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拾糞(王德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拾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拾糞》中國當代作家王德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拾糞

過去,起早是去拾糞,為的是過好日子。今天,起早是去鍛煉身體,是預防生病。

毛主席說:「學生要以學為主,兼學別樣。」這話到了我們老師的嘴裡,就變成了要「兼做別樣」。因此,她給我們留寒假作業的時候,不僅留了語文數學的家庭作業,而且還留了「拾糞」幾筐的作業,她說這是為了防止我們倒退到兩千多年前。配合時代要求,全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批林批孔運動,在人們的心目中,孔老二就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

冬天,最重要的拾糞工具就是爬犁。毛主席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農村孩子做事認真,像不像作比成樣。挑出四根一米長的硬雜木,兩根做腳,兩根做橫橧,用刨子推刮乾淨,前端刮出個微微翹起的頭,便於爬犁在雪中滑行。等距離地在每根木頭的同一面上鑿出兩個卯兒。用鋸剌出四個三十公分高的立柱,推刮乾淨,兩端做成榫頭兒,前兩個後兩個豎成四條腿兒,把榫頭兒釘在腳和橫橧的卯兒里,使勁兒釘緊,打磨乾淨,一個爬犁就製作出來了。把一根拉繩的兩頭兒系在兩個前腿兒上,在爬犁上坐一個筐,輕輕拉起繩子一拽,不費吹灰之力爬犁就奔跑起來。拉着爬犁在雪地上行走,把整個村子的角角落落都轉悠個夠,長大就不會迷失方向。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沒有化肥等支撐,農業生產是比較落後的,冬天的農活就是拾糞。而農民又都有起早的習慣,有點責任心的農民肩上是離不開糞筐和糞叉子的。因此,在路上拾到「糞」並不是個很容易的事兒。對領了作業的同學們來說,一個個就分外眼紅了。寒假時節,也正是東北最寒冷的季節。整個世界變得一片素雅,雪野一枝花,那是「糞」當家,孩子們的眼睛尖得很。房前屋後,街道村口,雪野田間,不管多遠,只要是老師留了作業,同學們就義無反顧地執行,這哪裡還是拾糞,簡直就是把拾糞當成了一堂課,一道題。

冬天,村裡的馬牛羊基本都是散養的,每天都要由飼養員趕到甸子上去吃草,同學們結伴兒去甸子上拾糞是經常的事。一放寒假,就約好了去哪裡拾糞,幾個人一起拉着爬犁,你看左邊,我看右邊,一起出現在拾糞的路上,一起享受着人生的花季,一起踐行着天真爛漫。農村孩子,熱切期望着同學間的友誼,特別是男女同學能一起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孩子們感到無比的幸福,渾身都是使不完的勁兒,每個人都生怕露掉一坨而受埋怨。見到糞,用鐵鍬或鋼叉子一撮,大聲喊着向爬犁上一甩,那一坨糞就准准地射進糞筐里。這場景,就像是一道風景,一直持續到寒假結束。

留作業時,老師又加了一句:「我們寒假結束時,交糞最多的同學有獎喲。」教室里立即就開了鍋,同學們興奮得嘰嘰喳喳,拾糞有獎還是第一次。很快,同學們就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整個寒假,我的同桌張婉彩的業績最好,得了頭獎。獎品是一個漂亮的新書包,一整套的本子、鉛筆、橡皮。在熱烈的掌聲中,她緋紅着臉,從老師的手裡接過了獎品,心中的愜意溢於言表。老師讓她發表一下獲獎感言,她站在那兒,嘴角一動一動地說不出話來。我替她說,她要感謝老師,感謝同學們。因為,同學們的善良、淳樸,讓她超額完成了任務,還得了獎。許多同學還把拾到的糞扔到了她的筐里,團結和友誼比什麼都重要。

後來講評時,老師說,讓學生們參加勞動應該成為我們的必修課。柳青之所以成為人民作家,不僅僅是因為他會寫小說,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置身於農民之中,身穿大棉襖二棉褲,肩挎糞筐,手拿糞叉,由表及里的農民過程。大作家用一把糞叉,把對這塊土地的熱愛,把對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的熱愛,都寫在了作品裡。樹立了這種理念,耳濡目染,農村孩子十幾歲就應該是一個成熟莊稼把式,從拾糞開始直至冬儲的莊稼活兒都不在話下,這才能用鋤頭在大地上寫下詩行。

可惜,不久我們的老師卻被打發去掃廁所。當時有一句流行語,管知識份子叫臭老九,可能是糞的味道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一晃,幾十年過去。

那天,淑霞來電話說她也是獲獎者之一,我已經記不得當時。我想,老師留作業的想法,絕不僅僅是幾筐糞,或者得個什麼獎的簡單。或許,記住童年,記住友誼,記住曾經的曾經,才是老師的初衷。[1]

作者簡介

王德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