鎮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西距寧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陽市區20公里,是一個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

歷史淵源

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村成立,陳毅、粟裕兩位無產階級革命家認真貫徹黨中央「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開闢了茅山抗日根據地。廣大新四軍指戰員與當地群眾魚水情深、同甘共苦。水西村的一草一木經歷了與日寇鏖戰的烽火硝煙,水西村的男女老少至今仍舊津津樂道陳毅、張茜的浪漫革命愛情。

1982年4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該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粟裕將軍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題詞。

1984年11月,舊址恢復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粟裕將軍的部分骨灰安放於此。原新四軍秘書長、中顧委委員李一氓題詞「威震江南,功在民族」。現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和省級德育教育基地。館內陳列抗戰時期新四軍的地圖、兵器等實物近200件,珍貴的照片、史圖等200多幅。自館成立至今,接待過彭沖、葉飛張震、遲浩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2007年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68周年,溧陽市政府正在進行新館建設工程[2],革命內涵豐富的紀念館將再度為世人矚目,革命的「水西精神」將成為人們負重奮進,開拓創新的持久動力。

視頻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 相關視頻

停下看世界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王淇和鬧鬧穿上革命軍裝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