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事法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故事法則》,作者: 施愛東,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年: 2021-11,頁數: 256,定價: 69.00元,裝幀: 平裝,ISBN: 9787108071972。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是一家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出版機構[1]。以出版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2]圖書為主,出版物涉及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經濟、政治、法律和社會生活等領域,在知識界和廣大讀者中享有盛譽,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內容簡介

民間故事是一種結構穩定的功能組合、一個自組織系統,一棵生命樹。故事一旦開始其生命進程,就會自己生長、自己嫁接、自己開花、自己結果,也會隨時空的改變而變異,隨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備什麼樣的性格、離開家鄉時需要哪些裝備、神奇助手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叛徒為什麼總是英雄的叔父、誤會為什麼總是不能避免,所有情節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結構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約的最優結果。

故事的結構既是穩定的,又是生長的,貌似無序的生長中,總是有一些最優配置、最優結局。特定的難題,總是對應着特定的解題方式。每一則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都是特定語言遊戲中的最優玩法。

作者介紹

施愛東,1968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故事學、謠言學、民俗學學術史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國龍的發明:16-19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等。

目錄

緒論 民間文學的共時研究法 一、什麼是共時研究? 二、什麼是形態研究? 三、什麼是故事形態學? 四、什麼是口頭程式理論? 五、共時研究為什麼排斥綜合研究? 六、結語:共時研究與歷時研究的關係

第一章 理想故事的遊戲規則 一、故事的封閉特徵 二、故事結局:穩定的遊戲目標 三、故事的最簡結構 四、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設置 五、在初始條件與既定目標之間設置障礙 六、遊戲設置的通則與特則 七、打破常規,促成轉折 八、結語:理解故事的十個要點

第二章 大團圓何以成為元結局 一、團圓之趣 二、不團圓無趣 三、精英知識分子對於大團圓的批判 四、沒有國民性,只有世俗性 五、作為遊戲終點的元結局 六、結語:主人公成婚並加冕為王

第三章 民間故事的穩定性與自由度 一、同題故事及其節點 二、節點的省略與遺失 三、附着性母題的自由度 四、故事節點的具體展開 五、偏離節點的後果 六、功能項是最小公倍數,節點是最大公約數

第四章 民間故事的無序生長及其最優策略 一、信息空白造成情節缺失 二、缺失形成緊張,補接無序生長 三、故事生命樹的枝端模型 四、生命樹主流枝幹的競擇標準 五、競擇標準的作用機制 六、結語:節點之間一定存在最優路徑

第五章 史詩可持續生長機制與疊加單元 一、中國現存史詩的演述狀況及問題的提出 二、史詩演述初始條件的設定 三、史詩結構的可持續生長機制 四、回到原點:疊加單元的運算法則 五、疊加單元與相關結構理論的辨析 六、選擇《羅摩衍那》的理由 七、《戰鬥篇》的情節基幹 八、《戰鬥篇》疊加單元的一個特例 九、《戰鬥篇》全部疊加單元 十、《戰鬥篇》的結構模型 十一、以疊加單元解釋史詩演述諸問題 十二、解釋力的延伸:古典小說中的疊加單元

第六章 史詩英雄塑造對武俠小說的影響 一、英雄史詩與武俠小說的相似性 二、史詩英雄與小說英雄的敘事要素及功能 三、節外生枝的民間趣味 四、舊瓶裝新酒,老地方的新故事

第七章 英雄形象塑造中的善惡對照模式 一、兩種土壤種出的兩種人生 二、質樸人性與機巧人性的對照 三、不同歷史記憶的對照 四、兄弟對照模式的有限變異

第八章 英雄形象塑造中的「殺嫂」模式 一、親近女色不是好漢的勾當 二、美貌佳人,惹禍的根苗 三、英雄犯錯,「好酒」是「好色」的替代品 四、從「結義殺家」到「英雄殺嫂」的演進 五、「結婚」與「結義」的抉擇 六、從「投名狀」到「殺嫂儀式」 七、金庸對殺嫂故事的借用 八、傳統主題在小說中的延續 九、有限變異:金庸的敘事改良

第九章 五行思維下的唐代月宮意象 一、唐詩五行思維與月神西金屬性 二、唐玄宗夢遊月宮之景象 三、詩人想象之月宮要素 · · · · ·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