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魔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擒魔計》,源出當地抗日故事,編劇:趙瑞林。首演單位:興隆縣評劇因。於1977年演出。
劇目介紹
評劇《擒魔計》劇情介紹:
日本侵略軍田中,為捕捉我抗日濟南隊長郭震,派特務高二狠潛入「無人區」,正遇趙大娘回舊屋,要為濟南隊做飯,高二狠判定是游擊隊家屬,便以賣藥為名刺探軍情。此時,趙大娘之「女小蘭前來送米,見水瓢掛牆的暗號,便飛跑回山報信。郭震帶人化裝偽警署邵警尉,抓來高二狠當八路軍審問,高二狠被打無奈暴露了身份。郭震為迷惑敵人,將二排長綁上,並從他身上搜出安排好的「郭震召開幹部會的通知」,高二狠看過信以為真,回報田中。田中按時帶兵進山,妄圖圍剿、「幹部會」,結果陷入重圍全部被殲。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擒魔計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