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佛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加坡佛教 |
中文名稱;新加坡佛教 地理位置;馬來半島南端的小島 現狀;東南亞地區諸國中華人最集中 佛教類別;北傳大乘系的中國佛教 |
新加坡是馬來半島南端的小島,在地理位置上,不但是亞、澳洲之間的橋樑,也是印度、太平兩大洋間的孔道;在東南亞地區諸國中,是華人最集中的地方,全國人口有四分之三的居民是華人,因此北傳大乘系的中國佛教在此廣為流傳,成為新島佛教的主力。此外,也有一些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的移民,南傳上座部佛教在此也有一定的影響力。[1]
近代概況
新加坡佛教古近代概況
新加坡(Singapore),又作星加坡、星洲。為位於馬來半島南端之小島,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島嶼遙
新加坡佛教
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柔佛州相接。於地理上,為亞、澳洲間之橋樑,亦為印度、太平兩大洋間之孔道。有關古時新加坡佛教發展之情形,至今雖無文獻可稽,然佛教之入傳新加坡,應非近代之事。蓋新加坡之名 Singapura 即梵語『獅子座、獅子城』之意,而於佛教經典中多以佛比喻為人中獅子,故新加坡之名為獅子城者,乃是『佛地』之意,此與古代新加坡曾流行過佛教一事不無關係。又新加坡由於地小人稀,自古不受世人注意,僅屬馬來半島之範圍,而經歷史學者考證,馬來半島於西元前四、五百年即已輸入婆羅門教、佛教思想等之印度文化,印尼則於五世紀時由法顯傳入佛法;而新加坡位處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於文化交流之自然途徑而言,自無南北去來而不傳入其地之理,惜以蕞爾小島,文獻史籍未及備載當年之佛教盛況。[2]
現代概況
新加坡佛教現代概況
於今日,佛教在新加坡有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二大系統,故泰國、錫蘭式之佛寺與僧人,及華人引入之華式佛教並存。當地大小寺廟約數百間,較古老而具規模者有新加坡雙林寺、普覺禪寺、普陀寺等,其中以普覺寺為新加坡最早之十方叢林;新建而氣派巍峨者有毗盧寺、福海禪院等;精緻之佛院則有妙音覺苑、苦樂庵等。當地僧尼約有數百人。曾在當地弘法之華籍知名僧尼,除圓瑛大師、太虛大師外,尚有轉道、轉岸、轉逢、達明、道階、本道、慈航、法舫、廣洽、宏船、慧僧、演本、演培、續明、廣義、常凱、智華、妙燈、松年、志航、印實等。而歸依之信徒約在十萬以上。信眾之中,未剃髮而過出家生活之女性頗多。
新加坡佛教總會乃當地目前較有組織、有力量之佛教會,由李俊承居士邀集僧俗四眾所組成,系新加坡佛教推行教務之最高機構,於教內外之改進與福利工作頗有建樹。中華佛教會則為太虛大師所創設,負責會務者多為在家居士,目前每周定期舉行念佛會。英文佛教會乃為受英語教育之佛徒共修聆法之場所,為華僧法樂所創辦。佛教居士林每周定期舉行修行、弘法等活動,林友千餘人,於社會慈善事業頗多表現。此外,南洋大學、新加坡大學均有佛學會之組織,以及中英文佛教青年會,時有演講、佛學研究等活動。又世界佛教徒聯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亦在新加坡設立分會。此外,新加坡佛教僧伽聯合會、新加坡佛教福利協會等,亦為當地重要佛教機構。
有關當地之僧伽教育,有新加坡女子佛學院之設置,為僧伽教育之先聲。至於社會教育方面,佛教總會設有菩提小學,龍山寺等諸山寺院設有彌陀小學。另有寺院附設之佛經流通處,及南洋佛學書局,亦皆發揮了佛教文化之推展功能。[新加坡的佛教(演培,菩提樹雜誌第三八五期)
中國淵源
新加坡佛教與中國淵源
新加坡的佛教與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漢傳佛教甚有淵源。西元一八九八年,由中國前來弘法的賢慧、會輝新加坡佛教訪華(3張)和轉道等諸師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一座寺院——蓮山雙林寺,漢傳佛教正式紮根立足。一九二六年,圓瑛大師和太虛大師相繼赴新加坡弘法,受戒聽講者數千人,於是開始有「新加坡佛教會」、「中華佛教會」和「青年佛教會」等組織的設立。四十年代末,從中國大陸前來星島的僧侶增多,隨着移民人數不斷增加,逐漸形成閩派和粵派兩大系,分別屬於淨土和禪兩大宗門。五十年代期間,新加坡的佛教主要受到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兩地的僧侶往來密切,很多新加坡的僧侶都在台灣的佛寺出家或擔任過住持。
