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學的故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學的故鄉》從2016年夏開始,歷時兩年,跟隨6位著名作家,呈現出6部同名作品:分別為《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上下集)。鏡頭聚焦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劉震雲的延津,還原作家們的童年往事、青春歲月,以及他們如何將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中國紀錄片的歷史是從西方國家的攝影師來中國拍新聞片開始的。19世紀末,外國攝影師拍攝了義和團八國聯軍,同時又拍攝了紀錄當時中國社會生活風貌的影片。以後在20世紀初拍攝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喪等新聞片 [1]。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除日本攝影師拍攝了《辛亥鱗爪錄》外,中國攝影師朱連奎等也拍攝了反映武昌起義的《武漢戰爭》,稍後一些,又拍攝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戰爭》。1918年前後,商務印書館拍攝了一些以時事和風景為內容的紀錄短片:《歐戰祝勝遊行》、《第五次遠東運動會》以及《南京名勝》、《西湖風景》等 [2]

分集劇情

《文學的故鄉》 第一集 賈平凹

本集主要內容: 秦嶺是中國的一個龍脈,它橫臥在中國的腹地,它是提攜了長江和黃河的,統領了北方和南方的,它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座山,也是最有中國味的一座山。當年賈平凹19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就翻過了秦嶺到西安。

《文學的故鄉》 第二集 阿來

本集主要內容:1989年,阿來寫了一首,叫《30周歲時漫遊若爾蓋大草原》,說他感覺到一個詩人已經誕生了。30歲的阿來,出了兩本小書,一般來說算是初步成功了,但拿到出版後的書,他發現自己不願意再看了,很空洞的感覺。

《文學的故鄉》 第三集 遲子建

本集主要內容: 遲子建出生於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村,她回到故鄉,在童年的小屋裡回憶和姥姥一起生活的往事,回到供銷社,她回憶起童年喜愛的糖果,在黑龍江上,遲子建冰釣,在林海雪原中,她辨認動物的足跡。這裡是她文學生涯的起點,關於故鄉的回憶深刻而溫暖。

《文學的故鄉》 第四集 畢飛宇

本集主要內容: 畢飛宇說,由於自己的父親是被領養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也是一個沒有祖先的人,但是作為一個作家,他可以在虛擬的世界裡寫寫那塊土地和祖輩。他像是大地上的遊俠兒,鉚足了勁兒往前沖,尋找到了思想的邊界,也找到了文學的故鄉。

視頻

文學的故鄉 相關視頻

對莫言來說父親是他永遠的靠山|文學的故鄉
跟着當代文學大家莫言回到「文學的故鄉」|文化十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