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敵軍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抗敵歌》原名《抗日歌》,抗敵歌是中國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歌曲。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音樂家黃自有感於神

州山河遭敵寇侵略荼毒,欲喚起人民抗敵愛國意志所作。作者黃自是中國創作第一首抗日歌曲的人。

中文名稱:抗敵歌 填 詞 :黃自 譜 曲:黃自 歌曲語言: 中文 演 唱:中國音樂學院合唱團 演 奏:中國音樂學院全體演奏家 指揮: 張崢

原圖連接黃自3241

歌詞內容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強虜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

家可破,國須保!

身可殺,志不撓!

一心 一力 團結牢!

努力殺敵誓不饒!

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

文化疆土被焚焦,須奮起大眾合力將國保!

血正沸,氣正豪!

仇不報,恨不消!

群策 群力 團結牢!

拼將頭顱為國拋!

拼將頭顱為國拋!

黃自簡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三省,激起我國人民的無比憤慨。當時只有27歲的音樂家黃自義憤填膺,想用歌曲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但等了一個多月,沒有合適的歌詞。他按捺不住洶湧澎湃的激情,便自己拿起筆,一口氣寫下歌詞:「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強虜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敵將仇報。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志不撓。一心一力團結牢,努力殺敵誓不撓。」(後由韋瀚章填寫了第二段歌詞)。

整首歌曲為黃自所譜曲、韋瀚章作詞,於同年11月9日由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生在上海的廣播電台中首次播唱,並由勝利公司灌製成唱片,是中華民國第一首抗日愛國歌曲。

抗敵歌的譜曲優美而流暢,主調雄壯澎湃,節奏緊湊有力,層次分明、氣勢磅礴。整首歌主要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的音調豪邁而肯定,領唱與合唱一問一答,仿佛群眾集會上宣傳鼓動的熱烈場面,第二樂段的合唱採用反覆輪唱的方式,形成一呼百應的效果。其歌詞充份展現了當時國人同仇敵愾、團結抗日的愛國熱情,也唱出了中國人民誓死報國的抗日心聲,可謂抗戰期間最有名的愛國歌曲之一。[1]

創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大規模武裝侵略我國東北,造成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兩個月後,作曲家黃自帶領上海國立音專愛國學生為東北義勇軍募捐,並創作出我國第一首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歌曲《抗敵歌》。這首合唱曲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可遏止的民族義憤和奮起抵抗的堅強意志。此歌曲原名《抗日歌》,後為公開發表改為現名。


《抗敵歌》:發出了最早的呼聲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強虜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抵抗將仇報。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志不撓。一心一力團結牢,努力殺敵誓不饒……」

這首「九一八事變」之後誕生的第一首抗日愛國合唱作品《抗敵歌》,由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前身)作曲家黃自創作。對於今天的年輕人,這首歌或許已有些陌生,但在當時,它發出了最早的呼聲,慷慨昂揚的旋律鼓舞了無數人,成為抗戰期間最有名的愛國歌曲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三省。當時只有27歲的音樂家黃自義憤填膺,想用歌曲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等了一個多月,沒有合適的歌詞。他按捺不住洶湧的激情,便自己拿起筆,一口氣寫下了第一段歌詞,後由韋瀚章填寫了第二段歌詞。同年11月9日,國立音專的學生在上海的廣播電台中首次演唱,並由勝利公司灌製成唱片,很快唱遍大江南北。

上海音樂學院保存着2000多頁的黃自手稿,其中就包括《抗敵歌》的曲譜。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科研處處長錢仁平告訴記者,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在2013年用一整年時間開展黃自手稿的整理、保護與典藏等工作。2014年,上海音樂學院曾在上海、北京、香港、台北和黃自曾經的母校耶魯大學等地舉行《黃自誕辰110周年珍貴手稿文獻國際巡展》,引起很大反響。

翻檢泛黃的手稿,跳動的音符之間,是一位作曲家赤誠的愛國心。抗戰前後,黃自創作了一大批抗敵愛國歌曲,包括《熱血歌》《九一八》《軍歌》《睡獅》《北望》等,當時音樂界稱他為「愛國歌曲之王」。除了創作歌曲,黃自還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與國立音專師生組織抗日救國會,赴多地宣傳抗日並組織募捐。

黃自曾滿懷激情地說:「現在我寫抗敵歌曲,希望不久能再寫慶祝抗戰勝利的歌曲。」遺憾的是,「拼着你的熱血去爭光榮」,寫於1938年的《熱血歌》竟成其絕唱。這年5月,黃自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抗戰的勝利。

「從《抗敵歌》到《熱血歌》生動地體現了黃自先生的創作始終與祖國、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錢仁平說,「今天,在紀念勝利的日子裡,我們更加懷念他。」

參考文獻