六十年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佛教界針對青年們不了解佛教,宗教觀念日益淡薄的情況,展開「佛教青年運動」。他們開辦各種佛教星期學校,編寫和出版大量的佛教書刊,成立「新加坡佛教青年會」、佛學研究團體,這股青年運動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佛教界為了鼓勵社會大眾關心佛教,還舉辦有佛教徵文大賽。一九八一年,新加坡舉行主題為「依法生活」的法會,泰國和台灣的僧伽也參加了這次活動。一九八三年,新加坡舉辦「佛教文化史展」,有二十多個佛教文化團體和寺院參與展出,得到新聞界的熱烈支持,報紙、電台、電視台都給予詳細報導。
新加坡的面積雖然只有七百一十四平方公里,是香港的三分之二,但是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的寺院有一百五十所。其中,雙林寺既是該國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叢林。毘盧寺於六十年代修建,香火鼎盛,寺內供養毘盧遮那佛。報恩寺是新加坡僑領李俊承居士為報答父母恩而修建的佛寺。光明山普覺寺是新加坡僧界領袖宏船法師的道場,也是新加坡最興隆的道場。自度庵是著名的女眾道場。其他的佛寺還很多,形成「兩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他們分別由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和越南的佛教徒管理。
一九五一年,新加坡成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畢俊輝居士曾長期擔任領導人,並擔任過世佛聯的副主席。一九五六年,成立「世界佛學社」,一九六六年,成立「新加坡佛教僧伽聯合會」,他們都是各族佛教徒的聯合組織,在該國很有影響力。其他組織有印度「摩訶菩提會新加坡分會」、「新加坡佛教聯盟」、「佛教青年聯合會」、「新加坡錫蘭佛教會」、「中華佛教會」、「佛教居士林」、「英文佛教會」等。發行的佛教刊物有《佛教聯盟時事通訊》、《南洋佛教》和《佛友資訊》等。
在教育方面,從六十年代開始,致力於佛教教育的普及化,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先後有靈峰菩提學院、彌陀學校、新加坡女子佛學院等佛教教育機構成立。近年來,新加坡佛教界與中國大陸佛教界的交流頻仍,各佛教團體經常率領代表團前往參訪。
中國寺廟
新加坡佛教的中國寺廟
【新加坡佛教】
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的多種族國家,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是華人。其他則為馬來人、印度人等。因此,宗教也相當複雜,有印度人的印度教、馬來人的回教,華人的佛教(道教),及南傳佛教等。
新加坡的中國佛教寺院,大體隸屬於新加坡佛教總會。主要的寺院有光明山普覺寺、普陀寺、龍山寺、雙林寺、法華寺、毗盧寺、圓明寺、普明寺、圓通寺、普濟寺、大覺寺、福海禪院等。其中,較著名的是具有歷史性的雙林寺,以及現代化的光明山普覺寺。普覺寺設有火葬場及納骨堂。新加坡的火葬場有國營及寺院經營兩種。雙林寺是傳承臨濟正宗,純中國式七堂伽藍的大寺院,規模包括總門、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祖堂、方丈、長者堂、功德堂、禪堂、客殿、齋堂等。天王殿的正面供奉釋迦、彌陀、藥師三尊;背面奉祀觀音、地藏、目蓮;兩側奉祀十八羅漢。
新加坡之著名僧人,大多來自中國,早期有慈航,其次有達明、廣洽、宏船、本道、廣淨、常凱、印實、轉岸、廣周、隆根等人。居士則有李俊臣、畢俊輝等人。原在台灣弘法的義學名僧演培,也於1966年卜居新加坡。
當地的佛教教育機構,有菩提學校、彌陀學校、女子佛學院等;居士佛教的據點為佛教居士林。此外亦有若干醫療、養老等設施。
[參考資料] 演培《一個凡愚僧的自白》。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j0890d7e4av
-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告別式舉行 , 鳳凰網 2015-09-03
- ↑ 宅,由新加坡佛教友人捐資重建,與佛結緣樸素大氣 , 快資訊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