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庫姆廊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拉庫姆廊道絲綢之路:澤拉夫尚-卡拉庫姆廊道Silk Roads: Zarafshan-Karakum Corridor。是絲綢之路在中亞的關鍵路段之一,它連接着來自四面八方的其他廊道。本項目共有34個遺產點,分布在崇山峻岭、肥沃的河谷和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全長866公里,自東向西沿澤拉夫尚河延伸,再向西南沿着穿越卡拉庫姆沙漠的古代商隊道路到達綠洲城市梅爾夫(土庫曼斯坦的世界遺產古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絲綢之路[1]的歷史時期,該廊道經歷了3個繁榮時期:5-8世紀粟特商人的崛起;10-12世紀與穆斯林世界及其他地區的繁榮貿易;13-17世紀蒙古人統治時期科學、文化、城市規劃[2]和經濟的重大發展。

絲綢之路:澤拉夫善-卡拉庫姆廊道是中亞地區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之一,它連接着其他四面八方的絲綢之路廊道。這條866公里長的廊道由34個遺產組成部分構成,它們分布在崎嶇的山脈、肥沃的河谷和無人居住的沙漠中,沿着澤拉夫善河流從東到西延伸,又沿着古代商隊道路向西南邁進,穿過沙漠直達梅爾夫綠洲。

申報的遺產組成部分沿着廊道分布,穿越高地、山麓、乾草原、綠洲、肥沃的山谷和乾旱沙漠地帶等不同的地理區域,反映了景觀的複雜性,也表現出人類社會對絲綢之路活動和貿易控制的適應。絲綢之路沿途自然情況差異很大,有肥沃的山谷和三角洲、也有沙漠和河流交匯處,人類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從沿途的小城鎮、堡壘和中轉站中可見一斑。貿易往來帶來了政治和社會資本,主要反映在商業發展程度、社會精英和宗教建築等多方面,在申報文件中均有闡述。這裡是世界歷史上最具國際化特徵的粟特商人(Sogdians)繁榮昌盛的地方。對粟特、帕提亞帝國、薩珊王朝、帖木兒王國和塞爾柱王朝等諸多絲綢之路沿線帝國來說,對這些廊道的控制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在絲綢之路上開展長距離交流的基礎。

東西方大量的貨物和一些高價值的商品沿着絲綢之路廊道運輸和交易,許多著名土特產也從當地運輸出來,以滿足遠方居民的需求。人們在絲綢之路廊道上旅行、定居、征服或者被擊敗,這裡逐漸演變成種族、文化宗教、科學和技術的搖籃。從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這一歷史時期,該絲綢之路廊道經歷了三個繁榮階段:公元5世紀至8世紀——粟特商人的崛起;公元10世紀至12世紀——與穆斯林世界及其他地區發展繁榮的貿易;公元13世紀至17世紀——在蒙古人統治下,科學、文化、城市規劃和經濟得到蓬勃發展。

標準(ii):澤拉夫善-卡拉庫姆的廊道展示出十八世紀以來不同的人類價值觀在中亞心臟地帶發生的重要交流和碰撞,主要反映在遺產組成部分的建築、紀念碑、城市規劃、景觀、藝術和技術等方面,體現出鮮明而又融合多樣的多元文化、民族傳統、信仰和技術。作為連接多個民族地區絲綢之路路網中心的主要路段之一,澤拉夫善-卡拉庫姆的廊道曾被沿線附近多個偉大的帝國所控制,它清晰地展示了人口、文化和傳統、思想和信念、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和技術的多樣性特徵。

標準(iii):澤拉夫善-卡拉庫姆的廊道覆蓋着因歷史積澱而形成的豐富文物,獨特見證了由廊道沿線的貿易和交換所塑造的社會文化傳統。粟特商人的財富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的豪華住宅、帶有火壇和壁畫的粟特神廟、阿契美尼德城堡、帶有大型尖塔的早期伊斯蘭式清真寺、阿拉伯大征服後形成的豐富多彩的蘇菲主義建築、先進的灌溉系統,以及各種商旅服務設施等。這些設施均由控制走廊的歷代帝國提供並維護。

標準(v):澤拉夫善-卡拉庫姆的廊道是傳統人類聚居地和土地利用的傑出範例,反映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廊道領土包括高原、山麓地帶、乾旱草原、綠洲和肥沃山谷、乾旱沙漠等多種地理區域,是人類進行城鎮規劃、建築設計、農業和其他生產活動的依託。當地人民的決心、主動性和獨創性設計,把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一個興盛繁榮的地方。

完整性

遺產的完整性反映在兩個層面:廊道整體以及遺產組成部分。在廊道整體層面,陵墓、薩爾多巴(sardobas)、商隊驛站、宣禮塔、清真寺、宗教建築群、聚居地和古城遺蹟等遺產組成部分的形式和功能呈現出多樣性特徵,充分展示出該廊道作為一個路段在歷史上曾經發揮的積極作用,它不僅連通了其他廊道,還促進了與地方商品的貿易往來。作為一個整體,該系列遺產還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的思想和知識交流狀況,這是人與商品之間流動的結果。在遺產組成部分層面,所有傳遞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必要屬性特徵都反映在了遺產中。發展壓力等影響遺產的因素基本都在締約國的控制之中。

真實性

無論是廊道整體還是每個遺產組成部分,都表現出遺產的真實性特徵。在廊道整體層面,絲綢之路路線的走向、地理條件、形成廊道的景觀環境,儘管隨時間推移,但大體上仍保持不變。在遺產組成部分層面,遺產的位置、規劃和布局也保持不變。這裡許多公路路段仍然像過去一樣用於交通運輸,而且,大多數宗教建築和墓地也仍舊發揮着原來的功能。許多考古遺址已經得到發掘和回填,以保護遺產材料、防止出現惡化。其中,絕大多數部分遺產仍未被碰觸,這為未來的研究和真實數據的恢復提供了機會。從大多數建築上都能看到原有材料和設計的情況。對建築物進行的保護措施也遵循了國際公認的原則,例如最少干預原則等。以遺產闡釋為目的而進行重建時,重建的部分與原始的結構和材料進行了區分。

絲綢之路:「澤拉夫善-卡拉庫姆的廊道」的地理範圍是:沿澤拉夫尚河的寬廣流域,至喀喇崑崙沙漠地帶。在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絲綢之路專題研究》中,它屬於54條廊道中的第4、5條。它與中亞地區北部的天山廊道、東部的費爾干納山谷廊道,南部的阿姆河廊道相連,經鹹海南部連接西邊的裏海廊道,以及經梅爾夫連接呼羅珊廊道。廊道起點位於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索格德省的基索拉克(Khisorak),終點是土庫曼斯坦馬雷州的庫什梅罕(Kushmeihan)。其東部屬於崎嶇山脈,中部為索格狄亞那的肥沃綠洲,向西穿過阿姆河進入喀喇崑崙沙漠,繼而到達穆爾加布河下游的綠洲。廊道總長度為866公里,穿越高原、山麓、平原、人工灌溉區、綠洲、草原和沙漠等地理區域。在其所屬的三個國家中,山區主要位於塔吉克斯坦境內,平原部分為烏茲別克斯坦,過阿姆河至沙漠地區屬於土庫曼斯坦。

本次申報的遺產點按照歷史功能將其劃分為中心城鎮與貿易聚落、田野聚落、交通及防禦設施、宗教遺蹟、灌溉系統及供水遺蹟5個類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