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賓諾德·巴爾
經歷
巴爾生於孟加拉邦拉第亞區一個村子,三歲喪父,由於成績優秀,獲得政府頒發的獎學金得以繼續學業。Presidency College中學畢業後,考入加爾各答大學修讀法律。
- 1911年從加爾各答大學法律系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 1920在法學碩士考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碩士學位,並於翌年成為律師。
- 1924年,取得加爾各答大學法學博士學位(LLD)。
- 1937年,受國際法研究院之邀,成為議長團成員。
- 1941年,出任加爾各答高等法院法官。
- 1944年,出任加爾各答大學副校長。
遠東軍事法庭
在1946年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刑中,巴爾認為是次裁決是不公平的。他寫下了數十萬字的判詞,認為這只是勝利者對戰敗者審判。他最終判決所有十一名甲級戰犯無罪。
事後
1952年被聯合國委任為國際法委員會委員直至1967年(其中1958年度和1962年度為委員長)。1960年被頒授印度最高榮譽PADHMA-RRI。1966年離開聯合國。1967年在印度加爾各答病逝[2]。
視頻
拉達賓諾德·巴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東京審判中此國法官,居然否定全部戰犯罪行,日本對其推崇有加,搜狐,2017-09-19
- ↑ 莫迪:印度不會忘記提甲級戰犯無罪論的法官,觀察者網,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