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散文的意義寫作(李漢君)

散文的意義寫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散文的意義寫作》中國當代作家李漢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散文的意義寫作

新銳散文邀請了知名作家作為授課老師,每月請一位老師在群里進行散文寫作經驗的傳授,重點點評一個重點作者的作品,指出其得失,以利於其提高。授課時,由被點評人主持,介紹授課老師,講授過程中可與老師交流提問。講授完畢後,群成員可交流提問。今天是第九課,由李漢君老師授課,點評重點作者雨晴的作品。

在大疫流行的背景下,我們此刻安安靜靜坐下來,討論散文寫作的問題,這件事的本身,想想,就令人動容。這要感謝劉總編的精心安排,感謝有這麼一群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以散文為念,時刻孜孜以求的師友,所以,今天這個夜晚,我想,是值得記住的。 藉此機會,除了向每一位老師表達我的一份慰問祝願,同時也向大家說一聲謝謝!感謝大家積極參與今天的討論!

下面,按照以往的慣例,由我先引個頭,結合雨晴老師的作品,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作為拋磚引玉,然後再請大家各抒己見。

今天以什麼作為話題進行討論,在和雨晴老師商量的過程中,她提出了自己散文寫作中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題材的選擇、散文語言的美感和故事的安排,最後經過請示劉總編,確定了現在這個內容,主要來回答散文寫作中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散文,怎樣寫才算有意義?」這是每一位散文作者都關注的問題,也是散文創作的一個基本前提。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對於寫作者來說,如果連自己為什麼要寫、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都沒有搞清楚,那麼,在創作過程中自然就會盲目性多,自覺性少,他筆下的文字就會缺乏精神主導,或者沒有骨架,站立不起來。

我和諸位老師一樣,在寫作的路上一路走過來,也遇到過這種情形:會有作品井噴的時候,也會遇到枯坐愁城,啥也寫不出來的時候。思考一下,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個人以為,無論是井噴還是水竭,直接原因與生活積累有關,間接原因則與讀書多少、對生活的思考是否深入相關。一個寫作者,假如讀書不多,但生活閱歷豐富,正所謂經得多見得廣,也可以走筆不停(文章質量則屬另外一個問題),而生活經歷貧乏、單調,讀書又不多,那自然就會感覺沒嗑嘮。所以,任何文字的背後,都有經歷與閱讀這兩條腿在支撐着。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事是紛繁複雜的,面對生活,面對人群,是否能夠保持敏銳的感知力?是否能夠情動於衷?是否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你的這些思考是浮淺還是深入?這些,對於散文寫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甚至可以說,它決定着一篇散文分量的輕重和價值的大小。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散文的寫作,其實就是對生活、對人生、對生存環境的思考和追索,只不過我們是以審美的方式進行而已。這正如中國傳媒大學於君教授所說:「作為審美性徵鮮明的散文文本,當屬於人類洞察力的結晶,同時亦是開啟人類洞察力的鑰匙……散文文本的靈魂尺度丈量着它的美學價位。」所以,散文的靈魂,正在於它的思想價值。羅丹在其《藝術論》中有個著名論斷:「你看一看藝術的傑作吧,藝術的整個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的思想和意圖。」很顯然,按照羅丹的說法,一件藝術品,如果抽離了其中的「思想和意圖」,就會變得毫無價值,最低起碼它不是一件藝術傑作。

當我們拿起筆來,準備寫作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寫什麼的問題,其次才是怎樣寫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題材選擇的問題。這個問題,往往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文章的方向,甚至可以說,決定了它的審美價值。下面,我們就集中討論一下,作為「意義寫作」寫什麼的問題。

首先,要着眼於有意義的事物。

在這裡,意義,就是散文的靈魂。世上萬事萬物,無不色彩紛呈,我們不能不加選擇,拿過來就寫,而選擇什麼入文,要對哪些物事狀寫描摹,無疑體現着作者自身的價值取向和興趣偏好。《美文》雜誌副主編穆濤就說過:「散文要寫生活,要寫有意義的生活,因為有意義的才是可貴的。」所以,我們動筆之前,就要仔細掂量一番,你所要寫的人和事,有沒有意義,有什麼意義,也就是說,你的文章要告訴人們一些什麼?這一點,首先必須搞清楚。如果不加選擇,把那些本身沒什麼意義的事情拿過來,寫成文章,讓人家花時間去閱讀,用魯迅的話來說:這不等於謀財害命嗎?所以,我們對筆下的文字要有責任心,要有使命感,不能隨心所欲,小大由之。

什麼是有意義的文字?個人的理解是:一、有擔當的文字。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思潮,排斥「文以載道」,說如果那樣的話,文章的肩負就太重了,散文應該以輕鬆愉快為主調。我不反對輕鬆愉快,但輕鬆愉快的文字也可以是有文化底蘊的文字,可以是有「意圖」的文字。世有大道,亦有小道,小道也是道。散文如果也去向娛樂圈看齊,專意娛人耳目,甚至要娛樂至死,那我是不會去給它送輓聯的。我們回顧一下那些傳世文章,「載道」者是為主流,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文人自覺、文化自覺。一個人不一定非要做文人,但作為一個文人,如果整天花花草草、阿貓阿狗,這種將創作過度私人化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也是毫無意義的。的確,創作是個人化、個性化很強的行為,但作品一旦拿出來發表,面對他人,面對社會,就絕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完全贊同柏峰老師的觀點,他是主張散文要有所擔當的,雖稱不上「經國之大業」,但也不可自輕自賤。

二、啟人心智的文字。哪怕你寫的是吃喝拉撒,微末小事,但文字背後所傳達出來的,應該也透着一種文化蘊含,有文化品味,而不是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我們都熟悉的《項脊軒記》、《柳敬亭說書》、《核舟記》,寫的都是小事情、小物件,但從那些文字中,卻體現出了一種人文情懷。我以為,一般說來,文章應有兩個方面的價值: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所謂認識價值,就是指文章的內容可以開啟心智,幫助人們對某種事物、某種思想看清楚、想明白。莊子文章就是這方面的典型,而且《莊子》不僅具有審美價值,更有認識價值。

[1]

作者簡介

李漢君,關中渭水邊一女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